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恭 (彭城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恭(1世紀—117年12月20日),東漢明帝的第三子。

永平九年(66年),賜號靈壽王。十五年(72年),劉恭封巨鹿王[1]漢章帝建初三年(78年),徙劉恭為江陵王,改南郡為國。元和二年(85年),三公上書,江陵在京師正南,不可以封,徙劉恭為六安王,以廬江郡為國。漢章帝駕崩,遺詔徙封彭城王,改楚郡為國,當年就國。

劉恭敦厚威重,舉止有度,得到吏民敬愛。曾為弟弟下邳王劉衍決定其王太子的家事。[2]漢安帝永初六年(112年),封劉恭子劉阿奴為竹邑侯。元初三年(116年),劉恭以事責其子劉酺,劉酺自殺。元初四年十一月初九(117年12月20日),劉恭去世,諡號,子考王劉道嗣位。

劉恭有6個兒子:劉道劉阿奴劉酺劉丙劉國劉丁

家族[編輯]

世系圖[編輯]

東漢彭城王劉恭家族世系
  • - 彭城王 橘
  • - 皇帝 黃
顯宗孝明皇帝劉莊
第三子
劉恭
?–117
靈壽王1
66–72

鉅鹿王1
72–78

江陵王1
78–85

六安王1
85–88

彭城靖王1
88–117
劉道
?–145
彭城考王2
118–145
劉阿奴
?–?
竹邑侯1
112–?
劉酺
?–116
劉丙
?–?
都鄉侯1
118–?
劉國
?–?
安鄉侯1
118–?
劉丁
?–?
魯陽鄉侯1
118–?
劉順
?–?
東安亭侯1
118–?
劉據
?–?
卞亭侯1
146–?
劉定
?–149
彭城頃王3
146–149
劉光
?–?
昭陽亭侯1
146–?
劉固
?–?
公梁亭侯1
146–?
劉興
?–?
蒲亭侯1
146–?
劉延
?–?
昌城亭侯1
146–?
劉祀
?–?
梁父亭侯1
146–?
劉堅
?–?
西安亭侯1
146–?
劉代
?–?
林亭侯1
146–?
劉和
?–213
彭城孝王4
150–213
劉和孫
劉祗
?–?
彭城王5
214–220

子嗣[編輯]

劉道[編輯]

彭城考王劉道(?-145年)是中國東漢宗室第2代彭城王,彭城靖王劉恭之子,

漢安帝元初四年,彭城靖王劉恭去世,劉道襲父爵為彭城王,元初五年(118年),漢安帝封劉道三個弟弟為鄉侯,劉丙為都鄉侯,劉國為安鄉侯,劉丁為魯陽鄉侯,劉恭孫劉順為東安亭侯。漢沖帝永嘉元年(145年)二月,劉道去世,[3]劉道在位28年,諡號[4]

劉道有九個兒子,劉據劉定劉光劉固劉興劉延劉祀劉堅劉代

劉酺[編輯]

劉酺(?-116年),為彭城王劉恭之子。元初三年(116年),劉恭的兒子劉丁新娶年輕妻子,被劉酺侮慢,劉恭大怒,將劉酺關在馬廄中反省。劉酺出逃,連夜到彭城縣準備上書開脫自己的罪責。劉恭派遣從官把劉酺帶回宮中,多次譴責他,劉酺於是自殺。[5]

劉定[編輯]

彭城頃王劉定(?-149年)是東漢宗室第3代彭城王,彭城考王劉道之子。

漢沖帝永嘉元年(145年),彭城考王劉道薨,劉定襲父爵為彭城王,本初元年(146年),封劉定兄弟九人為亭侯[6]漢桓帝建和二年(148年)正月庚午日,大赦天下。賜河間王劉建、勃海王劉悝黃金各百斤,彭城王劉定等諸國王各五十斤[7],建和三年(149年)三月甲申日(三月己亥朔,無甲申日),劉定去世,[8]在位4年,諡號為

劉定有一個兒子,劉和

劉和[編輯]

彭城孝王劉和(?-213年)是東漢第4代彭城王,彭城頃王劉定之子。

漢桓帝建和四年,彭城頃王劉定去世,劉和襲父爵為彭城王。劉和性情至孝,他母親太夫人薨,行喪陵次,毀胔過禮。傅相告知朝廷。漢桓帝下詔使人奉牛酒迎劉和還宮。劉和敬賢樂施,被國中愛戴。初平年間,天下大亂,劉和為反漢軍昌務所攻,避禍到東阿,後來得以回國。他在位後期,彭城國所在的徐州相繼被陶謙劉備呂布曹操所據。劉和在位64年,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劉和去世,[9]在位64年,諡號為[10]

劉和有一個兒子,本名不詳,早卒,其孫是劉祗

劉祗[編輯]

彭城王劉祗(?-?)是東漢第5代彭城王。漢明帝七世孫,彭城孝王劉和之孫。

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在位64年的彭城孝王劉和去世。劉祗的父親早卒,由劉祗繼承祖父爵位為彭城王。在位7年,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曹魏取代東漢,劉祗作為前朝宗室,降為崇德侯。[11]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後漢書/卷50》,出自范曄後漢書

參考資料[編輯]

文獻:
資料:
  1. 萬斯同,《東漢諸王世表》,《後漢書三國志補表三十種》,中華書局,1984年
  2. 黃大華,《東漢皇子王世系表》,《後漢書三國志補表三十種》,中華書局,1984年
註腳:
  1. ^ 《後漢書·皇后紀》:廣平、鉅鹿、樂成王車騎樸素,無金銀之飾,帝以白〔馬〕太后,太后即賜錢各五百萬。於是內外從化,被服如一,諸家惶恐,倍於永平時。
  2. ^ 《後漢書·下邳惠王衍傳》:衍後病荒忽,而太子卬有罪廢,諸姬爭欲立子為嗣,連上書相告言。和帝憐之,使彭城靖王恭至下邳正其嫡庶,立子成為太子。【章懷註:東觀記載賜恭詔曰:「皇帝問彭城王始夏無恙。蓋聞堯親九族,萬國協和,書典之所美也。下邳王被病沈滯之疾,昏亂不明,家用不寧,姬妾適庶,諸子分爭,紛紛至今。前太子卬頑凶失道,陷於大辟,是後諸子更相誣告,迄今適嗣未知所定,朕甚傷之。惟王與下邳王恩義至親,正此國嗣,非王而誰?禮重適庶之序,春秋之義大居正。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貴仁者所好惡得其中也。太子國之儲嗣,可不慎歟!王其差次下邳諸子可為太子者上名,將及景風拜授印綬焉。」】
  3. ^ 《後漢書·沖帝紀》:〔永熹元年二月〕彭城王道薨。
  4. ^ 《後漢書·孝明八王列傳》:道立二十八年薨,子頃王定嗣。
  5. ^ 《後漢書·孝明八王列傳》:元初三年,恭以事怒子酺,酺自殺。《東觀漢記》:「恭子男丁前妻物故,酺侮慢丁小妻,恭怒,閉酺馬廄,酺亡,夜詣彭城縣欲上書,恭遣從官倉頭曉令歸,數責之,乃自殺也。」
  6. ^ 《東觀記》:定兄據卞亭侯,弟光昭陽亭侯,固公梁亭侯,興蒲亭侯,延昌城亭侯,祀梁父亭侯,堅西安亭侯,代林亭侯。
  7. ^ 《後漢書·孝桓帝紀》:〔建和〕二年春正月甲子,皇帝加元服。庚午,大赦天下。賜河閒、勃海二王黃金各百斤,彭城諸國王各五十斤……
  8. ^ 《後漢書·桓帝紀》:〔建和〕三年春三月甲申,彭城王定薨。
  9. ^ 《後漢書·獻帝紀》:〔建安十八年〕彭城王和薨。
  10. ^ 《後漢書·孝明八王列傳》:和性至孝,太夫人薨,行喪陵次,毀胔過禮。傅相以聞。桓帝詔使奉牛酒迎王還宮。和敬賢樂施,國中愛之。初平中,天下大亂,和為賊昌務所攻,避奔東阿,後得還國。立六十四年薨,孫祗嗣。
  11. ^ 《後漢書·孝明八王列傳》:祗立七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

另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