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偉 (字體設計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朱志偉
2019年12月28日,朱志偉於廣州國際漢字創意大會現場
性別
出生1955年(68—69歲)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母校首都師範大學
職業字體設計師

朱志偉(1955年[1],中國字體設計師。曾任方正字庫字體開發總監,現為漢儀字庫藝術總監、北京服裝學院特聘教授。主要代表作品有北魏楷書、鐵筋隸書、方正博雅宋、方正雅宋等,同時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於2012年啟用的舷號字體的設計者。

生平[編輯]

朱志偉於1971年初中畢業後進入北京外文印刷廠從事活字雕刻工作,主要負責補刻印刷中所缺的鉛字。1988年,因為印刷廠的合作項目,朱志偉被派往深圳科技工業園,協助朱邦復的工作室開發中文字體。朱志偉在深圳首次接觸到計算機和電腦字體,並由此認為刻字不會再有出路,電腦造字是未來字體設計的方向。朱志偉在深圳工作1年後便返回北京,適逢在北京大學攻讀碩士的妻子畢業。北大的人事部門顧及夫妻之間的差距,考慮將朱志偉調入北大印刷廠,但朱志偉請求調往北大方正集團。北大方正創始人王選也看中其工作經歷,於1991年以事業編制將朱志偉調入北大方正[1][2][3][4]

北大方正彼時以數碼化復刻收購的活字字稿為主,沒有自主設計字體[3][4]。朱志偉進入北大方正後主要負責字形的品質與管理工作,但同時也在利用方正的系統按自己的喜好設計字體[2]。1996年,朱志偉從首都師範大學書法藝術專業大專畢業,並於同年參考魏碑設計了北魏楷書,獲得第5屆森澤日語モリサワ獎國際印刷字體設計大賽銅獎[1][5]。1998年,朱志偉開始擔任方正字庫字體開發經理。翌年,朱志偉參考玉筋篆設計了鐵筋隸書,被小冢昌彥日語小塚昌彦評為第6屆森澤獎國際印刷字體設計大賽評委獎(小冢獎)[1][6]

2002年,朱志偉開始擔任方正字庫字體開發總監[1],在此期間,朱志偉主導設計了多款字體。他在2004年設計的報刊正文宋體方正博雅宋被眾多國內報紙採用為正文字體[7][8]。2010年,方正字庫接到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設計舷號字體的需求,朱志偉擔任這一項目的主創設計師,帶領設計小組耗時兩年時間設計了「海軍舷號字體」和「海軍舷號立體字體」兩款字體,包含10個阿拉伯數字和38個漢字。自2012年12月23日起,海軍艦艇開始啟用新的舷號字體[9][10]

朱志偉於2015年從方正字庫退休後,被漢儀字庫聘為藝術總監,並被北京服裝學院聘為客座教授,後於2018年起擔任北服藝術設計學院字體中心實驗室特聘教授[11][12]

作品列表[編輯]

濟南號導彈驅逐艦,舷號152,舷號字體由朱志偉設計
  • 方正瘦金書(1993年)[7]
  • 北魏楷書(1996年,2002年由方正字庫發行[7]
  • 方正粗宋(1996年)[7]
  • 鐵筋隸書(1999年,2002年由方正字庫發行中文版[7],2008年由TypeBank發行日文版[1][13]
  • 黑變(1999年[10],2017年由方正字庫發行[7]
  • 亮點(1999年)[1]
  • 蘭(1999年)[14]
  • 方正博雅宋、方正博雅方刊宋(2004年)
  • 方正韻動黑(2006年)[7]
  • 方正雅宋(2006年)[7]
  • 方正風雅宋(2008年)[7]
  • 海軍舷號字體、海軍舷號立體字體(2012年)
  • 漢儀玄宋(2020年)[15]

獲獎記錄[編輯]

  • 1996年:森澤獎國際印刷字體設計大賽銅獎(北魏楷書)
  • 1999年:森澤獎國際印刷字體設計大賽評委獎(鐵筋隸書,小冢獎)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廖潔連. 中国字体设计人:一字一生. 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2年9月: 60–79. ISBN 9787560977867. 
  2. ^ 2.0 2.1 周博. 中国现代文字设计图史.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8年09月: 332. ISBN 9787301296004. 
  3. ^ 3.0 3.1 丘濂. 造字者的春天(上). 新民晚報. 2016年5月16日: A20 [2019年12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2月14日). 
  4. ^ 4.0 4.1 朱志偉. 字体的力量 (演講). 北京: 一席. 2013年5月18日 [2019-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4). 
  5. ^ 第5回モリサワ賞国際タイプフェイスコンテスト. モリサワ. [2019-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9) (日語). 
  6. ^ 第6回モリサワ賞国際タイプフェイスコンテスト. モリサワ. [2019-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9) (日語).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楊林青 (編). 中文字体应用手册 I.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年11月. ISBN 9787559804594. 
  8. ^ 宋小衛. 博雅宋引出的喜忧与期盼. 新聞傳播. 2005, (5): 7–9. 
  9. ^ 竹鳴. 方正字库为社会特殊领域用字提供服务. 中國出版. 2013, (1): 67. 
  10. ^ 10.0 10.1 【SGDA 能量秀】以人为本,不忘初心——朱志伟. 古田路9號. 2018年4月27日 [2019-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4). 
  11. ^ 馬榕. 字体设计师的眼界提升——专访朱志伟. 站酷. [2019-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4). 
  12. ^ 字体中心. 北京服裝學院. [2019-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6). 
  13. ^ TypeBank フォントファミリー TBFZ鉄筋隷書. TypeBank. [2019-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4) (日語). 
  14. ^ Huang, Caitherin. 字体设计启示录. BranD. 2018, (37): 20. 
  15. ^ 汉仪玄宋. 漢儀字庫. [2021-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