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周潔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周潔夫(1917年11月—1966年8月24日),浙江海寧人。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戰士報》社副社長兼總編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創作室創作員,《解放軍文藝》副主編,廣州軍區文化部副部長。

生平[編輯]

民國時期[編輯]

周潔夫出生於一個破落的小商人家庭,父母早逝,少年時隨姐姐到上海,曾在西餐廳打工,後考進上海商務印書館做學徒、校對員。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周潔夫從上海到延安參加八路軍,先後在抗日軍政大學魯迅藝術學院學習。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創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學徒》。該作品後被唐弢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列為解放區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因為在商務印書館的經歷,周潔夫參加了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所有大會印發的文件皆由其校對。因康生主導的延安肅反運動擴大化,周潔夫在被審查期間曾被短暫關押,之後被派往邊區騎兵旅。抗日戰爭結束後,大批幹部被迅速派往東北,周潔夫在1945年底前往東北,在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宣傳部工作,主要工作是編輯民主聯軍的《自衛報》(後改為《戰士報》)[1]

1948年遼瀋戰役東北野戰軍佔領了東北全境後,迅速南下華北,與華北野戰軍聯合發動平津戰役。1949年3月,周潔夫在北平與新華社軍事分社記者虞丹結為夫妻。經過一段時期修整,第四野戰軍隨後南下,大軍到達武漢時,恢復了因戰時移動而停刊的《戰士報》,此時周潔夫任副社長兼總編輯,社長由四野宣傳部長王蘭西兼任。

共和國時期[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所部的四野改為中南軍區,領導機構設在廣州。周潔夫在50年代初辭去總編輯一職,潛心文學創作,期間,出版了長篇小說《走向勝利》和短篇小說集《老戰士》等。1955年,周潔夫被調往總政治部任專業創作員。期間創作了長篇小說《十月的陽光》,《祖國屏障》和長詩《開墾》等作品。1957年,周潔夫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蘇聯並參加了莫斯科的十月革命40周年慶典活動,在紅場觀看了紅場閱兵。回國後,出版了散文集《訪蘇散記》。1958年,反右運動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創作組過半成員受到牽連,創作組解散。周潔夫調往解放軍文藝社任副主編[2]

1964年底,為充實加強廣州軍區的創作,周潔夫調回廣州軍區,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文化大革命爆發後,1966年8月24日,周潔夫在住所墜樓,經搶救無效身亡。事件被認定為自殺。廣州軍區隨即定性為叛黨叛軍,被開除軍籍黨籍。1975年,鄧小平主持軍委工作後,死亡原因被改為病故。1978年被徹底平反[3]

1999年12月,廣東教育出版社精裝出版了《周潔夫文集》。該書1040頁,80多萬字。

周潔夫作品《走向勝利》至2018年仍被列為中國小學生課外讀物。

參考[編輯]

  1. ^ 馬洪武等主編. 中国近现代史名人辞典. 北京:檔案出版社. 1993.11: 449. ISBN 7-80019-381-0. 
  2. ^ 北京語言學院《中國文學家辭典》編委會編. 中国文学家辞典 现代 第2分册.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03: 622–623. 
  3. ^ 李盛平主編.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89.04: 469. ISBN 7-80035-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