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20年9月9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無字小說源自20世紀初的德國表現主義運動,是採用無字幕連環圖片表述故事情節的敘事類型。1918年,比利時作家法朗士·麥綏萊勒率先推出無字小說開山之作《一個人的受難》。1930年代初期,無字小說的產量和流行程度達到巔峰,但不久就因有聲電影競爭,以及納粹德國和美國的反社會主義審查制度影響逐漸衰落。1970年代,漫畫家威爾·埃斯納亞特·斯皮格曼等人以無字小說為榜樣,創作出全圖書長度的非流派漫畫「圖像小說」;埃里克·德魯克彼得·庫珀等漫畫家也從無字小說汲取靈感,創作形式更接近的無字圖像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