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陸培 (崇禎進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陸培

大明行人司行人
籍貫 浙江金華府蘭溪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鯤庭,號部婁
諡號 忠壯 魯王監國諡
忠毅 隆武帝諡
忠節 乾隆帝諡
出生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
逝世 弘光元年(1645年)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
配偶 陳氏
親屬 (父)陸運昌,(母)裘氏
(兄)陸圻,(弟)陸堦
(妻)陳氏,(子)陸繁弨
出身
  • 崇禎十二年己卯科舉人
  • 崇禎十三年庚辰科同進士出身
著作
  • 《旃鳳堂集》

陸培(1618年—1645年7月27日),字鯤庭,號部婁,祖籍浙江金華府蘭溪縣,出生於浙江杭州府錢塘縣[註 1],明末政治人物,西泠派重要文士,「西泠十子」之首陸圻的二弟。崇禎十三年(1640年)中進士,官拜行人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南下時,曾結聚義士數百人,打算保衛家鄉。杭州陷落後,陸培自盡殉國,監國魯王追贈尚寶司丞,諡忠壯隆武帝追贈尚寶司少卿,諡忠毅乾隆時,清廷追諡忠節。著有《旃鳳堂集》。

生平[編輯]

少年登科[編輯]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陸培出生於杭州府錢塘縣的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叔叔都是有名的文士。小時候,剛開始讀書時,不是很聰明,每天只能讀進六七行字[1]。但是他刻苦好學,每天都苦讀不綴[2][3],漸漸掌握了學習的竅門,終於能夠寫出漂亮的文章[4]。崇禎十二年(1639年),得中舉人;第二年,又連科及第,中了進士[5]

馳名文壇[編輯]

陸培認為當時士人們專攻八股文,讀書太少。因此中了進士後,沒有赴京選官,而是選擇繼續回家苦讀[6]。不僅學詩作文,而且廣泛學習天文、治河、農業、地理、數學等方面的知識[7],成為飽學之士。又參加文社,才名高於一時,被當時的讀書人所推重[8][9]。大學士黃道周起初不怎麼待見陸培,至其拂袖而去,後來讀了陸培所著的《旃鳳堂集》,後悔不已,稱其為國士[10];後來官至兵部尚書的陳子龍曾為陸培的文稿作序,大加讚賞[11];抗清志士夏完淳將陸培視作學問品行可以為師的五人之一[12];明末文壇領袖錢謙益則認為陸培的文章可以比肩于謙王守仁[13]

矢志殉國[編輯]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陸培被起用為行人,名士徐繼恩彈劾首輔馬士英,馬士英大怒要逮捕他,陸培上書力爭,保下了徐繼恩[14]。不久清兵攻破南京,大舉南下,陸培召集了數百壯士,打算保衛杭州[15]。他對杭州的潞王說:「杭州雖然地方偏僻,當年宋高宗卻憑此地得以中興。殿下應該對百姓開誠佈公,聯絡各地的抗清武裝,必定能成大事,這是上天給予的機會,不可喪失啊。」潞王沉默良久,卻說:「恐怕事情不成功,連累百姓。」陸培看到潞王毫無抵抗的決心,大哭而去[16]

清軍攻打杭州,潞王立降。領兵的貝勒博洛為了籠絡人心,穩定統治,下令杭州城內有名的士人必須五天內報到,不來者派兵抄家。輪到陸培時,陸培已經攜家人避難城西的桐塢村中。博洛大怒,揚言陸培不來就挖他祖墳[17],陸培於是在弘光元年閏六月初五(1645年7月27日)寫下絕命詩二首[18],自縊殉國,年僅二十八歲。死前遺言要把自己的屍體放在車馬輻輳的大路上,以防止清兵根據蹤跡尋找到母親[19]魯監國知道陸培殉節後,追贈尚寶司丞,諡忠壯;隆武帝追贈尚寶司少卿,諡忠毅[20];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諡忠節[21]

軼事[編輯]

保全他人的名節[編輯]

陸培長相俊美,為人潔身自好[22]。有一次,他到松江府華亭縣一個富人家裏做客,富人的妾看上了他,想晚上和他約會,派了一個丫鬟傳話。陸培一語不發,急忙離去,並且還叮囑僕人不可泄露此事,以免污人名節[23]

與陳潛夫的恩怨[編輯]

陳潛夫,字玄倩,是陸培的同鄉,東林黨人,弘光年間任河南道監察御史。陸培在父親去世後,曾求見大名士黃道周,希望為父親求一篇墓誌。陳潛夫正好在座,因為陸培父子起初鮮與東林黨往來,就說了許多壞話,黃道周因此託病不見。陸培知道原委後,非常生氣[24]。後來陳潛夫得罪同鄉,陸培寫就檄文一篇將他趕走[25]。陸培殉國後,陳潛夫卻首先上疏為其請諡,並不以私怨而埋沒他,為人所稱道[26]。陳潛夫後來也抗清殉節,兩人的兒子成為好友,明亡相約不出仕[27]

家庭[編輯]

陸培的祖父陸東,是一位易學名家;父親陸運昌,叔父陸鳴時、陸鳴煃都是有名的文士[28]。陸運昌中崇禎甲戌科進士,曾任江西吉水知縣,上疏免除百姓稅糧數萬石[29]。陸培有兄弟五人,排行第二。大哥陸圻素有文名,為「西泠十子」之首,後受陸培殉國影響,絕意仕途,改行醫為生[30]。陸培和三弟陸堦也都是西泠派重要人物,與陸圻並稱「陸氏三龍門」[31]。妻子陳氏,孝順而有氣節,陸培死後立志不改嫁,守節三十八年,入《列女傳》[32]。有一子陸繁弨,字拒石,很有學問,明亡不仕。侄子陸寅(陸圻子)卻參加清朝的科舉考試,康熙二十七(1688年)中進士,未及選官突然病故。

參考[編輯]

註釋[編輯]

  1. ^ 按《明清進士題名碑索引》,陸培參加科舉時登記的戶籍為浙江杭州府仁和縣,《明史》也寫作浙江仁和人。

引用[編輯]

  1. ^ 《忠義錄》卷5《陸培傳》:「培幼時遲鈍,受書,日不過六七行。」
  2. ^ 《康熙錢塘縣誌·卷之二十·人物忠節》:「讀書官舍,暑不避蚊蚋,寒至栗人,終不偃臥。」
  3. ^ 《東林列傳》卷11《陸培王道焜合傳》:「發憤讀書,日不盡數卷不止。」
  4. ^ 《東林列傳》卷11《陸培王道焜合傳》:「為文詞,振筆風發,光采爛然,人皆嘆其華贍。」
  5. ^ 《康熙錢塘縣誌·卷之二十·人物忠節》:「崇禎己卯舉於鄉,庚辰成進士。」
  6. ^ 《南疆繹史勘本·卷十七·義烈諸臣列傳第十一》:「不謁選,歸而讀書。」
  7. ^ 《康熙錢塘縣誌·卷之二十·人物忠節》:「究天文、河渠、農政諸書,旁及五緯圖讖,開方勾股之學。」
  8. ^ 《南疆繹史勘本·卷十七·義烈諸臣列傳第十一》:「里中多名士,培時初冠,出與之上下議論,咸以為弗如也。其所為詩文,一時爭效之,號『浙派』。」
  9. ^ 《東林列傳》卷11《陸培王道焜合傳》:「是時,東南吳越間競尚文會。培自少好客,長益喜自負,與其兄弟收召文士,日夜為賢豪歡,稱詩角藝,一時號『西陵體』。」
  10. ^ 《忠義錄》卷5《陸培傳》:「道周以培後進士,不甚備賓主之禮。培拂袖去,曰:『世無孔子,我膝卒不可屈。』其後道周見培《旃鳳堂集》,嘆曰:『陸君國士,我恨不早識之。』」
  11. ^ 《安雅堂稿》卷2《陸鯤庭旃鳳堂文稿序》:「予友陸鯤庭弱冠射策,名動公卿,其才沉博絕麗,無所不洽。」
  12. ^ 《夏完淳集箋校》卷3《五子詩》。
  13. ^ 《牧齋初學集》卷40《陸鯤庭文集引》:「本朝浙中人才,莫先于于庭益、王伯安……鯤庭之文,取材博,抒意遠,籌策安危,激勸忠義,其光熊熊然,其文彧彧然,蓋有意為庭益、伯安之文,而非近代之文也。」
  14. ^ 《西河集》卷109《洞宗二十九世傳法五雲俍亭挺禪師塔志銘》:「公名淨挺,號俍亭,即仁和徐世臣也。世臣諱繼恩,別字逸亭,十歲能文。天啟中,魏監亂政,惡之,作《宦者論》。稍長,補諸生,擢茂才異等,壬午副榜。福王時,舉明經,首公。公為文刺馬士英,士英怒,趣官旗逮公,大行陸培爭止之。」
  15. ^ 《南疆繹史勘本·卷十七·義烈諸臣列傳第十一》:「與其友陸彥龍結壯士數百人,謀保障鄉土。」
  16. ^ 《忠義錄》卷5《陸培傳》:「時潞王至杭州,培建謂王曰:『江南兵食有餘,以奸臣亂政,我兵自相賊,清因乘之,非其將有異略也。今陛下蒙塵,江南已陷,然而杭州尤未至。此地雖偏,宋高宗嘗用之以定中興。殿下幸而駐此,宜以至誠開父老,悉起十一郡兵,稍收諸潰卒以拒清,人必爭奮為殿下盡死,遠近聞風,無不響應,此天授之時,不可失也。』王默然久之,曰:『恐事不就,重禍百姓,子休矣。』培退,泣曰:『國祚至此,將奈何!』」
  17. ^ 《東山國語·浙語七》:「北貝勒令益嚴,逼諸紳投謁,五日不至者兵及其門。及培,培不應。貝勒怒曰:『培必不岀,吾發培先人冢。』」
  18. ^ 《雪交亭正氣錄》卷2:「閏六月初五寅時絕筆。」
  19. ^ 《東山國語·浙語七》:「死遺言,囑陳屍通衢以絕後之跡培者,且無入山中驚吾母。」
  20. ^ 《忠義錄》卷5《陸培傳》:「監國贈尚寶司丞,諡忠壯,蔭一子入監。隆武帝贈尚寶司少卿,諡忠毅。」
  21. ^ 《欽定勝朝殉國諸臣錄》卷3。
  22. ^ 《南疆繹史勘本·卷十七·義烈諸臣列傳第十一》:「培少負俊才,美丰儀;善屬文,行誼修謹。」
  23. ^ 《忠義錄》卷5《陸培傳》:「培狀貌甚美,嘗客華亭,有富家妾窺之,心悅而好焉,欲夜奔培,遣婢致意。培令刺舟速去,謂仆曰:『若等慎勿告人,恐敗此婦名也。』」
  24. ^ 《東山國語·浙語五》:「杭紳陸鯤庭培,負文望,謁石齋,乞為先人志墓。才通刺,玄倩以陸子初不與東林之席,笑曰:『石齋先生座豈有鯤庭履跡哉?』復微詞其父,石齋由是以疾辭,未之見,培聞之怒。」
  25. ^ 《明史·列傳第一百六十五》:「好臧否人,里中人惡之。友人陸培兄弟為文逐潛夫,潛夫乃避居華亭。」
  26. ^ 《鮚埼亭集外編》卷31《題陸鯤庭陳玄倩傳後》:「玄倩首上疏,為鯤庭請贈諡,時益嘆為不可及 。」
  27. ^ 《康熙錢塘縣誌·卷之二十五·人物隱逸》:「陸繁弨,字拒石,行人司陸培子也……同學諸生先後掇高第去,繁弨泊如也。或勸之就試,輒不應。學使者張安茂廉知之,檄有司令與殉節陳公潛夫子曾篁俱來,繁弨上書陳情,卒不赴會,曾篁亦辭不至。」
  28. ^ 《康熙錢塘縣誌·卷之二十·人物政事》:「運昌初名鳴勲,弟鳴時、鳴煃相友愛。父東,《易》名家,即以父為師,父歿,共為砥礪。」
  29. ^ 《忠義錄》卷5《陸培傳》:「父運昌,崇禎甲戌進士,知吉水縣,上疏蠲逋租數萬。」
  30. ^ 《東山國語·浙語七》:「兄圻,字麗京,亦負異材,選拔明經。乙酉,感鯤庭之變,棄而業醫。」
  31. ^ 《西河集》卷105《陸三先生墓志銘》:「時杭郡唯公兄弟三人裒然居首,而他皆不與。人之造其廬者,比之河津之有三門山,曰此『陸氏三龍門』。雲吉水公生五子,長麗京,諱圻;次鯤庭,諱培;先生其三也。」
  32. ^ 《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三·陸培妻陳氏》:「少時父病,割臂肉進之,愈。年十九,歸行人培。培自縊桐塢,變聞,陳自樓上墮地,絶而復甦。時年未三十,歷三十八載,冰霜之操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