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韶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韶方(1911年4月6日—1968年5月10日),男,原名張效良,山西繁峙縣蘇家口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曾任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副省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

生平[編輯]

1922年至1925年上學期。在村小學及縣城高小讀書。1925年下學期考入太原成成中學學習。1929年暑期考取國立北平大學法學院。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參加北平學生代表團赴南京向國民政府請願抗日活動。這期間結識了一些共產黨朋友。1935年暑期從平大法學院畢業後,回太原找職業,因閻錫山的幕僚多為雁北五縣同鄉的關係,經人介紹在太原行政人員訓練所任指導員。閻錫山的「主張公道團」成立後,被吸收為「主張公道團」總部的民眾委員會委員。1936年10月參加犧盟會任總會執委。在中共參加領導的犧盟會軍政訓練委員會中任委員,與中共合作共事。薄一波後來講:張韶方是我黨爭取過來的好同志。

抗戰初期,任第二戰區隨營總校指導員(實際工作負責人),主持集訓兩期青年學兵8個隊,結業後大部分分配到山西各縣人民武裝自衛隊擔任主要軍政幹部。1938年春參與組建山西新軍政治保衛隊,任政治主任。政衛隊下屬33個大隊,共千餘人。臨汾失守時移駐汾西縣山雲鎮,集體宣誓參加犧盟會。1938年6月兼任政衛隊代司令員,在晉西北地區積極發動群眾組織自衛隊、婦女隊、兒童團,並動員青年農民、學生參軍,出現了父母送子、妻子送夫的感人場面。汾西縣麻陽溝村僅有9戶人家,就有14任參加政衛隊,其中一家史姓8兄弟在父母支持下都報名參軍,批准5人入伍。根據中共山西省委指示,政衛隊部建立了貫徹執行抗日救國綱領的政治合法組織「民族革命青年團」臨時特別支部,吸取中共黨員和進步青年參加「民青」,並自上而下擔任各級領導職務,以利鞏固部隊、掌握領導權開展黨的秘密活動。1938年11月任政衛隊民青特別支部書記,各級民青組織建立6個分支部、21個支部、87個小組,有團員538人。

1939年6月,政衛隊擁有10個大隊4000餘人,曾參加與日偽軍的大小戰鬥百餘次,改編為山西新軍政治保衛第209旅任政治主任、代旅長。209旅政治部主任(即政委)由中共派黨員廖魯言擔任。這個旅的政工人員多為共產黨員和進步分子,團營連長多為舊軍官,因政見不同時有摩擦,但張韶方和廖魯言合作的很好,對新舊兩派的摩擦進行調節教育,使絕大多數人保持團結。政衛隊創辦有《民青生活》(周刊)、《民族革命》(半月刊)、《戰鬥教育》(周刊)、《政工報》(三日刊)與「前鋒劇社」。1939年12月晉西事變前夕,他和209旅政治部主任廖魯言被困秋林,但他不顧個人安危,憤然向閻錫山發表電報表示反對。「十二月事變」過程中這個旅除少數舊軍官離隊外,整個旅於1939年12月底編入八路軍一一五師晉西支隊,突破閻頑軍的包圍和日偽軍的封鎖,勝利到達臨縣招賢鎮與八路軍主力部隊會師。1940年2月隨中共地下黨員杜心源狄景襄等從秋林鎮奔赴延安,作為民主人士和杜心源、狄景襄一起受到中央統戰部領導人和交際處負責人以及廖魯言的歡迎招待,過了幾天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南漢宸陪同,張韶方和杜心源、狄景襄一起被毛澤東接見。他們向毛澤東主席匯報了山西閻錫山統治地區的政情,張韶方說閻錫山和蔣介石勾結越來越明顯了。毛澤東主席高度讚揚他們並留請他們一同吃便飯,暢談山西抗戰形勢。毛澤東主席說閻對蔣越依靠,閻統治的山西地區就要被蔣軍佔領,閻就失去存在的條件,我黨將派人向閻面談利害等。隨後接受八路軍駐第二戰區辦事處主任王世英根據毛澤東主席對閻錫山恢復統戰關係的指示,鼓勵他們給二戰區熟識的朋友寫信,作點統戰工作,由王世英帶回秋林鎮轉交。張韶方給雁北同鄉、犧盟會的負責人之一、曾領導過他的梁化之寫的信大意是:希望梁能堅持抗戰,抗戰到底,他們將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崗位上為爭取抗戰勝利而共勉。抗戰勝利後,後會有期等他到晉西北後。

1940年5月黨中央決定派到晉西北工作,先後任晉西北行署司法處處長、秘書處處長(即秘書長)、建設處處長、西北農民銀行行長。1941年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決定原在二戰區工作過的同志,聯名向閻錫山寫信,作「拉」閻一把的工作。晉綏分局委託晉西北行署副主任、黨組書記武新宇向在行署作負責工作的張韶方等七人作了佈置。他與原在第二戰區工作的7位同事聯名致書閻錫山,爭取與其八路軍繼續合作抗日。由秘密黨員、尚在閻錫山那裏任高級職務的胡仁奎帶給閻錫山。

1942年5月經晉西北行署黨組書記武新宇及司法處長張文昂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了便於開展工作,1942年11月由中共晉綏中央分局批准轉正並轉為特別黨員,對外仍以民主人士面目出現。1943年整風審幹後,晉綏分局才將他的黨員身份公開。1945年3月至9月調任新成立的雁門行署任建設處長。1946年10月任晉綏五分區副專員。1946年12月任晉綏二分區專員。1949年上半年調任晉西北行署秘書長,下半年晉西北行署撤銷後調晉西南行署任秘書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川西行署財委副主任、四川省人民委員會財貿辦公室副主任、四川省副省長兼四川財經學院院長,1961年中共中央西南局財貿辦公室主任等職。兼任四川財經學院院長時,大女兒高中畢業後,要求到財經學院讀書,他沒有答應。親自總結了江油梁平等縣以及奉節白帝峨眉高橋隆昌胡家等一批先進經驗,對推動四川和西南地區財貿工作。

參考資料[編輯]

  1. ^ 何虎生, 李耀東, 向常福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3. ISBN 978780088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