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羅漢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羅漢級是一條已廢棄的黃山登山古道,位於人字瀑「一撇一捺」中間絕壁上。

歷史[編輯]

羅漢級為古時茅篷(今溫泉地區)至慈光寺的步道,約有五百級,全長百米,中部最陡處達80°以上,是黃山最險峻的步道。

羅漢級開鑿於明代萬曆年間(約在1611年8月至1612年4月間),由黃山開山和尚普門禪師策劃[1],「山吏」潘之恆籌資鑿建,以將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秋萬曆皇帝生母李太后(自稱九蓮菩薩)施捨的四面七層萬佛像,從這裏用盤車吊升運至慈光寺[2],故名曰「羅漢級」。佛塔運輸過程前後歷時13年之久,從京城運抵歙縣岩寺鎮費時兩年,運抵湯口又費時兩年,一年後運往溫泉對面的祥符寺。又過了9年,1624年,佛塔沿着「人字瀑」峭壁上的一百多級「羅漢級」,用翻車絞動,費人工數萬,才運至慈光寺。

1930年代,黃山道路陸續開闢,羅漢級廢棄。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二月,徐霞客游黃山,即由此道至慈光寺,折回到祥符寺:「過湯池,仰見一崖,中懸鳥道,兩旁泉瀉如練。余即從此攀躋上,泉光雲氣,撩繞衣裾。」

參考[編輯]

  1. ^ 汪治平:《明僧普門黃山修路小考》
  2. ^ 謝兆申:《游黃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