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拓跋崇 (建寧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拓跋崇(?—453年3月11日),魏明元帝拓跋嗣之子,生母不詳,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編輯]

泰常七年夏四月甲戌(422年5月8日)拓跋崇被封建寧王,加號輔國大將軍[1][2][3]延和元年六月庚寅(432年7月30日),魏太武帝拓跋燾親自征討北燕,派遣左僕射安原和建寧王拓跋崇等人駐紮在大漠以南防備柔然[4][5]太延五年六月甲辰(439年7月8日),魏太武帝親征北涼沮渠牧犍,大將軍、長樂王嵇敬和輔國大將軍、建寧王拓跋崇率領兩萬軍隊駐紮在大漠以南防備柔然[6][7][8][9][10]。柔然可汗吳提趁着北魏空虛來侵略北魏邊境,留哥哥乞列歸與嵇敬、拓跋崇在六鎮對峙,嵇敬和拓跋崇在陰山北面擊敗留守的乞列歸,將他俘虜,又俘虜了乞列歸的伯父他吾無鹿胡及柔然將帥五百人,斬下首級一萬多[11][12][13]。拓跋崇與尚書令鉅鹿公劉潔都督各路軍隊,在三城盧水胡部落中挑選六千士兵,將派他們去防守姑臧,盧水胡不聽命令,一千多人反叛逃走,拓跋崇和劉潔攻擊討伐他們,俘虜了男女數千人[14]太平真君四年九月辛丑(443年10月12日),魏太武帝親帥大軍到達大漠以南,準備進攻柔然,九月甲辰(443年10月15日),北魏軍隊捨棄軍事物資,以輕騎兵襲擊柔然,將軍隊分為四路,樂安王拓跋范和建寧王拓跋崇各統帥十五名將領出東道,樂平王拓跋丕統帥十五名將領出西道,魏太武帝出中道,中山王拓跋辰統帥十五名將領作為中軍後續部隊[11][15][16]

拓跋崇和兒子濟南王拓跋麗與京兆王杜元寶圖謀叛逆,興安二年二月己未(453年3月11日),杜元寶被定罪處死,拓跋崇和拓跋麗都為杜元寶牽連,被賜令自殺[17][18][19][20][21]

兒子[編輯]

  • 拓跋某,北魏使持節、安南將軍、虎牢鎮都大將、建寧哀王[22]
  • 拓跋麗,北魏濟南王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魏書·卷17》,出自魏收魏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16》,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編輯]

  1. ^ 《魏書·卷三·帝紀第三》:夏四月甲戌,封皇子燾為泰平王,燾,字佛釐,拜相國,加大將軍;丕為樂平王,加車騎大將軍;彌為安定王,加衛大將軍;范為樂安王,加中軍大將軍;健為永昌王,加撫軍大將軍;崇為建寧王,加輔國大將軍;俊為新興王,加鎮軍大將軍;獻懷長公主子嵇敬,封長樂王,拜大司馬、大將軍。
  2. ^ 《北史·卷一·魏本紀第一》:夏四月甲戌,封皇子燾為太平王,拜相國,加大將軍;丕為樂平王,加車騎大將軍;彌為安定王,加衛大將軍;范為樂安王,加中軍大將軍;健為永昌王,加撫軍大將軍;崇為建寧王,加輔國大將軍;俊為新興王,加鎮軍大將軍;獻懷長公主子嵇敬為長樂王,拜大司馬、大將軍。
  3.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九》:夏,四月,甲戌,魏立皇子燾為太平王,拜相國,加大將軍;丕為樂平王,彌為安定王,范為樂安王,健為永昌王,崇為建寧王,俊為新興王。
  4. ^ 《魏書·卷三十·列傳第十八》:車駕征昌黎,原與建寧王崇屯於漠南以備蠕蠕。
  5.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二》:庚寅,魏主伐燕。命太子晃錄尚書事,時晃才五歲。又遣左僕射安原、建寧王崇等屯漠南以備柔然。
  6. ^ 《魏書·卷四上·帝紀第四》:六月甲辰,車駕西討沮渠牧犍,侍中、宜都王穆壽輔皇太子決留台事;大將軍、長樂王嵇敬,輔國大將軍、建寧王崇二萬人屯漠南,以備蠕蠕。
  7. ^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六月甲辰,車駕西討沮渠牧犍。侍中、宜都王穆壽輔皇太子決留台事,大將軍長樂王嵇敬、輔國大將軍建寧王崇二萬人屯漠南,以備蠕蠕。
  8. ^ 《魏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九十一》:五年,車駕西伐沮渠牧犍,宜都王穆壽輔景穆居守,長樂王嵇敬、建寧王崇二萬人鎮漠南,以備蠕蠕。
  9. ^ 《北史·卷九十八·列傳第八十六》:五年,車駕西伐沮渠牧犍,宜都王穆壽輔景穆居守,長樂王嵇敬、建寧王崇二萬人鎮漠南,以備蠕蠕。
  10.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三》:又使大將軍長樂王稽敬、輔國大將軍建寧王崇將二萬人屯漠南以備柔然。
  11. ^ 11.0 11.1 《魏書·卷一百三·列傳第九十一》:五年,車駕西伐沮渠牧犍,宜都王穆壽輔景穆居守,長樂王嵇敬、建寧王崇二萬人鎮漠南,以備蠕蠕。吳提果犯塞,壽素不設備,賊至七介山,京邑大駭,爭奔中城。司空長孫道生拒之於吐頹山。吳提之寇也,留其兄乞列歸與北鎮諸軍相守,敬、崇等破乞列歸於陰山之北,獲之。乞列歸嘆曰:「沮渠陷我也。」獲其伯父他吾無鹿胡及其將帥五百人,斬首萬餘級。吳提聞而遁走,道生追之,至於漠南而還。真君四年,車駕幸漠南,分四道:樂安王范、建寧王崇各統十五將出東道,樂平王督十五將出西道,車駕出中道,中山王辰領十五將為中軍後繼。
  12. ^ 《北史·卷九十八·列傳第八十六》:五年,車駕西伐沮渠牧犍,宜都王穆壽輔景穆居守,長樂王嵇敬、建寧王崇二萬人鎮漠南,以備蠕蠕。吳提果犯塞,壽素不設備,賊至七介山,京邑大駭,爭奔中城。司空長孫道生拒之於吐頹山。吳提之寇也,留其兄乞列歸與北鎮諸軍相守,敬、崇等破乞列歸於陰山之北,獲乞列歸。嘆曰:「沮渠陷我也!」獲其伯父他吾無鹿胡及其將帥五百人,斬首萬餘級。
  13.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三》:柔然敕連可汗聞魏主向姑臧,乘虛入寇,留其兄乞列歸與嵇敬、建寧王崇相拒於北鎮,自帥精騎深入,至善無七介山,平城大駭,民爭走中城。穆壽不知所為,欲塞西郭門,請太子避保南山,竇太后不聽而止。遣司空長孫道生、征北大將軍張黎拒之於吐頹山。會嵇敬、建寧王崇擊破乞列歸於陰山之北,擒之,並其伯父他吾無鹿胡及將帥五百人,斬首萬餘級。
  14. ^ 《魏書·卷二十八·列傳第十六》:後潔與建寧王崇督諸軍,於三城胡部中簡兵六千,將以戍姑臧。胡不從命,千餘人叛走。潔與崇擊誅之,虜男女數千人。
  15. ^ 《北史·卷九十八·列傳第八十六》:真君四年,車駕幸漠南,分軍為四道:樂安王范、建寧王崇各統十五將出東道,樂平王丕督十五將出西道,車駕出中道,中山王辰領十五將為中軍後繼。
  16.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四》:九月,辛巳,魏主如漠南。甲辰,舍輜重,以輕騎襲柔然。分軍為四道:樂安王范、建寧王崇各統十五將出東道,樂平王丕督十五將出西道,魏主出中道,中山王辰督十五將為後繼。
  17. ^ 《魏書·卷十七·列傳第五》:建寧王崇,泰常七年封,拜輔國將軍。從討北虜有功。高宗時,封崇子麗濟南王。後與京兆王杜元寶謀逆,父子並賜死。
  18. ^ 《北史·卷十六·列傳第四》:建寧王崇,泰常七年封。文成時,封崇子麗濟南王。後與京兆王杜元寶謀逆,父子並賜死。
  19. ^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二月己未,司空、京兆王杜元寶謀反,伏誅;建寧王崇、崇子濟南王麗為元寶所引,各賜死。
  20. ^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二月己未,司空、京兆王杜元寶謀反,伏誅。建寧王崇、崇子濟南王麗為元寶所引,各賜死。
  21.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七》:己未,魏京兆王杜元寶坐謀反誅;建寧王崇及其子濟南王麗皆為元寶所引,賜死。
  22. ^ 朱亮主編;洛陽市文物局編. 《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1年6月: 291. ISBN 7-101-04320-8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