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兆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金兆蕃(1868年—1950年)原名義襄,字籛孫,號藥夢老人。浙江秀水(今嘉興)人。

金福曾之子。金蓉鏡從弟。生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光緒十五年,中舉,任內閣中書,曾著《各國訂約始末記》,傾心於變法。曾任江蘇省知府。辛亥革命後任北京政府財政部僉事。1915年,任財政部司長。1919年,北洋政府設立清史館修清史,參與纂修,撰太祖、太宗、順治三朝列傳及〈列女傳〉。[1]1927年底,《清史稿》已定稿,金兆蕃南歸返鄉。[2]又曾參修《清儒學案》。一二八事變爆發,時局動盪,往返於平湖上海之間避難。晚年續編《槜李詩系》,與金蓉鏡補刊盛楓之《嘉禾徵獻錄》。1950年去世。另著有《安樂鄉人詩》、《藥夢詞》等。有子金問源金問洙金問泗金問淇

註釋[編輯]

  1. ^ 現藏《清太祖本紀稿本》三冊,其中覆輯本一冊,由金兆蕃、鄧邦述分輯,封面注記:「閱二次」,又云:「館長指示各條,均已改補。七年五月,第二次修正,兆蕃記。」
  2. ^ 金兆蕃自述:「戊辰秋余攜家返里」(金兆蕃:《安樂鄉人文》卷六《朱小汀墓志銘》)。

參考文獻[編輯]

  • 屈強:《嘉興金籛孫先生行狀》(《民國人物碑傳集》卷七,第407-4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