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侯爵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明朝的異姓封爵為:公、侯、伯,凡三等,以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功臣則給鐵券,封號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開國輔運推誠;從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難推誠;餘曰奉天翊運推誠,曰奉天翊衞推誠。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下面列出明朝受封侯爵的功臣及外戚。部分侯爵死後追贈郡王公侯,見本表「諡號」欄。明朝建立前,追贈郡公的死難功臣,另見明朝郡公、郡侯、郡伯、縣子、縣男列表。部分侯爵、伯爵死後追贈公爵,見明朝公爵列表明朝伯爵列表的「諡號」欄,本表不再贅列。

太祖始封[編輯]

江夏侯[編輯]

大明江夏侯(1370年—1392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江夏侯 周德興 22年 1370年 -1392年 洪武三年 - 洪武二十五年 因罪爵除

永城侯[編輯]

大明永城侯(1370年—1387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桓襄永城侯 薛顯 17年 1370年 -1387年 洪武三年 - 洪武二十年冬 追贈永國公

南雄侯[編輯]

大明南雄侯(1370年—1387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南雄侯 趙庸 17年 1370年 -1387年 洪武三年 - 洪武二十年 因胡惟庸案受牽連而被殺

汝南侯[編輯]

大明汝南侯(1370年—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汝南侯 梅思祖 12年 1370年 -1382年 洪武三年 - 洪武十五年 贈永國公
第2代 汝南侯 梅義 8年 1382年 - 1390年 洪武十五年- 洪武二十三年 因胡惟庸案連坐,全家被滅

鞏昌侯[編輯]

大明鞏昌侯(1370年—138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宣武鞏昌侯 郭興,一名子興 13年 1370年 -1383年 洪武三年 - 洪武十六年 追贈陝國公

武定侯[編輯]

大明武定侯(1381年—1644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威襄武定侯 郭英 22年 1381年 -1403年 洪武十四年 - 永樂元年 追贈營國公
第2代 武定侯 郭銘 追封武定侯
第3代 武定侯 郭玹 24年 1424年 -1447年 永樂二十二年 - 正統十二年
第4代 武定侯 郭昌 1452年-?年 天順三年 - ?年
第5代 武定侯 郭良 6年 1502年 -1507年 弘治十五年 - 正德二年
第6代 武定侯 郭勛 34年 1508年-1541年 正德三年 - 嘉靖二十年 後下罪,死於獄中。進勛翊國公,加太師。
第7代 武定侯 郭守乾 11年 1550年 -1560年 嘉靖二十九年 - 嘉靖三十九年
第8代 武定侯 郭大誠 52年 1565年 -1616年 嘉靖四十四年 - 萬曆四十四年
第9代 武定侯 郭應麒 1年 1617年 -1617年 萬曆四十五年 - 萬曆四十五年
第9代 武定侯 郭應麟 22年 1617年 -1628年 萬曆四十五年 - 崇禎元年
第10代 武定侯 郭培民 ?年 -1644年 崇禎初年 - 崇禎十七年

江陰侯[編輯]

大明江陰侯(1370年—1411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襄烈江陰侯 吳良,初名國興 11年 1370年 -1381年 洪武三年 - 洪武十四年 追贈江國公。
第1代 江陰侯 吳高 30年 1381年 -1411年 洪武十四年 - 永樂八年 永樂八年,帝北征班師,高稱疾不朝,被劾,廢為庶人,奪券。洪熙元年,帝見高名,曰:「高往年多行無禮,其謫戍海南。」高已死,徙其家,會赦得釋。宣德十年,子升乞嗣,不許。

靖海侯[編輯]

大明靖海侯(1370年—1379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襄毅靖海侯 吳禎,初名國寶 9年 1370年 -1379年 洪武三年 - 洪武十二年 追贈海國公

平涼侯[編輯]

大明平涼侯(1370年—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平涼侯 費聚 20年 1370年 -1390年 洪武三年 - 洪武二十三年 因李善長事而被連坐致死,爵位被除

臨江侯[編輯]

大明臨江侯(1370年—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定襄臨江侯 陳德 8年 1370年 -1378年 洪武三年 - 洪武十一年 追贈杞國公。
第2代 臨江侯 陳鏞 12年 1378年 -1390年 洪武十一年 - 洪武二十三年 追坐德胡惟庸黨,詔書言其征西時有過,被鐫責,遂與惟庸通謀。爵除。

濟寧侯[編輯]

大明濟寧侯(1370年—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襄靖濟寧侯 顧時 9年 1370年 -1379年 洪武三年 - 洪武十二年 追贈滕國公
第2代 濟寧侯 顧敬 11年 1379年 -1390年 洪武十二年 - 洪武二十三年 因牽扯胡惟庸案而被連坐處死。爵除。

淮安侯[編輯]

大明淮安侯(1370年—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淮安侯 華雲龍 4年 1370年 -1374年 洪武三年 - 洪武七年
第2代 淮安侯 華中 16年 1374年 -1390年 洪武七年 - 洪武二十三年 以胡惟庸黨論罪,爵除

長興侯[編輯]

大明長興侯(1370年—140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長興侯 耿炳文 33年 1370年 - 1403年 洪武三年 - 永樂元年 因被彈劾越制自殺

穎川侯[編輯]

大明穎川侯(1370年—1394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穎川侯 傅友德 24年 1370年 - 1394年 洪武三年 - 洪武二十七年 自殺爵除

宜春侯[編輯]

大明宜春侯(1370年—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宜春侯 黃彬 20年 1370年 - 1390年 洪武三年 - 洪武二十三年 因胡惟庸案受牽連而死,爵除

河南侯[編輯]

大明河南侯(1370年—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河南侯 陸聚 20年 1370年 - 1390年 洪武三年 - 洪武二十三年 因胡惟庸案受牽連而死,爵除

六安侯[編輯]

大明六安侯(1370年—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襄簡六安侯 王志 16年 1370年 - 1386年 洪武三年 - 洪武十九年 追封許國公
第2代 六安侯 王威 4年 1386年 - 1390年 洪武十九年 - 洪武二十三年 因胡惟庸案連坐,降職安南衛指揮使

滎陽侯[編輯]

大明滎陽侯(1370年—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滎陽侯 鄭遇春 20年 1370年 - 1390年 洪武三年 - 洪武二十三年 因胡惟庸案被連坐而死。爵除

安慶侯[編輯]

大明安慶侯(1378年—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莊襄安慶侯 仇成 10年 1378年 - 1388年 洪武十一年 - 洪武二十三年 追封皖國公

永昌侯[編輯]

大明永昌侯(1379年—1388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永昌侯 藍玉 9年 1379年 - 1388年 洪武十二年 - 洪武二十一年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本欲封藍玉為梁國公,後因為聽到藍玉有逼姦元妃的劣跡,改梁為涼。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藍玉以「謀反罪」被處死,抄其家產,誅其三族,史稱「藍玉案」。

永平侯[編輯]

大明永平侯(1379年—1394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永平侯 謝成 15年 1379年 - 1394年 洪武十二年 - 洪武二十七年 因藍玉案連坐而死

鳳翔侯[編輯]

大明鳳翔侯(1378年—140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鳳翔侯 張龍 19年 1378年 - 1397年 洪武十一年 - 洪武三十年
第2代 鳳翔侯 張杰 6年 1397年 - 1403年 洪武三十年 - 永樂初年 張龍孫。永樂初,失侯。

安陸侯[編輯]

大明安陸侯(1379年—138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威毅安陸侯 吳復 4年 1379年 - 1383年 洪武十二年 - 洪武十六年 追認黔國公

宣德侯[編輯]

大明宣德侯(1379年—1382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武毅宣德侯 金朝興 3年 1379年 - 1382年 洪武十二年 - 洪武十五年 追封沂國公

懷遠侯[編輯]

大明懷遠侯(1379年—139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懷遠侯 曹興,又名曹興才 14年 1379年 - 1393年 洪武十二年 - 洪武二十六年 因為藍玉案連坐而死。爵除。

靖寧侯[編輯]

大明靖寧侯(1379年—1392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靖寧侯 葉昇 13年 1379年 - 1392年 洪武十二年 - 洪武二十五年 因為胡惟庸案連坐而被誅殺。爵除。此後又因其家與藍玉聯姻,再次受到牽連。

景川侯[編輯]

大明景川侯(1379年—139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景川侯 曹震 14年 1379年 - 1393年 洪武十二年 - 洪武二十六年 因為藍玉案連坐而被誅殺。爵除。

會寧侯[編輯]

大明會寧侯(1379年—139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會寧侯 張溫 14年 1379年 - 1393年 洪武十二年 - 洪武二十六年 因其僭用不屬於該身份的居室器具,後獲罪,並因藍玉案連坐而被誅殺。爵除。

雄武侯[編輯]

大明雄武侯(1379年—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勇襄雄武侯 周武 11年 1379年 - 1390年 洪武十二年 - 洪武二十三年 贈汝國公。

定遠侯[編輯]

大明定遠侯(1379年—139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定遠侯 王弼 14年 1379年 - 1393年 洪武十二年 - 洪武二十六年 因藍玉案賜死。爵除。

安遠侯[編輯]

大明安遠侯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安遠侯 王德 王弼之長子

西亭侯[編輯]

大明西亭侯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西亭侯 王政 王弼之次子

普定侯[編輯]

大明普定侯(1384年—139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普定侯 陳桓 9年 1384年 - 1393年 洪武十七年 - 洪武二十六年 因藍玉案連坐而死。爵除。

東川侯[編輯]

大明東川侯(1384年—139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東川侯 胡海 7年 1384年 - 1391年 洪武十七年 - 洪武二十四年
第2代 東川侯 胡玉胡海次子 2年 1391年 - 1393年 洪武二十四年 - 洪武二十六年 因藍玉案連坐而死。爵除。

鶴慶侯[編輯]

大明鶴慶侯(1384年—139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鶴慶侯 張翼 9年 1384年 - 1393年 洪武十七年 - 洪武二十六年 因藍玉案連坐而死。爵除。

崇山侯[編輯]

大明崇山侯(1382年—1395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崇山侯 李新 13年 1382年 - 1395年 洪武十五年 - 洪武二十八年 因藍玉案連坐而死。爵除。

航海侯[編輯]

大明航海侯(?—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莊簡航海侯 張赫  ? - 1390年 ?- 洪武二十三年 追認恩國公。

舳艫侯[編輯]

大明舳艫侯(1387年—139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舳艫侯 朱壽 6年 1387年 - 1393年 洪武二十年 - 洪武二十六年 因藍玉案連坐而死。爵除。

全寧侯[編輯]

大明全寧侯(?—139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全寧侯 孫恪 ? - 1393年 ?- 洪武二十六年 因藍玉案連坐而死。爵除。

南安侯[編輯]

大明南安侯(1370年—1389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南安侯 俞通源 19年 1370年 - 1389年 洪武三年 - 洪武二十二年 逝世逾年,追論胡黨,以通源死,不問,爵除。

越巂侯[編輯]

大明越巂侯(1392年—140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越巂侯 俞淵,亦稱俞通淵 8年 1392年 - 1400年 洪武二十五年 - 建文二年 封爵次年因為藍玉案而被剝爵位,並勒令返鄉。建文元年恢復爵位,並率領大軍征討燕王朱棣,後在白溝河戰死。

永定侯[編輯]

大明永定侯(1390年—? )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永定侯 張銓 1390年 - ? 洪武二十三年 - ?

西平侯[編輯]

大明西平侯(1377年—明末)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昭靖西平侯 沐英 15年 1377年 - 1392年 洪武十年 - 洪武二十五年 追封黔寧王。後代鎮守雲南直到明末。
第2代 惠襄西平侯 沐春 7年 1392年 - 1399年 洪武二十五年 - 建文元年 因無子,其弟沐晟繼承爵位。
第3代 忠敬西平侯 沐晟 39年 1399年 - 1438年 建文元年 - 正統四年 贈定遠王。
代西平侯 沐昂 6年 1438年 - 1444年 正統四年 - 正統十年 晟有子斌,字文輝,幼嗣公爵,居京師,而以昂代鎮。贈武襄定邊伯。
第4代 榮康西平侯 沐斌 14年 1440年 - 1454年 正統五年 - 正統十四年 於明英宗正統五年1440年襲封黔國公。

延安侯[編輯]

大明延安侯(1370年—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延安侯 唐勝宗 20年 1370年 - 1390年 洪武三年 - 洪武二十三年 因擅自使用驛騎,被奪爵位,降為指揮。後因追捕代縣逆反,再次恢復爵位。後因胡惟庸案連坐,被誅殺。爵除。

吉安侯[編輯]

大明吉安侯(1370年—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吉安侯 陸仲亨 20年 1370年 - 1390年 洪武三年 - 洪武二十三年 因胡惟庸案連坐,被誅殺。爵除。

宣甯侯[編輯]

大明宣甯侯(1370年—139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忠壯宣寧侯 曹良臣 2年 1370年 - 1372年 洪武三年 - 洪武五年 賜安國公。
第2代 宣甯侯 曹泰 21年 1372年- 1393年 洪武五年 - 洪武二十六年 因藍案牽連,被誅殺。爵除。

東莞侯[編輯]

大明東莞侯(? —139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東莞侯 何榮  ? - 1393年  ? -洪武二十六年 因藍玉案被誅。爵除。

營陽侯[編輯]

大明營陽侯(1370年—139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武信營陽侯 楊璟 12年 1370年 - 1382年 洪武三年 - 洪武十五年 追封芮國公。
第2代 營陽侯 楊通 8年 1382年 - 1390年 洪武十五年 - 洪武二十三年 因胡惟庸案連坐,被誅殺。爵除。

金山侯[編輯]

大明金山侯(1387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忠襄金山侯 濮英 1387年 洪武二十年 濮璵之父。此乃追封之爵。洪武二十一年,又進贈樂浪公。

西涼侯[編輯]

大明西涼侯(1388年—139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西涼侯 濮璵 5年 1388年 - 1393年 洪武二十一年 - 洪武二十六年 坐藍玉黨,戍五開死。爵除。

海西侯[編輯]

大明海西侯(1387年—1388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海西侯 納哈出 1年 1387年 - 1388年 洪武二十年 - 洪武二十一年 蒙元降臣。子為察罕,改襲瀋陽侯。

瀋陽侯[編輯]

大明瀋陽侯(1388年—139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瀋陽侯 察罕 5年 1388年 - 1393年 洪武二十一年 - 洪武二十六年 海西侯納哈出之子。坐藍玉黨,戍五開死。爵除。

永義侯[編輯]

大明永義侯(1358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永義侯 桑世傑 1年 1358年 追封之爵位。子桑敬封徽先伯,坐藍玉黨死。爵除。

成祖始封[編輯]

成陽侯[編輯]

大明成陽侯(1402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忠毅成陽侯 張武 1年 1402年 贈潞國公。無子,爵除。

鎮遠侯[編輯]

大明鎮遠侯(1403年-1644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武毅鎮遠侯 顧成 11年 1403年-1414年 永樂元年 - 永樂十二年 贈夏國公。
第2代 鎮遠侯 顧興祖 1414年-? 永樂十二年 - 靖難之役中,因顧成被擒降燕,顧統被誅。顧統之子顧興祖繼承顧成的侯爵爵位。孫淳嗣。
第3代 鎮遠侯 顧淳 ? -1503年 ?-弘治十六年 卒,無子。其堂弟溥嗣。
第4代 襄恪鎮遠侯 顧溥 ? -1503年 ?-弘治十六年 子仕隆嗣。
第5代 榮靖鎮遠侯 顧仕隆 1503年 -? 弘治十六年-? 贈太傅。子寰嗣。
第6代 鎮遠侯 顧寰 子肇蹟嗣。
第7代 鎮遠侯 顧肇蹟 ?-1644年 ?-崇禎末年 都陷,爵亡。

參寧侯[編輯]

大明參寧侯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參寧侯 陳珪

西寧侯[編輯]

大明西寧侯(1403年—1644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西寧侯 宋晟 4年 1403年- 1407年 永樂元年 - 永樂五年
第2代 西寧侯 宋琥 1407年- 永樂五年 - 宣德年間 尚成祖安成公主。洪熙元年,因不敬罪連坐,被奪爵位,並削駙馬都尉官。宣德年間恢復。
第3代 忠順西寧侯 宋瑛 宣德年間 - 尚成祖咸寧公主。瓦剌也先入侵時,戰死。贈鄆國公。
第4代 西寧侯 宋傑 景泰年間-
第5代 西寧侯 宋誠
第9代 西寧侯 宋裕德 -1644年 -崇禎末年 死流寇難。

武安侯[編輯]

大明武安侯 (1403年—明末)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忠毅武安侯 鄭亨 31年 1403年 -1434年 永樂元年 - 宣德九年 贈漳國公。妾張氏,自經以殉,贈淑人。
第2代 武安侯 鄭能 1434年 - 1446年 宣德九年 - 正統十一年
第3代 武安侯 鄭宏 1446年 - 1477年 正統十一年 - 成化十三年
第4代 武安侯 鄭英 1477年 - ?年 成化十三年 - ? 

武成侯[編輯]

大明武成侯 (140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武毅武成侯 王聰 6年 1403年 -1409年 永樂元年 - 永樂七年 追封漳國公。
第2代 武安侯 王琰 1409年 - ? 永樂七年 - ?

安平侯[編輯]

大明安平侯 (1403年—1425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忠壯安平侯 李遠 6年 1403年 -1409年 永樂元年 - 永樂七年 追封莒國公。子安,嗣伯爵。
第2代 安平侯 李安 16年 1409年 - 1425年 永樂七年 - 洪熙元年 襲安平伯。後因罪奪去世券 。英宗即位後,起任為都督僉事。正統六年,兵敗被下詔入獄,謫戍獨石,卒。詔授子清都指揮同知。

保定侯[編輯]

大明保定侯 (140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忠勇保定侯 孟善 9年 1403年 -1412年 永樂元年 - 永樂十年 追封贈滕國公。
第2代 保定侯 孟瑛 13年 1412年 - 1425年 永樂十年 - 洪熙元年 後因其庶兄孟賢在永樂年間謀立朱高燧事而連坐,爵位被奪、毀鐵券,戍邊雲南。英宗即位,授京衛指揮使。卒,子俊嗣官。
第3代 保定侯 孟俊 20年 1425年 - 1445年 洪熙元年 - 正統十年 天順初(1457年),以恩詔與伯爵。
第4代 保定伯 孟昂 1445年 - ? 正統十年 - ? 襲伯爵。卒,爵除。

同安侯[編輯]

大明同安侯 (140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同安侯 火直 1403年 -? 永樂元年 - ?

靖安侯[編輯]

大明靖安侯(1403年—1409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靖安侯 王忠 6年 1403年 -1409年 永樂元年 - 永樂七年 出塞戰歿,年五十一,爵除。

永康侯[編輯]

大明永康侯(1403年—明末)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忠烈永康侯 徐忠 10年 1403年 -1413年 永樂元年 - 永樂十一年 贈蔡國公。
第?代 永康侯 徐錫登 崇禎末年
末代 永康侯 徐錫胤 崇禎末年 無子。爵除。其妻朱氏,成國公純臣女也。夫歿,樓居十餘年,不履地。城陷,捧廟主自焚死。

隆平侯[編輯]

大明隆平侯(1425年—1444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恭僖隆平侯 張信 19年 1425年 -1444年 洪熙元年 - 正統七年 贈鄖國公。

永春侯[編輯]

大明永春侯(1425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永春侯 王寧 1403年 -? 永樂元年 - ? 尚太祖懷慶公主。後因事連坐下獄被殺。

廣平侯[編輯]

大明廣平侯(1403年—弘治年�間)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忠穆廣平侯 袁容 1403年 -? 永樂元年 - ? 尚成祖永安公主。永樂十五年,公主去世,袁容侯俸祿停供。明宣宗即位後,俸祿依舊。成祖贈沂國公。
第2代 廣平侯 袁禎 無子。庶弟瑄,正統初乞嗣。帝曰:「容封以公主恩,禎嗣以公主子。瑄庶子,可長陵衛指揮僉事。」天順元年詔復侯爵,卒。
第3代 廣平侯 袁瑄 22年 1457年 - 1479年 天順元年 - 成化十五年 天順元年詔復侯爵,卒。弟琇,成化十五年嗣。
第4代 廣平侯 袁琇 1479年 - ? 成化十五年 - ? 卒。侄輅乞嗣侯,言官持不可。帝曰:「詔書許子孫嗣。輅,容孫也,輅後毋嗣,仍世衛僉事。」
第5代 廣平侯 袁輅 ?- 弘治年間 卒。子夔,弘治間乞嗣侯。不許。

成安侯[編輯]

大明成安侯(1403年—142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忠壯成安侯 郭亮 20年 1403年 -1423年 永樂元年 - 永樂二十一年 世伯爵。贈興國公。妾韓氏自經以殉,贈淑人。

安遠侯[編輯]

大明安遠侯(137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武襄安遠侯 蔡遷 1370年 洪武三年 追封之爵。

思恩侯[編輯]

大明思恩侯(1403年—1409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思恩侯 房寬 6年 1403年 -1409年 永樂元年 - 永樂七年

泰寧侯[編輯]

大明泰寧侯 (1403年-1644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泰寧侯 陳珪 17年 1403~1419 永樂元年~病逝 元末加入義軍,朱元璋的大將軍徐達之部下。出奇的軍事天才被燕王賞識,自此成為朱棣主要親信。明朝建國時任「燕山中護衛」。燕王掃北時期,作為先鋒,擒獲元太尉乃兒不花,功連進升為從五品。靖難軍中戰功赫赫,率軍「攻克九門,從征雄縣,取鄭州,擊真定,援永平,升本位指揮。以而,克大寧,戰壩上,升都指揮監事。」朱棣稱帝後封為泰寧侯,朱棣在改建北京,營建皇宮時,任陳珪為建造北京的總指揮,總督北京營建事。安遠侯柳升、成山侯王通副之。因不負眾望,周密設計,精心施工,指揮有方,深的皇帝信任和器重。官至二品都督府都督同知。死後,追封靖國公。獲得成祖(朱棣皇帝)停朝三日的殊榮。
第2代
第3代
第4代
第5代
第6代
第7代
第8代
第9代
第10代
第11代
第12代
第13代
第14代

金鄉侯[編輯]

大明金鄉侯(140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忠壯效忠金鄉侯 王真 1403年 永樂元年 追封之爵位。成祖即位後,追封其為金鄉侯,謚忠壯。明仁宗時,追封其為寧國公,加號效忠。子王通

成山侯[編輯]

大明成山侯 (1419年-1428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成山侯 王通 9年 1419年 - 1428年 永樂十七年 - 宣德三年 宣德三年因安南兵事,遭彈劾。論死下獄奪爵,全家去籍。正統四年特釋其為民。明景帝立後,起用任都督僉事,參與京師保衛戰。因抵禦也先有功勞,晉升為都督同知,家產得歸還。景泰三年,死於任上。天順元年詔通子琮嗣成山伯。琮子鏞,成化時賜原券。傳爵至明亡。

陽武侯[編輯]

大明陽武侯(1420年-1644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忠武陽武侯 薛祿,原名薛六。 10年 1420年 - 1430年年 永樂十八年 - 宣德五年 贈鄞國公。傳爵至明亡。
第2代 陽武侯 薛詵 1430年 - ? 宣德五年 - ?
第3代 陽武侯 薛翰 無子,族人相爭襲位,久而不得請,後,田宅歸入公家。
第4代 陽武侯 薛翰 1577年-? 萬曆五年 - ?
第5代 陽武侯 薛濂 ?- 1644年 ? - 崇禎末年 崇禎末年,李自成攻佔京師,薛濂被害,爵位遂亡。

安遠侯[編輯]

大明安遠侯(1411年-明末)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襄湣安遠侯 柳升 16年 1411年 - 1427年 永樂八年 - 宣德二年 原封安遠伯。永樂八年,晉升為侯爵,仍世襲伯爵。正統十二年,升融國公。
第2代 武肅安遠侯 柳溥
第3代 武襄安遠侯 柳珣 登庸乞降,加太子太傅。又以討瓊州黎賊功,加少保。卒贈太保,謚武襄。傳至明亡,爵絕。

富陽侯[編輯]

大明富陽侯(1403年—1424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恭敏富陽侯 李讓 1403年 -? 永樂元年 - ? 尚成祖永平公主。贈景國公。
第2代 富陽侯 李茂芳 ? -1424年 ?- 洪熙元年 仁宗即位,以茂芳母子在先帝時有逆謀,廢為庶人,追奪其父讓並三代誥券毀之。是年,茂芳死。正統九年,主薨。天順元年詔與茂芳子輿伯爵。

寧遠侯[編輯]

大明寧遠侯(1403年—141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寧遠侯 何福 7年 1403年 -1410年 永樂元年 - 永樂八年 懼彈劾,自縊而亡,爵位被除。一說引疾告終還鄉。

豐城侯[編輯]

大明豐城侯(1403年—1628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剛毅豐城侯 李彬 19年 1403年-1422年 永樂元年-永樂二十年 贈茂國公。
第2代 忠憲豐城侯 李賢 29年 1422年-1451年 永樂二十年-景泰二年 贈豐國公。
第3代 豐城侯 李勇 1451年-? 景泰二年-?
第4代 武襄豐城侯 李旻 ?-1522年 ?-嘉靖初年 無子。李彬大將之玄孫李熙繼承爵位。
第5代 豐城侯 李熙 31年 1522年-1553年 嘉靖初年-嘉靖三十一年 無子。其從子李儒繼承爵位。
第6代 豐城侯 李儒 1553年-? 嘉靖三十一年-?
第7代 豐城侯 李承祚 ?-1628年
1644年-1645年
?-崇禎元年
崇禎十七年-隆武元年
崇禎元年,被奪去爵位戍邊。十七年復爵。
第8代 豐城侯 李茂先 1645年-1656年 隆武元年-永曆十年 起兵被清軍殺。

仁宗始封[編輯]

恭順侯[編輯]

大明恭順侯(1425年-1644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忠勇恭順侯 吳克忠,原名答蘭。蒙古人。 24年 1425年-1449年 洪熙元年- 正統十四年 忠壯國公恭順伯吳允誠之子。土木之變時,其與弟吳克勤俱歿於陣。贈邠國公。
第2代 忠壯恭順侯 吳瑾 12年 1449年-1461年 正統十四年 - 天順五年 吳克勤之子。贈涼國公。
末代 恭順侯 吳惟英 ?-1644年 ?- 崇禎末年 吳允誠七世孫、吳克勤六世孫、吳瑾五世孫。崇禎末,都城陷,舉家自縊。

宣宗始封[編輯]

清平侯[編輯]

大明清平侯(1425年-1433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壯勇清平侯 吳成,初名買驢。 8年 1425年-1433年 宣德初年- 宣德八年 贈渠國公。

安陽侯[編輯]

大明安陽侯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安陽侯 郭義

安順侯[編輯]

大明安順侯(1425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忠勇安順侯 薛貴,本名脫火赤,薛斌之弟,蒙古族。 5年 1425年-1430年 宣德初年- 宣德六年 永樂二十年,封安順伯,祿九百石。宣德元年進侯。死後,贈濱國公。無子,從子山嗣為指揮使。
第2代 安順侯 薛山 1430年-? 宣德六年- ? 天順改元,以復辟恩,命山子忠嗣伯。卒,子瑤嗣。弘治中卒,子昂降襲指揮使。

英宗始封[編輯]

定西侯[編輯]

大明定西侯(1442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武勇定西侯 蔣貴 7年 1442年- 1449年 正統七年 - 正統十四年 正統二年賜伯爵,七年進侯。逝後贈涇國公。
第2代 敏毅定西侯 蔣琬 1449年-? 正統十四年 - ? 逝後贈涼國公。
第3代 定西侯 蔣驥

代宗始封[編輯]

鉅鹿侯[編輯]

大明鉅鹿侯(1449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鉅鹿侯 崔元 1449年 正統十四年 以土木死事,贈侯。

英宗始封[編輯]

寧遠侯[編輯]

大明寧遠侯( 1457年 - 明末)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忠僖寧遠侯 劉安 1457年- 天順初年 -成化年間 繼承其父劉榮廣寧伯爵位。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後,再封其寧遠侯,並世襲,再增俸祿三百石。曹石之亂時,劉安受傷,加封為太子少傅。成化年間去世,贈嶧國公。傳爵至明亡。

憲宗始封[編輯]

武靖侯[編輯]

大明武靖侯(1467年-1486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恭肅武靖侯 趙輔 19年 1467年-1486年 成化三年-成化二十二年 成化元年封武靖伯。逝後贈容國公。子承慶嗣伯,協守南京。四傳至玄孫光遠,萬歷中鎮湖廣。明亡乃絕。

世宗始封[編輯]

京山侯[編輯]

大明京山侯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京山侯 崔元 以迎駕功侯。

壽寧侯[編輯]

大明壽寧侯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壽寧侯 張鶴齡 張太后之兄。流爵,非世襲。

新建侯[編輯]

大明新建侯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文成新建侯 王守仁 1529年 嘉靖七年 卒後,朝廷予諡文成,贈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後又追封為新建侯,萬曆十二年從祀於孔廟。

咸寧侯[編輯]

大明咸寧侯(?-1552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1代 咸寧侯 仇鸞 ?-1552年 ?- 嘉靖三十一年 祖父仇鉞為咸寧伯。

懷遠侯[編輯]

大明懷遠侯(1532年-1644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8代 懷遠侯 常玄振 18年 1532年-1549年 嘉靖十一年- 嘉靖二十八年 八世祖常遇春為鄂國公·開平王。
第9代 懷遠侯 常文濟 32年 1549年-1580年 嘉靖二十八年- 萬曆八年
第10代 懷遠侯 常胤緒 59年 1582年-1640年 萬曆十年- 崇禎十三年
第11代 懷遠侯 常明良 追封
第12代 懷遠侯 常延齡 崇禎末年

臨淮侯[編輯]

大明臨淮侯(1532年-1644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6代 臨淮侯 李性 3年 1532年-1534年 嘉靖十一年- 嘉靖十三年 六世祖李文忠為曹國公。
第5代 臨淮侯 李沂 3年 1534年-1536年 嘉靖十三年- 嘉靖十五年
第6代 臨淮侯 李庭竹 40年 1536年-1575年 嘉靖十五年- 萬曆三年
第7代 臨淮侯 李言恭 25年 1575年-1599年 萬曆三年-萬曆二十七年
第8代 李宗城 不得襲
第9代 臨淮侯 李邦鎮 13年 1610年-1622年 萬曆三十八年 - 天啟二年
第10代 臨淮侯 李弘濟 1639年左右 崇禎十二年左右

定遠侯[編輯]

大明定遠侯(1532年-1644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6代 定遠侯 鄧繼坤 25年 1532年-1556年 嘉靖十一年- 嘉靖三十五年 六世祖鄧愈為衛國公。
第7代 定遠侯 鄧祖錫 3年 1557年-1559年 嘉靖三十六年-嘉靖三十八年
第9代 鄧世棟 17年 1572年-1588年 隆慶六年 - 萬曆十六年
第10代 定遠侯 鄧紹煜 31年 1597年-1627年 萬曆二十五年 - 天啟七年
第11代 定遠侯 鄧文明 17年 1628年-1644年 崇禎元年 - 崇禎十七年

靈璧侯[編輯]

大明靈璧侯(1532年-1644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年數 在位時間(公曆) 在位時間(夏曆) 備註
第6代 靈璧侯 湯紹宗 1532年- ? 嘉靖十一年- ? 六世祖湯和為信國公。
第7代 靈璧侯 湯佑賢 16年 1535年-1550年 嘉靖十四年- 嘉靖二十九年
第8代 靈璧侯 湯世隆 27年 1560年-1586年 嘉靖三十九年- 萬曆十四年
第9代 靈璧侯 湯之誥 21年 1587年-1607年 萬曆十五年 - 萬曆三十五年
第10代 靈璧侯 湯國祚 1612年-? 萬曆四十年- 崇禎三年後
第10代 靈璧侯 湯國祥 崇禎年間
第11代 靈璧侯 湯文瓊 崇禎年間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