弗罗伦汀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罗伦汀
פלורנטין
街区
弗罗伦汀街头的咖啡厅
弗罗伦汀街头的咖啡厅
词源:得名于所罗门·弗罗伦汀希伯来语שלמה פלורנטין
坐标:32°3′27.33″N 34°46′17.61″E / 32.0575917°N 34.7715583°E / 32.0575917; 34.7715583

弗罗伦汀希伯来语פלורנטין‎)是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南部的一个街区,得名于希腊英语Jews of Greece犹太人所罗门·弗罗伦汀希伯来语שלמה פלורנטין(他在1920年代购买了这一带的土地)[1]雅法-耶路撒冷铁路的开通带动了这一地区的发展。

和特拉维夫南部的众多地区类似,弗罗伦汀的大多数居民最初是来自北非保加利亚土耳其希腊布哈拉的贫困塞法迪犹太人。该地区长期饱受都市衰退贫困困扰。1960年代时,由于最初的居民迁出,该地区从劳工阶级地区沦为贫民窟。然而从1990年代和2000年代开始,因其低廉的房租,该地区吸引了众多年轻居民和艺术家。弗罗伦汀亦因此和波希米亚主义生活风格挂钩。现在弗罗伦汀有众多艺术家工作室、咖啡、餐厅、市场和涂鸦[2][3]。该地区亦是一个工业区和服饰产业区,犹太和阿拉伯商人均在这里买卖服装和家具[4]

历史[编辑]

弗罗伦汀的犹太会堂
弗罗伦汀的咖啡厅和涂鸦

1920年代,弗罗伦汀被萨洛尼卡-巴勒斯坦投资公司购买。这家公司于1921年由萨洛尼卡的犹太人成立,旨在发展和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定居地的商业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1917年塞萨洛尼基大火英语Great Thessaloniki Fire of 1917的影响,当地犹太人街区被毁。12,000栋房屋被烧毁,超过70,000人无家可归。1924年,萨洛尼卡-巴勒斯坦投资公司派出特使前往巴勒斯坦,在雅法靠近雅法-耶路撒冷铁路的地区购买土地。但受制于复杂的奥斯曼帝国土地使用法,这一地区直到1933年后才得以开始建设[5]

弗罗伦汀最初的人口大部分是来自北非保加利亚土耳其布哈拉的犹太人移民。该地区长期是一个低收入街区。1960年代时,该地区已从劳工阶级街区沦为贫民窟。最初的居民纷纷迁出,该地区成为特拉维夫最贫困的居民和非法工人(大多来自加沙)的街区[4]

1990年代时,弗罗伦汀的众多建筑已被半废弃[4]。但是自1990年代和2000年代开始,由于低廉的租金吸引许多艺术家工作室的开张,该地区受到艺术家和波希米亚主义者的喜爱。2010年代时,弗罗伦汀有众多咖啡厅、酒吧和涂鸦[6][4]

经济[编辑]

1933年,雅法市政府允许这一地区在新住宅楼的底层开设商店和轻工业,为当时的巴勒斯坦犹太人移民提供收入源。现在的弗罗伦汀融合了工业区、服装区、市场和外籍劳工求职区的特色[5]。特拉维夫市政府在1990年代开始的都市更新规划令这一地区得到复兴,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夜生活热点[7][8]

艺术[编辑]

弗罗伦汀以其充满活力的本地艺术而著称。随着波希米亚社群和艺术家工作室在1990年代时开始兴盛,该地区的车库和废弃的建筑吸引了众多艺术家,而废弃的建筑墙壁成为壁画的画布 [9]。弗罗伦汀经常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不同政治团体之间的冲突亦体现在涂鸦上[10]

弗罗伦汀街头的和平主义涂鸦

大多数涂鸦以文字为主,内容包括希伯来文诗句、宗教信息及不同艺术家之间的对话[11]。有部分当地居民反对涂鸦,并担心随着该地区的主流化,涂鸦品质将下降[2]。众多街头艺术家[12][13]和许多劳工阶级将弗罗伦汀视为他们的家[14][15]

参考资料[编辑]

  1. ^ David Tidhar (ed.), "Solomon Florentine," Encyclopedia for Pioneers of the Yishuv and its Buildings, Vol. D. (1950), p. 1913
  2. ^ 2.0 2.1 Tel Aviv Hipster Enclave Draws Gawkers - and Locals Are Pissed. Haaretz. [201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英语). 
  3. ^ What Brings Tourists to Tel Aviv's Shabby Florentin Neighborhood?. Haaretz. [201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2) (英语). 
  4. ^ 4.0 4.1 4.2 4.3 FLORENTIN - FROM SALONIKA TO SOHO. Jerusalem Post. [2010-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2) (英语). 
  5. ^ 5.0 5.1 Florentin – from Salonika to Soho, Joanna Paraszczuk. The Jerusalem Post. 2010-01-14 [2010-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7). 
  6. ^ Mayer, Joel. Tel Aviv Chic; Exploring Graffiti in Florentine. Jerusalem Post. 2009-03-07 [201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3). 
  7. ^ The Florentin Quarter: A Tel Aviv neighborhood not to be missed!. arzaworld. [2021-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4). 
  8. ^ Tel Aviv chic. arzaworld. 
  9. ^ The Street Art of Tel Aviv’s Florentin Neighborhood. Elijah Shifrin. [2016-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英语). 
  10. ^ Political Graffiti Wars in a Tel Aviv Neighborhood. Haaretz. [2017-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英语). 
  11. ^ How To Deconstruct The Graffiti In Tel Aviv’s Hippest Neighborhood. The Forward. [2017-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3) (英语). 
  12. ^ Aharoni, Inbal. The luck of the draw. The Jerusalem Post. 2011-08-11 [201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13. ^ Hannah Stouffer. Alfred Gallery. Juxtapoz. 2013-12-23 [201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1). 
  14. ^ Boulos, Nick. Show and Tel Aviv: Israel's artistic coastal city. The Independent. 2013-10-05 [2018-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4). 
  15. ^ Forester, Fischler, Shmueli, John, Raphael, Deborah. Israeli Planners and Designers: Profiles of Community Builders.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1: 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