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討論:Cdip150/存檔/2015年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恭喜您!您最近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條目阿歷士·林恩經推薦後,獲選於首頁作新條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薦其他您關注的條目,歡迎前往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提名。在您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所有條目中,總計有43篇條目獲推薦作首頁新條目展示。

43


撤銷

問一下,有沒有批次撤銷的工具—RalfXἀναγνώρισις2015年1月17日 (六) 13:44 (UTC)

哪來的一縣市大學?教育部有公佈名單嗎?嚴禁破壞 該破壞用戶名單 http://zh.wikipedia.org/wiki/User:M80126colin

哪來的一縣市大學?教育部有公佈名單嗎?嚴禁破壞 該破壞用戶名單 http://zh.wikipedia.org/wiki/User:M80126colin

Re: DYK機械人出錯

[1],寫成反過來的了,除非這個result是通過否則不清理result。當時的考慮應該是避免重複提名都通過後分別上首頁。Liangent留言 2015年2月11日 (三) 04:40 (UTC)

Re: 無效DYK提名仍未存檔

這幾天沒空看,現在怎樣了?Liangent留言 2015年2月23日 (一) 06:39 (UTC)

!就!掉吧,已知的是如果當時-的那一筆編輯前後有人太快連續編輯的話會出問題(其實+也會)。DYKCsplit的問題是「ARL V 39式突擊炮」用的DYKEntry模板的}}前面多了一個空格。Liangent留言 2015年2月26日 (四) 11:20 (UTC)

感謝授予星章

感謝閣下授予星章,新條目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曝光已經不錯,能夠獲選則屬於額外獎勵。感謝您的關注、支持及鼓勵,本人會繼續努力。CVS留言2015年3月14日 (六) 04:08 (UTC)

此外,本人亦有未來基金條目尚在維基百科:新條目推薦/候選中,希望能夠給予意見,多謝。CVS留言2015年3月14日 (六) 04:25 (UTC)

一杯茶送給您!

請飲茶~ No1lovesu留言2015年3月29日 (日) 10:57 (UTC)

re保護自己的用戶頁

沒看到那裏說不能保護自己的用戶頁啊,再說我那個似乎是半保護?麻煩給一下相關討論或論述。--淺藍雪 2015年3月29日 (日) 12:40 (UTC)

可是WP:使用者頁面#在用戶空間的所有權和頁面的編輯#對用戶頁進行保護說「管理員可以在合適的時候保護他們自己的用戶頁」,畢竟是我自己的用戶頁嘛,一般除了機械人和我自己沒人會/有權編輯的吧。加上昨兒晚上那個破壞發生在我就要睡覺的時候,這樣省事一些。。如有不妥還請指出--淺藍雪 2015年3月29日 (日) 13:15 (UTC)
上任才第一天還沒結束就有人來改我用戶頁,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感,我就減到一周可好。--淺藍雪 2015年3月29日 (日) 14:45 (UTC)
已解--淺藍雪 2015年3月29日 (日) 20:13 (UTC)

DYK規則問題

管理員閣下,您好。注意到閣下近期在客棧參與了有關DYK提名期限的討論,特此前來詢問有關事宜,請問本人主編的〈中俄關係〉條目是否符合近期擴充的規則?--Carrotkit維基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 2015年4月6日 (一) 15:51 (UTC)

感謝回覆,祝編安!--Carrotkit維基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 2015年4月6日 (一) 16:09 (UTC)

感謝閣下授予星章

感謝閣下授予星章,本人將會持續努力,提升條目素質,感謝!--WeiHsiang Wang留言2015年4月7日 (二) 02:49 (UTC)

回復通告

您有新的留言 您好,Cdip150。您在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有新的留言或與您有關的訊息。
此回覆通告添加於2015年4月8日 (三) 13:48 (UTC),您可以透過移除{{Talkback}}隨時移除本通知

Kegns留言2015年4月8日 (三) 13:48 (UTC)

給您一個星章!

管理員星章
謝謝管理員日理萬機,對維基百科做出的貢獻。 Shichen留言2015年4月10日 (五) 10:40 (UTC)

申請保護頁面

你好,修目「儒家」正在進行特色條目評選。有位來自台灣的編輯,執意要在條目中加入許多批評中共、連帶儒家一起駡,宣揚台灣是個民主國家之類的言論,涉嫌違反「維基百科:掛羊頭賣狗肉」。他不但加入上述言論,又在條目中製造空白章節。經他改造後,我幾乎要撤回自己的贊成票。我把相關內容刪節和整理,並到他的討論頁解釋:「此條目的編寫講求專業、客觀和科學,純粹採用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並不是評論的大雜會。」他卻完全不作任何合作性的討論,回復舊貌,並在編輯摘要留言:「你要如何歸類新儒家, 我沒太大意見。臺灣自1895年後對該學派之觀點已與中國大相逕庭, 你要大雜匯, 我一定奉陪。」他對條目本身的客觀性,沒有一點兒關心,只執意說明台灣不是中國、沒有任何中國色彩此一觀點,不但違反「維基百科:掛羊頭賣狗肉」,其挑釁性言論,亦反映他有意引起衝突。今向管理員申請保護條目「儒家」,並退回到此一頁面,並調停此事。如何之處,有勞指點。如對條目編輯有任何意見,歡迎到本人的討論頁留言。謝謝!Banyangarden留言2015年4月13日 (一) 11:15 (UTC)

歡迎參與這裏的討論

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DYKC增加新規則。-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4月18日 (六) 15:27 (UTC)

請問

這樣算不算擾亂:12345。--7留言2015年5月7日 (四) 09:31 (UTC)

關於轉換問題

暫不談過度轉換問題,閣下可先參閱以下維基搜尋「歐霸」的頁面,可以看出全部都是寫「歐霸盃」而沒有單使用「歐霸」的情況。「歐霸」的使用僅屬口語和非正式用法,在正式和通用用法一律稱為「歐霸盃」。而且已經有「歐霸盃」之轉換,實不用怕無法轉換 (既然上面連結已證實「歐霸」沒有單獨存在的情況,那這條就更加可以刪除了。更何況過度轉換問題是一個嚴重問題,你總不能為了澳門版已令香港版不能轉換吧。在出現嚴重過度的情況一律是在版面直接noteTA轉換,而不能使用公共轉換。至於歐羅巴那一項就更不用說了,首先歐羅巴有本義,其次是其他地區根本不會使用歐羅巴的,一律使用歐洲聯賽或歐聯杯之類的稱呼,這個轉換乃多餘。而且經搜尋亦證實使用歐羅巴的條目極少,所以處理方式應是當有版面出現歐羅巴字句,使用noteTA轉換。當公共轉換組的歧義太大就不能使用,閣下指不應使用「歐聯」,這說法太過份了,香港使用歐聯已超過20年,而且香港在歐洲聯賽冠軍盃的簡稱本來就是歐聯,沒有經諸如歐聯盃、歐聯冠盃之類再簡化的二次縮寫,與「歐霸」、「歐聯」(澳門),不同,這兩項都是二次簡化的縮寫,由全稱「歐足協歐洲聯賽」,簡化成「歐洲聯賽」,再簡化成「歐聯」,這種用法才應該避免的,香港用戶亦必須避免單獨使用「歐霸」(事實證明他們做到了)。而若說要香港轉為使用「歐冠盃」就更加荒謬,因為這個簡稱是錯的,是其前身「歐洲冠軍球會盃」的簡稱,現在的那個只有極少數傳媒和人士才使用,所以是不可能的。而本身「歐聯」的用法是以香港作為「歐洲聯賽冠軍盃」的簡稱佔極大多數,所以這個過度轉換的問題是必須解決的,除了以公共轉換組改為手動noteTA之外,還需要確保「歐聯 (歐洲聯賽)」、「歐霸」這類二次簡化的編輯不能出現。既然香港用戶已經做到不單獨使用「歐霸」,那麼澳門用戶亦應該一人讓一步不使用「歐聯」來描述Europa League。還有一個問題是害怕簡體字的「歐聯」無法轉換,還是那個問題,二次簡化的名字是不應鼓勵使用的,可況已有「歐洲聯賽」、「歐霸盃」、「歐聯盃」、「歐羅巴聯賽」的轉換,已經覆蓋到絕大部份的使用。再加上若真的有簡體用戶單獨使用「歐聯」,那也只是香港地區沒法看到真相,澳門地區沒有影響。但相比之下,香港用戶要二者選其一的話,一定會選擇後者,因為簡體用戶單用「歐聯」的頻率亦非常低。

總括而言,刪除該些轉換可能引致以下問題

  1. 「歐霸」無法在澳門版轉換成歐聯 (頻率:極低)
  2. 簡體版「歐聯」無法在香港地區轉換成「歐霸」 (頻率:低)
  3. 「歐羅巴」無法在港澳版轉換成相應的轉換 (頻率:低)

不刪除有一個問題

  1. 「歐聯」在香港版被全數轉為歐霸 (頻率:極高)

雖然不刪除只得一個問題,但卻是一個極大的問題。反之,刪除後還有兩個與香港有關,另一個香港用戶已確保不會出問題。所以希望閣下考慮清楚是否加入這兩項對香港用戶來說是災難性的轉換。--JK~搵我 2015年5月7日 (四) 18:28 (UTC)

  • 若按照閣下所指的轉換,的確是比較可取的做法。香港「歐聯」不需轉換成「歐冠」,只需正常轉換成「歐冠盃」即可。採取較多的單向轉換確實會比較好,謝謝閣下之關注--JK~搵我 2015年5月8日 (五) 13:39 (UTC)

請協助檢查德國球會澳門譯名

我最近添加了不下於十項德國球會之澳門譯名,連結在此:Template:CGroup/Bundesliga,歡迎閣下檢查一下是否正確,謝謝--JK~搵我 2015年5月11日 (一) 19:07 (UTC)

DYK規則與流程的問題

接受緩衝期的做法。但仍然希望在這期間可以幫我在緩衝期內通知可以有效性判斷者(高級榮譽者)和各位管理員(作為有效性判斷者補充),完善相關模板,望此次成果可以推行順利。我已在Jimmy Xu和Liangent的討論頁留言,因為他們經常操作相關bot處理。祝編安。--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5月20日 (三) 10:21 (UTC)

目前在這邊發現點擊「源碼」後編輯框是空的。--廣雅 范 2015年5月28日 (四) 10:49 (UTC)

任何頁面,比如這裏。--廣雅 范 2015年5月29日 (五) 12:05 (UTC)
抱歉,仍然不行。如果實在麻煩的話就算了吧?--廣雅 范 2015年5月29日 (五) 13:25 (UTC)
只有Chrome 出問題。--廣雅 范 2015年5月29日 (五) 13:41 (UTC)
是空的。--廣雅 范 2015年5月30日 (六) 03:50 (UTC)
http://pastebin.com/uuhWL1Ma 。--廣雅 范 2015年5月31日 (日) 03:30 (UTC)
在其它瀏覽器正常的情況下我認為賬戶內小工具出錯的可能性很小?--廣雅 范 2015年6月1日 (一) 09:33 (UTC)
問題依舊。Chrome 版本為43.0.2357.65 m 不知是否有影響?--廣雅 范 2015年6月1日 (一) 11:41 (UTC)
在新的計算機上安裝43.0.2357.81 m 後沒問題,打算回去再試一遍。--廣雅 范 2015年6月2日 (二) 02:30 (UTC)
43.0.2357.81 m 正常。不好意思麻煩您了。--廣雅 范 2015年6月3日 (三) 13:51 (UTC)

DYK計票

我已補充DYK計票示例。希望閣下積極參與計票。--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6月7日 (日) 01:24 (UTC)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因為一些非有效投票在第一輪計票時可能非有效,但第二輪計票很可能添加或修改理由變成有效投票。添加那種模板讓人覺得已經被界定是XX票,而在後面統一說明本次認定的結果則不會有這樣的問題。--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6月7日 (日) 07:16 (UTC)
謝謝您另外多謝閣下支持新規實施。--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6月7日 (日) 07:18 (UTC)
我看到了。👍 一個。--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6月7日 (日) 07:31 (UTC)
昨天忘了提到,{{Votevoidf}}之類的模板並沒有限制使用者,而且又不包含簽名。其實我還是建議用我那種方法的,羅列出來,而又不會妨礙大家改票。--DYK新規闢謠進行時 2015年6月8日 (一) 01:27 (UTC)

下午好,街燈兄。我留言的主旨和亞歷山大君差不多,所以不另開標題了。我在想如果某用戶在DYKC投票中提到「條目符合特色/優良/乙級/丙級條目標準」,是否可以視為有效票;參考往例,登上「你知道嗎」欄目的條目通常也符合乙級或丙級條目標準,而優特條目標準比DYK標準嚴格,這也不用說的了。敬候示覆。--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6月7日 (日) 08:56 (UTC)

我認為「符合特色標準」的意思,就是說該條目符合特色內容的標準,在這個情況也可以解釋為符合特色條目標準;另外以「符合乙級/丙級條目標準」為投票理由是否可以接受,閣下尚未解釋。另外不用一次過計票,可以逐次逐次來的,可惜我沒有高等資歷。不過還是得感謝您一馬當先、不辭勞苦,參與計票工作。--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6月7日 (日) 09:17 (UTC)

回復通告

您有新的留言 您好,Cdip150。您在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有新的留言或與您有關的訊息。
此回覆通告添加於2015年6月13日 (六) 07:26 (UTC),您可以透過移除{{Talkback}}隨時移除本通知

想請閣下回答一下處理新DYK要多久的問題(因為只有你處理過...)--Temp3600留言2015年6月13日 (六) 07:26 (UTC)

RE:授予傳記星章

剛剛才舊用戶頁才發現,感謝你的星章--Dragoon17cc留言2015年6月28日 (日) 14:39 (UTC)

謝了--Dragoon17cc留言2015年7月12日 (日) 07:13 (UTC)

邀請您參加第十三次動員令

中文維基百科 第十三次動員令邀請函
維基娘,第十三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維基娘,第十三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Cdip150/存檔/2015年您好:

首先,感謝你對維基百科的貢獻!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第十三次動員令會於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9月6日期間進行,我們誠摯地邀請您來積極參與動員活動。

詳細動員事項請參見第十三次動員令,讓您從動員令說明書中了解什麼是動員令,並請參考主頁的報名指引報名參與本次動員令(報名處現已開放)。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動員令及小動員令,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而小動員令主題有:地球科學數學物理電子資訊歐洲歷史地理以及多於15種外語版本的條目

請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或參考推廣工具),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re.

感謝您的星章。—AT 2015年7月4日 (六) 15:08 (UTC)

DYK一問

您好!本人聽聞擴充自己舊作後不能提名至DYK,請問此規定是否屬實?謝謝。--Carrotkit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條目DIY 2015年7月18日 (六) 12:18 (UTC)

感謝閣下的解說,我早前曾在客棧參與有關討論,但現在找不到存檔,不知道此規定有否落實。其實我的意思是,假設我在去年寫了一篇很短、很爛的條目,但從未提名至DYK;現在驀然回首,連自己也看不順眼,便打算擴寫該條目,那這篇條目可以提名至DYK嗎?我現在回看自己在去年動員令的外交條目,覺得部分舊作的質素有提升空間,便想擴充一下,但我擔心大功告成後不能把條目提名至DYK,所以才冒昧打擾閣下,謝謝。--Carrotkit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條目DIY 2015年7月20日 (一) 16:18 (UTC)
謝謝您,祝編安。--Carrotkit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條目DIY 2015年7月20日 (一) 16:33 (UTC)

一杯茶送給您!

感謝授予星章,也感謝支持和鼓勵。 #young[talk] 2015年7月20日 (一) 15:50 (UTC)

Re: DYKEntry的result=!失效了?

因為是在中間的吧,要到輪到最底下才處理。Liangent留言 2015年7月23日 (四) 00:32 (UTC)

*和!在處理時不檢查4天/7天的時間段,設計時就這點區別。Liangent留言 2015年7月26日 (日) 02:56 (UTC)
這個機械人是從下往上看的,看到第一個能上首頁的就不處理剩下的了,而是儘快完成更新(檢查一個很花時間,要去翻頁面歷史記錄)。當時這樣做的考慮應該是減少編輯衝突的可能性,這種編輯衝突會很難處理,因為涉及了多個頁面,實際上是沒有處理,會直接覆蓋掉他人的編輯。Liangent留言 2015年7月26日 (日) 07:29 (UTC)
從下面往上看,第一個是-的或者!的,處理掉,看第二個;第二個還是-的或者!的,再處理掉;……第x個是+的或者*的了,處理掉,再上面的就不管了。Liangent留言 2015年7月28日 (二) 13:29 (UTC)
不過你「強迫改timestamp或沉底」這點提醒我了,我看能不能改下,在處理之前調整一下順序再處理,這樣只要不是一頁都是!應該影響不大。Liangent留言 2015年7月28日 (二) 13:34 (UTC)
我已經改好了。Liangent留言 2015年7月28日 (二) 14:18 (UTC)

Re: 關於DYK覆核無效票的結束過程

簽名的話在dyktool里給模板加個approved-by之類的參數得了。時間的話這種太明顯的我處理起來可能最多等三天,不過無所謂了。--Jimmy Xu 2015年8月5日 (三) 11:56 (UTC)

至少無效票那邊有簽名嘛,DYK從來就沒給過點票結果……--Jimmy Xu 2015年8月5日 (三) 12:17 (UTC)
我是說之前雲彩搞的時候大概也沒點過。討論串長到一定程度了就該劃橫線寫結論了,這種一看就知道的我還是覺得沒必要。--Jimmy Xu 2015年8月5日 (三) 13:26 (UTC)
所以我覺得給模板加個參數自動生成「由〇〇關閉」之類的話就行了,這樣像這種一票無效也無異議的也就不用專門去點了,管理員關閉時的簽名應該足夠作為對現狀的認可了。嘛不過改改dyktool讓那個彈框裏的「7天仍不足4票支持」真的寫在哪裏大概也行。--Jimmy Xu 2015年8月5日 (三) 13:44 (UTC)

優良條目重審

閣下主編的條目塔石 (澳門)已被提出優良條目重審,您可移步此處發表意見。祝編安!--食人魔國王Talk 2015年8月6日 (四) 10:02 (UTC)

重審請求理由已消失;完成撤回。--食人魔國王Talk 2015年8月6日 (四) 13:16 (UTC)

您有新郵件!

您好,Cdip150。你有一封新的電子郵件!它的主題是:「維基百科來自用戶「Billytanghh」的電子郵件」。
此信息在2015年8月11日 (二) 04:32 (UTC)發出,你可以在任何時候通過移除{{You've got mail}}或{{YGM}}來移除本通知

Billy talking to HK People貢獻 2015年8月11日 (二) 04:32 (UTC)

感謝授予星章

感謝閣下授予星章。多謝您的關注、支持及鼓勵,本人會繼續努力。--千里走單騎 歡迎討論 ▪ 關注橋樑專題隧道專題 2015年8月14日 (五) 10:49 (UTC)

邀請

您好,誠邀閣下參與本人拙作〈葉發青〉的DYK評選,謝謝!--Carrotkit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條目DIY 2015年8月15日 (六) 09:00 (UTC)

134.148.164.101

感謝閣下的正義舉措。--Carrotkit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條目DIY 2015年8月24日 (一) 08:16 (UTC)

非常感謝,我最害怕被人說我3RR。--Carrotkit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條目DIY 2015年8月24日 (一) 08:19 (UTC)

請封禁59.167.236.122,理據:Special:Diff/36998813。謝謝。--Carrotkit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條目DIY 2015年8月27日 (四) 06:21 (UTC)

請封禁Special:用戶貢獻/134.148.73.13,謝謝。--Carrotkit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條目DIY 2015年9月28日 (一) 13:08 (UTC)

請封禁59.167.236.122,理據:全把「資料」刪除,Special:Diff/38595771Special:Diff/38594454。謝謝。--2604:4500:0:A1:225:90FF:FE5D:28E留言2015年12月29日 (二) 12:54 (UTC)

完成--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5年12月29日 (二) 15:41 (UTC)

DYK

WP:DYKC有些未通過的投票尚未處理,煩請協助跟進,謝。-- Billy talking to HK People貢獻 2015年9月1日 (二) 05:40 (UTC)

求助

  • User:T.A Shirakawa提醒而來,請您關注一下優特條目評選中某用戶一年來一直在用「無外部連結」、「無圖片」、「有紅鏈」、「風暴沒造成損失所以是假的」、「不重要」、「對中文維基百科沒意義」、「時間太多了」、「無聊」之類原因投票,現在又發展為「劇名是自譯的」、「劇情怎麼有來源」這樣的原因。之前Jimmy已經警告過,具體請看評選頁面和我與T.A Shirakawa的討論頁,謝謝。--7留言2015年9月12日 (六) 07:25 (UTC)
    • 看到樓下的討論,只是針對外部連結,那我想請問一下別的情況是否都是OK的呢?如果是我以後也不用再問了,知道是道理要改善。以下是部分實例:
  1.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劇名無參考來源;演員都是紅體;這個劇情這麼多來源是何原因?Huandy618留言)2015年9月12日(六) 03:52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中文劇名的參考來源沒有;劇情來那麼多參考是何原因?Huandy618留言)2015年9月12日(六) 04:37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導演、編劇、大多主演都是紅體字;劇情為何要有參考?一些段落寫那麼多東西不能適當分段嗎?Huandy618留言)2015年9月12日(六) 05:03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導演、編劇和演員都是紅體字;劇情要那麼多參考幹嘛。--Huandy618留言)2015年9月12日(六) 14:35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導演和編劇被無視了。Huandy618留言)2015年9月03日(四) 14:36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You Only Move Twice"為何翻譯成《你只能搬兩次家》,中文參考依據是什麼?沒有參考依據就是原創。--Huandy618留言)2015年9月12日(六) 15:51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按照英語劇名也可以翻譯成「霍默的恐懼」,所以請問此中文劇名的參考依據是什麼?--Huandy618留言)2015年9月12日(六) 15:55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Greatest Hits可以翻譯成《精選輯》,也可以翻譯成《精選集》,所以請問你翻譯成為精選輯的參考依據是什麼?「拍攝第2季第22集《致命的3分鐘》(Three Minutes)時,眾編劇集思廣益~~~」中"Three Minutes"被翻譯成了《致命的3分鐘》而非《三分鐘》,"Katie & Peter: The Next Chapter"翻譯成《凱蒂和彼得:新篇章》而非《凱蒂和彼得:下一章》,這些依據又何在?--Huandy618留言)2015年9月12日(六) 16:16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紅體字導演和編劇基本被無視了。Huandy618留言)2015年9月03日(四) 14:30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The City of New York vs. Homer Simpson"為何會被翻譯成為《紐約市主場迎戰霍默·辛普森》,你的參考依據是什麼?Huandy618留言)2015年9月03日(四) 14:22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紅字的導演和編劇都被無視了。Huandy618留言)2015年8月20日(四) 16:46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有好多位設計師都未創建。Huandy618留言)2015年8月04日(二) 02:24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導演兼編劇沒有創建,主創中除了一個演員外,都是紅鏈待建;香港和台灣的翻譯片名也不提,不利於港台人的查詢。Huandy618留言)2015年8月04日(二) 02:08 (UTC)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對於中文來說幾乎沒有意義的條目,優良足矣。--Huandy618留言2015年3月28日 (六) 05:58 (UTC)
  • 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對於中文來說沒有多大意義的條目。--Huandy618留言2015年3月28日 (六) 05:35 (UTC)
  • 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對於中文來說沒有意義的條目,既然大家都沒有看過。--Huandy618留言2015年3月28日 (六) 05:36 (UTC)
  • 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對於中文來說幾乎沒有意義的條目。--Huandy618留言2015年3月28日 (六) 05:59 (UTC)
  • 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對於中文來說幾乎沒有意義的條目,優良足矣。--Huandy618留言2015年3月28日 (六) 05:58 (UTC)
  • 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對於中文來說幾乎沒有意義的條目。--Huandy618留言2015年3月28日 (六) 05:57 (UTC)
  • 不符合特色條目標準,對於中文來說幾乎沒有意義的條目。--Huandy618留言2015年3月28日 (六) 05:51 (UTC)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零傷亡,無損失,原作者寫這篇條目有何意義嗎?真是時間太多了!--Huandy618留言2015年3月28日 (六) 05:31 (UTC)

--7留言2015年9月12日 (六) 16:42 (UTC)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他現在的投票已經對Jimmy的警告作出了回答。--7留言2015年9月13日 (日) 14:33 (UTC)

請問增加一個外部連結很困難嗎?

對於一個中國現代重要的軍事人物,可以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找一個外部連結網址很困難嗎?這對於編者很苛刻嗎?要求過分嗎?--Huandy618留言)2015年9月12日(六) 15:43 (UTC)

外部連結既然無關痛癢,照你這麼說,毛澤東,蔣介石,孫中山,胡錦濤,馬英九,奧巴馬等所有名人的外部連結也都可以刪除不要了?增加一個外部網址是很簡單的事情,簡單搜索一下就可以得到,哪怕是一篇介紹人物生平的文章也可以,怎麼就沒有必要?有外部連結使得一篇人物傳記條目顯得更加完善完整。Huandy618

  • 外部連結是用來讓讀者到別的網站去看相關內容,而不是完善維基百科的某一個條目內容。維基百科還不會在正文中直接使用外部連結(甚至:en:這類直接連結到外語維基百科的連結),因為豈有一個百科全書網站讓用戶看着看着條目卻去到別的網站的道理。--7留言2015年9月12日 (六) 16:05 (UTC)
    • 我哪裏說使用:en:這類連結了,中文條目當然使用的是中文資料外部連結。「外部連結而不是完善維基百科的某一個條目內容」,那麼外部連結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恰恰相反,大多數條目尤其是優良和特色條目更加必不可少。因為對於某些人,一些重要的網站比如人物傳記相關的個人網站,一些讀者會點擊網站查看一些信息。--Huandy618留言

我否決羅榮桓不是只因為僅缺少外部連結,因為編者把羅榮桓擔任的最重要的兩個職務「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只作為一句話簡單說了下,而對羅在任職期間所做的工作和成績沒有任何提及,我不認為羅在擔任檢察長時也在忙着軍事方面的工作。另外我隨便搜索了一下,就找到了「羅榮桓故居」這個專門紀念網站[2],這簡單說明編者在查找資料時明顯遺漏了一些重要的東西。--Huandy618留言

Re: <ref>的字母上標註

我覺得這是站點自己用CSS做出來的效果,不是MediaWiki或擴展的一部分……Liangent留言 2015年9月15日 (二) 15:33 (UTC)

en:Help:Cite link labels 找到了是這個 Liangent留言 2015年9月15日 (二) 16:30 (UTC)

This is a message from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Translations are available.

As you may know,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Board of Trustees approved a new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policy" on 25 April 2014 after a community consultation. The former policy has remained in place until the new policy could be implemented. That implementation work is now being done, and we are beginn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new polic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at transition is helping volunteers like you sign the required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All Wikimedia volunteers with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are required to sign this new agreement, and we have prepared some documentation to help you do so.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is requiring that anyone with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sign the new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by 15 December 2015 (OTRS users have until 22 December 2015) to retain their acces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have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and are required to sign the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under the new policy.

Signing the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for nonpublic information is conducted and tracked using Legalpad on Phabricator. The general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is now ready, and the OTRS agreement will be ready after 22 September 2015. We have prepared a guide on Meta-Wiki to help you create your Phabricator account and sign the new agreement: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for nonpublic information/How to sign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experience any problems while signing the new agreement, please visit this talk page or email me (gvarnum@wikimedia.org). Again, please sign this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by 15 December 2015 (OTRS users have until 22 December 2015) to retain your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If you do not wish to retain this access, please let me know and we will forward your request to the appropriate individuals.

Thank you,
Gregory Varnum (User:GVarnum-WMF), Wikimedia Foundation

Posted by the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23:33, 15 September 2015 (UTC) • TranslateGet help

恭喜您完成第十三次動員令!

維基娘,第十三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維基娘,第十三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Cdip150您好:

感謝您報名參與第十三次動員令!根據您的貢獻,您已經成功達到了完成本次動員令的的「最低要求」,因此您已成功完成本次動員令!恭喜!

根據動員令報名時您所申報的完成動員令次數,請在您的用戶頁修改以下模板的數字部份: {{User 動員令|9}} (您可以直接複製此行到您的用戶頁適當位置,並保存頁面)

您還可以獲得下列頭銜,請根據指示置於您的用戶頁:

再次感謝您報名參與本次動員令,希望下一次動員令您能繼續參與。如有任何意見或問題,請至動員令的討論頁提出。

通知您的主持人是:Engle躍有話好好說2015年9月20日 (日) 13:22 (UTC)

已根據您的建議在客棧提出

Wikipedia:互助客棧/求助#優特投票問題

再次打擾,煩請表示一下看法。--7留言2015年9月26日 (六) 16:16 (UTC)

給您的啤酒!

謝謝提醒並更正! Gakmo留言2015年10月4日 (日) 15:24 (UTC)

因為已經重定向了!--223.137.212.77留言2015年10月5日 (一) 14:00 (UTC)

請見叶音條目,這樣相關模板使用"-{}-"以避免繁簡轉換會失效。--Justice305留言2015年10月5日 (一) 14:17 (UTC)

WP:DYKC沒人處理

WP:DYKC有一些積壓投票結果沒人處理,煩請協助,謝謝。-- Billy talking to HK People貢獻 2015年10月13日 (二) 19:24 (UTC)

您已被隨機選中參與維基媒體基金會社群技術小組的一次非常簡短的調查!

https://wikimedia.qualtrics.com/jfe/form/SV_2bP6mYSKj3cSDul

此次調查的目的是評估社群對於由基金會向中文維基百科提供的技術支持的滿意度,尤其聚焦在核心社群的需要上。要了解更多有關此次調查的內容,請訪問Research:技術支持滿意度調查頁面。

要退訂今後有關此次調查的相關通告,請在訂閱列表中移除您的用戶名即可。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15年10月15日 (四) 19:37 (UTC)

This is a message from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Translations are available.

I wanted to follow-up on an message I sent you in September regarding the need for you to sign a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by 15 December 2015 (OTRS users have until 31 December 2015) in order to maintain your access from Wikimedia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As you may know,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Board of Trustees approved a new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policy" on 25 April 2014 after a community consultation. The former policy has remained in place until the new policy could be implemented. That implementation work is now being done, and we are transitioning to the new polic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at transition is helping volunteers like you sign the required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All Wikimedia volunteers with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are required to sign this new agreement, and we have prepared some documentation to help you do so.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is requiring that anyone with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sign the new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by 15 December 2015 (OTRS users have until 31 December 2015) to retain their acces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message because you have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and are required to sign the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under the new policy. If you do not sign the new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by 15 December 2015, you will lose your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Signing the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for nonpublic information is conducted and tracked using Legalpad on Phabricator. We have prepared a guide on Meta-Wiki to help you create your Phabricator account and sign the new agreement: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for nonpublic information/How to sign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experience any problems while signing the new agreement, please visit this talk page or email me (gvarnum@wikimedia.org). Again, please sign this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by 15 December 2015 (OTRS users have until 31 December 2015) to retain your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If you do not wish to retain this access, please let me know and we will forward your request to the appropriate individuals.

Thank you,
Gregory Varnum (User:GVarnum-WMF), Wikimedia Foundation

Posted by the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08:11, 16 October 2015 (UTC) • TranslateGet help

在揚州最大份炒飯浪費事件的參注分組問題

哈哈,除了我給你的郵件,你編輯了揚州最大份炒飯浪費事件使用{{NoteTag}}和{{RefTag}},這樣每個數字上標要麼寫參要麼寫注,顯得比較冗長;而且全文只因為一個注,就要把其他所有參考資料上標都加上「參」,好像很不值得。你在編輯摘要說的「避免混淆及小工具與技術出錯」究竟是什麼錯誤?你可直接在此回復--Gqqnb留言2015年10月30日 (五) 05:00 (UTC)

覆:那次評選的六年後……

重新讀了一遍條目,再看了一遍當年的評選內容,回想起來,原來真的已經六年了!!我謹在此感謝您上載的圖片,過往我也十分喜愛閱讀閣下的澳門專題條目,希望未來仍然能夠讀到閣下的新作!敬祝編安!--Clithering200+ DYK 2015年11月11日 (三) 15:42 (UTC)

notetag換efn

啤酒送給您!

Hi~ No1lovesu留言2015年11月15日 (日) 17:28 (UTC)

This is a message from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Translations are available.

I wanted to follow-up on an message I sent you in September regarding the need for you to sign a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by 15 December 2015 (OTRS users have until 31 December 2015) in order to maintain your access from Wikimedia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As you may know,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Board of Trustees approved a new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policy" on 25 April 2014 after a community consultation. The former policy has remained in place until the new policy could be implemented. That implementation work is now being done, and we are transitioning to the new polic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at transition is helping volunteers like you sign the required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All Wikimedia volunteers with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are required to sign this new agreement, and we have prepared some documentation to help you do so.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is requiring that anyone with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sign the new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by 15 December 2015 (OTRS users have until 31 December 2015) to retain their acces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message because you have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and are required to sign the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under the new policy. If you do not sign the new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by 15 December 2015, you will lose your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Signing the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for nonpublic information is conducted and tracked using Legalpad on Phabricator. We have prepared a guide on Meta-Wiki to help you create your Phabricator account and sign the new agreement: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for nonpublic information/How to sign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experience any problems while signing the new agreement, please visit this talk page or email me (gvarnum@wikimedia.org). Again, please sign this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by 15 December 2015 (OTRS users have until 31 December 2015) to retain your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If you do not wish to retain this access, please let me know and we will forward your request to the appropriate individuals.

Thank you,
Gregory Varnum (User:GVarnum-WMF), Wikimedia Foundation

Posted by the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20:17, 16 November 2015 (UTC) • TranslateGet help

This is a message from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Translations are available.

I wanted to follow-up on an message I sent you in September regarding the need for you to sign a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by 15 December 2015 (OTRS users have until 31 December 2015) in order to maintain your access from Wikimedia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As you may know,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Board of Trustees approved a new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policy" on 25 April 2014 after a community consultation. The former policy has remained in place until the new policy could be implemented. That implementation work is now being done, and we are transitioning to the new polic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at transition is helping volunteers like you sign the required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All Wikimedia volunteers with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are required to sign this new agreement, and we have prepared some documentation to help you do so.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is requiring that anyone with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sign the new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by 15 December 2015 (OTRS users have until 31 December 2015) to retain their acces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message because you have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and are required to sign the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under the new policy. If you do not sign the new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by 15 December 2015, you will lose your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Signing the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for nonpublic information is conducted and tracked using Legalpad on Phabricator. We have prepared a guide on Meta-Wiki to help you create your Phabricator account and sign the new agreement: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for nonpublic information/How to sign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experience any problems while signing the new agreement, please visit this talk page or email me (gvarnum@wikimedia.org). Again, please sign this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by 15 December 2015 (OTRS users have until 31 December 2015) to retain your access to nonpublic information. If you do not wish to retain this access, please let me know and we will forward your request to the appropriate individuals.

Thank you,
Gregory Varnum (User:GVarnum-WMF), Wikimedia Foundation

Posted by the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 22:12, 1 December 2015 (UTC) • TranslateGet help

您有新郵件!

您好,Cdip150。你有一封新的電子郵件!
此信息在2015年12月11日 (五) 05:46 (UTC)發出,你可以在任何時候通過移除{{You've got mail}}或{{YGM}}來移除本通知

Billy talking to HK People貢獻 2015年12月11日 (五) 05:46 (UTC)

回復通告

您有新的留言 您好,Cdip150。您在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有新的留言或與您有關的訊息。
此回覆通告添加於2015年12月22日 (二) 22:19 (UTC),您可以透過移除{{Talkback}}隨時移除本通知

Billy talking to HK People貢獻 2015年12月22日 (二) 22:1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