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DreamerBlue/論述/日語漢字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語漢字直接引入漢語時,需要對日語簡化字進行字形轉換。正如中文維基百科對陸新馬標簡化字、港澳台標繁體字進行字形轉換一般。

本人對日語漢字與漢語漢字的區別的認識,大致可以分為幾類:其一,日語固有漢字,即「和製漢字」,如「辻」;其二,非日語固有漢字,字形與相應的繁體字或簡體字相近,且意義相同,類似簡體字中的「新字型」「老字型」,這種是可以直接轉換的;其三,非日語固有漢字,但簡化字形為日語生造且僅有日語在用,如「県」,這種也依然是可以直接轉換的;其四,非日語固有漢字,但字型簡化後和已有的繁體字或簡體字字型相同,但對應不同的字,如「付」(用於「附屬」,與固有字「付」重合)、「沪」(用於「濾過」,與陸標簡化字「沪」重合)、「糸」(用於「絲線」,與固有字「糸」重合)等,這種需要找到該字的本字,然後再轉換。

上文中的第四類提示我們,日語漢字也有簡化歸併現象,即日語簡化字恰好與漢語簡化字或固有字(傳承字)同形異義。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若不回歸本字,恐貽笑大方。

外部連結[編輯]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