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漁亭鎮

座標29°50′23″N 117°58′31″E / 29.83971°N 117.97532°E / 29.83971; 117.9753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漁亭鎮
坐標:29°50′23″N 117°58′31″E / 29.83971°N 117.97532°E / 29.83971; 117.97532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黟縣
村級區劃單位數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34 10 23 102
電話區號+86 (0)559

漁亭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黃山市黟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漁亭鎮位於東經117°93′~117°99′,北緯29°47′~29°86′之間,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臨休寧縣齊雲山鎮、南枕祁門縣鳧峰鄉、西依祁門縣金字牌鎮、北靠黟縣碧陽鎮。據《黟縣誌》載,漁亭為新安江水運最西的碼頭,自古為湖廣與江浙貨運的中轉站之一,有「七省通衢」之美譽。宋太平興國年間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中記載:「魚亭山在縣南三十五里,每歲西江魚船至祈門縣,舍舟登陸止此東水,次淹留待船,故曰魚亭焉」,「魚」與「漁」通假,被普遍認為是漁亭的地名來源。宋代設漁亭里,明代改為漁亭鄉,至1984年改名漁亭鎮至今。

漁亭鎮隸屬於黃山市黟縣,位於黟縣南部,距屯溪41km,縣城12km,黃山風景區49km,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11km、宏村24km。土地總面積69.3km2,轄6個村,1個社區,47個村民組,山場面積80400畝,森林覆蓋率達82%,耕地面積10400畝,總人口1.1萬人。集鎮座落在漳河與漁亭河匯合處的河谷平原間。南北長約1.8公里,東西寬約0.6公里,海拔160米,地形起伏,丘陵環抱,北有海拔210米的漁亭山,南有海拔413米的復岩山。交通便捷,位置優越。省道慈張線貫穿東西,省道S218線和漁瑤公路連接南北,皖贛鐵路縱貫全境,黟縣火車站座落其間,新建的黃祁景高速公路在境內設有上下口。歷史上是府縣官路必經之道、商家必爭之地,素有「七省通衢」之美譽。自2007年以來,全鎮的財政收入連續四年突破千萬元大關,固定資產投入達到2.6億元,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856元。1999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心鎮,後又被列入黃山市特色村鎮建設試點鎮,2009年度被省委組織部授予「五個好」鄉鎮黨委標兵稱號,被省環境保護廳和省生態建設領導組辦公室命名為「安徽省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漁亭名人[編輯]

金邦正(1886—1946),字仲藩,金慶慈次子,出生於安徽省黟縣漁亭鎮瑪川村。少時在天津嚴范孫氏家塾、北京稅務學堂求學。嚴氏家塾後改為敬業中學堂,即南開中學。1909年秋,考取公費留美學生,進入美國康乃爾大學和李海大學,專攻森林學。1914年畢業,獲林學碩士和理學士學位。期間,與留美學生胡適、任鴻雋、楊杏佛、過探先等發起組織「科學社」,並出版《科學》月刊,向國內介紹留學生情況及西方科學知識。回國,任安徽省立農業學校校長、農業實驗場場長、森林局局長。1917年任北京國立農業學校校長。1920年出任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校長。1922年率華北農民赴法國、比利時學習玻璃製造技術,繼而創辦秦皇島耀華平板玻璃廠,任副總工程師。後,又任北平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經理。1946年逝世,終年61歲.

歐陽道達(1893~1976),原名歐陽邦華,黟縣漁亭鎮人。19 歲入蘇州東吳大學預科學習,後考入北京大學。畢業後,任北大預科講師和研究所助教。民國13 年(1924 年)11 月,參加「清室善後委員會」的清點清宮文物工作。民國22 年底,調任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科長,後調任南京分院主任。「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為了文物的安全,把最有價值的文物19557 箱,分五批運抵南京,歐陽道達為押運文物負責人之一。民國26 年7 月,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政府再次分三隊轉移文物第二隊由歐陽道達負責。從南京啟運,溯江而上,直至四川省樂山縣安谷鎮,歐陽道達任駐樂山辦事處主任。樂山7 個文物庫房,在他的嚴密防護下,珍貴的歷史文物未曾受到損壞和遺失。抗日戰爭勝利後,全部運回南京。解放前夕,國民政府將2972 箱文物,分三批運往台灣,歐陽道達留守南京庫房。當第三批文物剛出庫後,歐陽道達立即組織人力將文物庫門用鋼筋混凝土封閉,保證了一萬多箱文物的安全。南京解放,《新華日報》發表專題,表彰他保護國家文物的功績。建國後,歐陽道達任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辦事處主任。1954 年調回北京,任故宮博物院檔案館主任。後故宮檔案館改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設編輯研究組,由歐陽道達兼主任。同年12 月,加入九三學社。1959 年退休,擔任顧問。1976 年在北京逝世。

行政區劃[編輯]

漁亭鎮下轄以下地區:[2]

團結社區、​團結村、​楠瑪村、​汪村、​下阜村、​考川村和桃源村。

中國傳統村落[編輯]

2013年8月,團結村被評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