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際足協女子世界盃外圍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1年女子世界盃足球外圍賽將決出15支出線隊與東道主德國一起參加2011年國際足協女子世界盃,名額分配為:歐洲5.5席(含東道主德國),亞洲3席,中北美與加勒比海地區2.5席,南美洲2席,非洲2席及大洋洲1席[1]

亞洲[編輯]

2010年女子亞洲杯足球賽將同時作為2011年女子世界盃足球賽亞洲區外圍賽,獲得該項賽事前3名的球隊將晉級決賽圈,最終 澳洲 北韓 日本獲得前三名,晉級決賽圈,而 中國由於在季軍戰中不敵日本隊,首次無緣世界盃決賽圈比賽。

非洲[編輯]

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編輯]

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預選賽共有26支隊伍參加,決賽階段共有8隊。其中美國、墨西哥、加拿大直接進入決賽階段,其餘名額包括中美洲預選賽的前兩名以及加勒比海地區預選賽前三。最終, 加拿大 墨西哥直接晉級世界盃決賽圈,而 美國需要與歐洲區第五名 意大利進行#洲際附加賽,以爭取世界盃決賽圈席位。

中美洲區預選賽[編輯]

中美洲區預選賽共有 危地馬拉 薩爾瓦多 伯利茲 哥斯達黎加 尼加拉瓜以及 洪都拉斯6支球隊參賽,分成2個小組進行單循環賽。最終, 危地馬拉 哥斯達黎加晉級中北美區預選賽決賽圈。

加勒比海地區預選賽[編輯]

加勒比海地區預選賽共分兩階段。

第一階段[編輯]

第一階段共有15支隊參賽,分成5個小組進行但循環賽,小組第一進以及第二名中成績最好的球隊進入第二階段比賽。分組及晉級球隊:

第二階段[編輯]

第一階段六支晉級隊 圭亞那 波多黎各 聖盧西亞 海地 巴巴多斯 安提瓜和巴布達和直接進入第二階段的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古巴共8支球隊分成2個小組進行單循環賽,小組第一進入中北美洲區預選賽決賽圈,而小組第二則進行附加賽,勝者同樣進入中北美洲區預選賽決賽圈。分組及晉級球隊:

附加賽: 古巴以兩回合總比分2:3不敵 圭亞那

中北美洲區預選賽決賽圈[編輯]

決賽圈共8支隊參賽,分成2個小組,進行單循環賽,小組前2名進行交叉淘汰賽,勝者爭奪冠軍並直接晉級世界盃決賽圈,負者爭奪季軍並與歐洲區預選賽第5名爭奪決賽圈席位。

分組[編輯]

半決賽[編輯]

三四名決賽[編輯]

決賽[編輯]

南美洲[編輯]

2010年南美洲女子冠軍杯足球賽同時作為2011年女子世界盃足球賽南美洲區的預選賽,比賽於2010年11月在厄瓜多爾舉行,共有10支隊伍參賽,分成2個小組進行單循環賽,小組前2名再進行單循環賽,最終前2名 巴西 哥倫比亞晉級決賽圈。

預賽[編輯]

決賽[編輯]

大洋洲[編輯]

歐洲[編輯]

歐洲是預選賽開始最早的大洲,抽籤儀式於2009年3月17日進行,共有41支球隊參加,分兩階段進行。最終, 法國 挪威 瑞典 英格蘭晉級決賽圈, 意大利與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第三名 美國爭奪決賽席位。

第一階段[編輯]

41支球隊被分成8個小組,其中一個小組有6支隊伍,其餘7個小組均有5支隊伍。小組內進行雙循環賽,比賽從2009年9月開始一直持續到2010年8月,各個小組第一進入第二階段比賽。

分組[2][編輯]

第二階段[編輯]

主客場制比賽,於2010年9月進行。8個小組第一進行交叉淘汰,勝者晉級決賽圈,負者則繼續進行交叉淘汰賽,決出一個名額和中北美區第三名 美國進行#洲際附加賽,以爭取世界盃決賽圈席位。

四分之一決賽[編輯]

第一回合[編輯]
第二回合[編輯]

附加賽[編輯]

半決賽第一回合[編輯]
半決賽第二回合[編輯]
決賽第一回合[編輯]
決賽第二回合[編輯]

洲際附加賽[編輯]

美國晉級決賽圈。

參考文獻[編輯]

  1. ^ Qualifying whets Jones' appetite. [2009-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03). 
  2. ^ European qualifying groups drawn. [2009-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