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式过马路,并不单纯包含闯红灯而已,更特指中国大陆存在的一种凑够一撮人就可以一起闯红灯横过马路英语Jaywalking方式。

这种行为是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影响交通秩序的行为,也让中国印象不佳,在2013年起在网络引起很大反响,被称为中国式过马路,政府纷纷杜绝这种不良行为。

原因[编辑]

实际上中国人在个体时极守规矩,红灯等候耐性都比外国人久,之所以出现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主要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而这样的行为落差也是中国式过马路的特征之一。

当然,也不排除有其他因素,因为中国大陆采用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常见的多车道设计,对待行人不友善,造成斑马线跨距过长,加上发展经济的赶时间压力、红灯时间不合理的长、执法怠惰无处罚作为等。

在从众心理背后,中国式过马路更深层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中国的道德文明建设还在发展阶段,国人的思想道德水准有很多待提高,发展,充实之处。
  2. 相关方面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现有的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落实效果不到位。
  3. 执法者,管理者的人力资源,配套硬件设备没有对接到位。
  4. 城市规划发展缺乏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可持续性。道路的建设规划不能因地制宜,适应行人和机动车的双方面需求。[1]

另外,机动车不文明行为,如绿灯时间起步缓慢、车子闯红灯也是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

影响[编辑]

行人横穿马路会对交通造成影响,尤其是汽车的绿灯很短的时候,如果人行道上有人,车子就非常有可能错过绿灯,或者通过的车辆很少。但是如果是因为红绿灯阻止了马路半边的车辆,人们通过这半边到达马路双黄线的位置是影响不大的。因此很多部门提倡“走一半马路”的方式。

处罚[编辑]

2013年初起,浙江省公安厅开始宣传和整治市民的恶习,行人只要被交警现场查获到有闯红灯和过马路不走斑马线行为便会被处罚5至20元人民币,3月份首20天已经录得超过1,600宗违规纪录。北京市也将把全面治理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作为交通秩序整治的重点,通过纠正、教育、批评和处罚等措施,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2][3][4]

参考文献[编辑]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