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余甸(1655年—?),字田生,初名祖訓,字仲敏福建福清人。

生平[編輯]

順治十二年(1655年)出生,寄籍南平,移居福州。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進士。巡撫張伯行開創鰲峰書院,延聘余甸前往主持。歷官四川江津縣知縣,升戶部主事。雍正二年(1724年)任山東按察使,觸怒年羹堯。官至順天府丞。

書法、文章皆冠絕一時,又喜歡收集硯台。十年(1732年),山東蒲台縣知縣朱成元送禮簿事發,被指稱收銀二千餘兩[1],與黃炳博爾多同判絞監候,遂奪官。晚年字修吾,號芳初,曾因寫對聯出事下獄,不久病逝。著有《千卷樓集》。[2]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300》,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資料[編輯]

  1. ^ 《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卷71載:「余甸以清官自居,乃亦收受朱成元之送。」
  2. ^ 《福建通志》:余甸字田生初名祖訓字仲敏福清人康熙四十五年進士官順天府丞。好銘硯文章書法並冠一時。
  • 乾隆《福清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