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川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潼川州明朝時設置的

洪武九年(1376年)降潼川府置,治所郪縣(今四川省三台縣)。下領七縣:射洪縣中江縣鹽亭縣遂寧縣蓬溪縣安岳縣樂至縣[1],轄境相當今四川省三台射洪中江鹽亭蓬溪遂寧安岳樂至重慶市潼南等市縣地。屬四川省。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復升為府。

註釋[編輯]

  1. ^ 明史·志第十九·地理四》東川軍民府......潼川州元潼川府,直隸四川行省。洪武九年四月降為州,以州治郪縣省入,直隸布政司。北有涪江,南有中江流合焉。又西南有郪江,有鹽井。西南距布政司三百里。 領縣七:射洪州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鹽亭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有涪江。又東南有射江,亦曰瀰江,亦曰梓潼水,自鹽亭縣流入,經縣東南之獨坐山,合於涪江。又東南有瀋水,亦入涪江。有鹽井。中江州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置。西南有可蒙山、銅官山,南有賴應山、私熔山,俱產銅。東南有中江,南有郪江,有鹽井。鹽亭州東少北。北有紫金山。南有梓潼水。東有鹽亭水,自劍州南境流入,亦謂之瀰江。城東有鹽井。遂寧州東南。元遂寧州。明玉珍省州治小溪縣入焉。洪武九年四月降州為縣。東有銅盤山,又有涪江,北有郪江流入焉,謂之郪口。西有倒流溪,有鹽井。蓬溪州東南。元屬遂寧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遂寧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徙治故城之西南。西有明月山,下為明月池。又有伏龍山,下有火井。北有蓬溪,下流合於涪江,有鹽井。安岳州南。洪武四年於縣置普州。九年,州廢。西有岳陽溪,下流合於涪江,有鹽井。樂至州南少西。成化元年七月置,屬州。正德九年改屬簡州。嘉靖元年四月還屬。有鹽井。眉州......

外部連結[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潼川州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