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潤
個人資料
字公雨

楊潤(1877年—1938年),字雨田江蘇省阜寧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

生平[編輯]

清朝光緒末年,楊潤先後參加阜寧縣考、淮安府考,均列榜首。清朝廢除科舉制後,楊潤入南京江蘇高等學堂法政科,宣統二年(1910年)畢業。楊潤曾參加南社袁世凱當政時期,楊潤曾任直隸州道尹和通判。[1]

民國二年(1913)4月,楊潤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1914年,國會解散。在北京期間,楊潤結識了靳雲鵬靳雲鶚潘復,並與靳雲鵬成為密友。1916年,袁世凱逝世,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國會恢復,楊潤復任國會眾議員。楊潤將15歲的堂弟楊清帶到北京入高等小學,又將堂弟楊湘(芷江)召至北京,介紹給靳雲鵬靳雲鶚兄弟。[1]

1917年張勳復辟,大總統黎元洪去職,楊潤被驅逐。直系馮國璋代理大總統,但實權仍任掌握在國務總理皖系首腦段祺瑞。同年,孫中山上海廣州,開展護法運動,成立非常國會王汝圻等議員追隨孫中山南下廣州「護法」,楊潤則站到段祺瑞方面,於1918年成為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安福國會)眾議員。[1]

當時,楊潤意志較為消沉,與靳雲鵬等權貴交往,僅打麻將,不談政事。楊潤和住在北京的國會議員季龍圖、喜好古詩的楊湘偶爾和詩作樂,而同家鄉幾乎斷絕了來往。[1]

1919年秋,靳雲鵬由陸軍總長兼代國務總理;1920年夏,晉升為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靳雲鵬多次希望重用楊潤,請楊潤當內政部次長,被楊潤謝絕。1919年秋,楊潤出任北京政府財政部印製局局長,印製局事務主要由楊源王鳳誥王以昭次子,曾任江蘇省議員)負責,楊潤僅掛名受俸。[1]

民國十年(1921年),江蘇省第三屆省議會就議長選舉問題發生紛爭,南北兩派對峙,有的還以金錢賄選。向來不問閒事的楊潤以國會議員的身份,用個人名義發電報給江蘇省議會稱:[1]

……潤敢忠告諸公,消除成見,言歸於好;不分黨派,不尚意氣,本良心之主張,期同舟之共濟,公舉學識資望足以冠群倫者長吾蘇議席。……外以應世界之潮流,內以救同胞於水火。

其間,楊潤和靳雲鵬、盛宣懷青島與日本商人合辦了「魯大煤礦公司」。靳雲鵬擔任中方董事長,委任楊源為中方經理,王鳳誥的職務則相當於營業部主任。後來,他們在青島又同中國銀行合辦「義利油廠」,加工山東油料以出口。董事長為中國銀行的王仰先,總經理為楊源。楊潤通過投資入股,分享利潤。[1]

1922年,黎元洪復職,解散第二屆國會,恢復第一屆國會,楊潤復任第一屆國會眾議員。直到1924年大總統曹錕北京政變中下台,第一屆國會方才基本結束。[1]

1938年,楊潤在北平病逝,享年61歲。[1]

家庭[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