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Space capsule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Space capsule屬於維基百科技術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航天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航天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航天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條目合併或刪除[編輯]

本條目的內容絕大部分內容都直接翻譯自英語的「Space Capsule」條目,然而一來其正文的相當部分內容翻譯質量較差且語調風格極不自然(諸如「上升號的設計細節後來被透露,它只是對單人上升號的修改」等劣質翻譯文句頻繁出現,維護模板自2013年掛載起至今近10年未見有明顯改善);二來中文語境下的「太空艙」一詞是否能完全對應英語環境中的「space capsule」還有必要再議。根據搜索結果,「太空艙」一詞不僅缺乏使用率[1][2]而且其定義貌似並不和英文版里對「space capsule」的定義相對應(「A space capsule is an often-crewed spacecraft that uses a blunt-body reentry capsule to reenter the Earth's atmosphere without wings.」大意即指該類航天器為不使用機翼的,通常載人的鈍體形可再入返回式航天器)。這種情況下如果依照英文版里的解釋,則其定義與中文環境下的「載人飛船」一詞幾乎完全重疊;而如果依照中文語境下「太空艙」一稱的形近詞含義或對其進行詞根解析所得出的最可能定義,即:1. 依照英語對應條目頁面推測其特指「不論是否載人的鈍體外形返回式艙體」,則中文維基百科內有對應的「返回艙」條目;2. 依照百度百科內的定義而假設其為「軌道艙」的近義詞[1],則維基百科內也有對應的「軌道艙」條目;3. 依照詞根解析得出「太空」和「艙」而推測其與航天語境中的「艙段」一稱類似,後者雖然暫時還沒人編寫(本人正在編,尚未完成,見我主頁),但鑑於本條目的描述對象與之相差較大,故另建條目為上。基於以上幾點,本條目沒有保留的理由,重定向至載人飛船條目應為目前最合理的處理,也可刪除或重定向至其他現有頁面。個人意見,歡迎討論。--Hank2530留言2022年6月18日 (六) 03:49 (UTC)[回覆]

(-)反對沒錯,就是完全從英文翻譯的,包括維護模板。所以,其實 2013 的模板是掛在英文版的,本條目是 2018 年才建立的。如今,英文版的模板已經去掉了,根據英文版對此條目更新一輪,應該是個好主意。如果是翻譯得不好,不是應該改進麼?這不是合併或刪除的理由。如果「太空艙」不常用,不是應該移動麼?這也構不成合併或刪除的理由。「幾乎完全重疊」不就包含了「不完全重疊」的意思麼?所以當然不應該刪除或合併。為什麼「幾乎」呢,文中說的很明白:「A space capsule is an often-crewed spacecraft ...」(對應上面的編號:)1. 英文的定義顯然不夠準確,因為內文中明確提到了「不可再入的加壓貨運艙」,也就是說,其實不應該以是否再入來定義。2. 百度百科的定義……這個可以認為沒有參考價值。3. 您說的「艙段」似乎應該對應英文的 Module。一個毫無異議的例子是「貨運飛船」,這顯然是 Space Capsule,而且顯然不是「載人飛船」。--Ma3r留言2022年6月18日 (六) 04:47 (UTC)[回覆]
(!)意見 有些迷惑。。您在意見中既提到了「英文的定義顯然不夠準確,其實不應該以是否再入來定義。」又提到了「根據英文版對此條目更新一輪,應該是個好主意。」,這恐怕有些自相矛盾,因為英文版的內容很大程度上根據其對「Space Capsule」一稱的基本定義為基礎擴張,如果英文版提供的最基礎的定義都不對又何從以此來更新呢?就您所提出的幾點的答覆:
  • 也就是說,其實不應該以是否再入來定義。-且不論除中文之外的所有其他語言版本中的定義都提到了「再入能力」一項(以西班牙語為例:「使用非尖體再入艙在不使用機翼的情況下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如果真的不以可再入能力為區分法之一,請問新的定義要怎麼寫?這條限制本身就挺有約束性的,如果不計入指代對象的話會變得過於廣泛。
  • 如果「太空艙」不常用,不是應該移動麼?-如果既因為「英文的定義顯然不夠準確」而不能完全參照又因為「"太空艙"一稱不常用」而需創造一個全新的名詞,那這個條目還能夠被歸類為是對英語裏「space capsule」的對應譯名嗎?很可能不是,在這種情況下還不能把它歸類重定向至現有的中文詞彙,這恐怕是在人為地生造出一個無關注度且定義模糊的生僻詞彙。
  • 內文中明確提到了「不可再入的加壓貨運艙」-恕在下愚鈍,實在沒在其他維基版本中找到「不可再入的加壓貨運艙」一欄,不光是英語版,法日西葡都沒有,這也只能進一步證明中文版「太空艙」這個名稱的誤導性和定義模糊性,以至搞出了不一般的特殊。。。
  • 百度百科的定義……這個可以認為沒有參考價值。-在下並非覺得百度百科的內容有多可信,但就使用率而言這是「太空船」一稱在中文裏為數不多的使用例子之一(除去非航天相關內容),本身只是我舉出的幾個處理方案之一,僅供參考。
  • 一個毫無異議的例子是「貨運飛船」,這顯然是 Space Capsule,而且顯然不是「載人飛船」。-請問「顯然」這一聲稱有來源嗎?我在英語版中看到的所有「Active space capsules」在中文語境中全部都可以歸類為載人飛船,如果硬要算上貨運飛船的話也只有「Retired robotic space capsules」里有退役了的龍1號,而且餘下的列舉中沒有一個是不可回收的(也正好印證第一點)。
個人對幾種處理方式的結論:原樣保留(原因同上)、更改定義/名稱(原因同上)、刪除(可行)、另建條目(可行)、重定向(推薦,其中「載人飛船」一稱可大部分覆蓋、「返回艙」條目則可完全覆蓋)
個人意見,歡迎討論。以上--Hank2530留言2022年6月18日 (六) 07:04 (UTC)[回覆]
(:)回應:條目是從 2018 年的英文版翻譯過來的,包括維護模板。當時的英文版還有幾個維護模板,但現在沒有了。基於善意推定,可以認為當時的英文版存在一些問題,但現在已經都修復了。所以我建議依照英文版更新一輪,可能您的某些疑問就會迎刃而解。(我所提到的內容是根據現在的中文版,也可以說是以前的英文版。如果您認為跟現在的英文版出入比較大,那可能恰恰說明需要更新。)
  1. 關於是否「應該以是否再入來定義」。條目在首段強調了「再入」,但內文中卻專門提到「不可再入的加壓貨運艙」。另外,條目以「是否再入」為標準,將「返回式衛星」也列入其中。這一類東西在漢語裏叫什麼?可再入航天器?好像就沒聽說過。而且,「返回式衛星」也談不上「艙」吧。
  2. 關於移動。「space capsule」顯然對應不到「載人飛船」,因為顯然有載貨的「space capsule」。當然,英文詞彙跟中文詞彙可能對應得不是那麼好,如果是這種情況,應該找個最接近的詞來對應。但首先,得搞清楚「space capsule」所涵蓋的範圍。
  3. 關於「不可再入的加壓貨運艙」。這個小標題就在「仍然在用的太空艙」下面。文中列舉的兩個例子是進步號宇宙飛船天鵝座宇宙飛船。這兩種是不是「不可再入的太空艙」?
  4. 關於「百度百科」。不討論也罷……
  5. 關於「貨運飛船」。既然「往往是載人的」,顯然就有不載人的。
我對幾種處理方式的意見:原樣保留(如果沒有人更新的話)、更改定義/名稱(如果有更好的建議的話)、刪除(不可接受)、另建條目(和更新的區別是?)、重定向(和刪除的區別是?)、更新(推薦)--Ma3r留言2022年6月18日 (六) 09:56 (UTC)[回覆]
(!)意見:對以上幾點的回應:
1. 文中卻專門提到「不可再入的加壓貨運艙」-我在上個回覆中提到過,這個所謂的「不可再入的加壓貨運艙」疑似為中文版的原創內容,其他語言版本中完全沒有涉獵到。且以英語版為例,除了現役的載人飛船之外唯一能被算作「space capsule」的貨運飛船只有具備返回能力的貨運龍而已,證明僅僅是「貨運飛船」這一用途的指定並不能作為判斷是否為「space capsule」的標準,而可再入能力應為對本條目描述對象的判斷法之一,而且是首先級。(這樣就不可能繼續維持原命名「太空艙」了,該稱呼指代對象過廣且同上述所言,使用率過低)
2. 關於「貨運飛船」 -同上,既然判斷是否為「space capsule」的準則首先是「返回能力」的話,那就跟該航天器的實際用途關係不大了,換句話說,如果具備返回能力,與載人航天關係不大的返回式衛星也算space capsule(見英語版對應列表中的「CORONA (satellite)」,這也進一步證明該條目不應以與載人航天聯繫較高的「太空」一稱為命名);如果無此能力,即便是載人航天器(如空間站)也不是space capsule。所以,我個人對中文維基里把進步號宇宙飛船和天鵝座宇宙飛船也算作「space capsule」的行為持疑問態度。
3. 關於名稱-「太空艙」一稱肯定是不能繼續用了,原因同上,用谷歌搜尋之後的結果基本上也只有諸如商業廣告等不相關內容。至於剩下的可用名稱,基於上述定義我比較推薦用「返回式航天器」。理由:1. 該稱呼不論在維基內(見12)還是維基外(見[2])都有一定使用率; 2. 該稱呼可與「返回式衛星」一稱形成對應關係。
綜上所述:個人對「space capsule」一稱定義的判斷準則的歸納:1. 必須具備返回再入能力;2. 不必非得載人;3.與航天器本身的實際用途無關(如是「載人飛船」還是「貨運飛船」之爭)。
更新建議:將本條目的名稱改為「返回式航天器」,同時移除諸如「中國早期對載人飛船的努力」以及「不可再入的加壓貨運艙」等不相關內容及原創研究,並以剩下的內容為藍本基於英語版條目進行大幅度更新。
個人意見,歡迎討論。--Hank2530留言2022年6月18日 (六) 17:58 (UTC)[回覆]
(:)回應
  1. 本頁頂上已經告訴您是從哪個版本翻譯過來的了,您可以自己去看一眼。(您要說我翻譯水平不高,我不反對;但說我搞原創,我真沒有這種興趣。)既然您知道「貨運龍」是「Space capsule」,但不是「載人飛船」,這不能得出「『Space capsule’不是『載人飛船』」的結論麼?
  2. 不要用「既然」,因為原文中在「是否具有再入能力」這一點上是矛盾的(如前述)。
  3. 對,如果您有更好的名稱,咱們可以改名。
我的建議是先「基於英語版條目進行大幅度更新」,不要預設立場。因為英文版已經摘掉了各種維護模板,而且也是眾人共同智慧的結晶。說不定說的就是「宇宙飛船」呢?--Ma3r留言2022年6月19日 (日) 00:35 (UTC)[回覆]
(:)回應:
1. 關於原創研究的問題,我去看了一眼英文版的歷史版本,曾經的確有過「Retired robotic space capsules」一欄,這點是在下的疏漏,很抱歉。但同時,我上述所提到的,包括中文版中的問題和改善方案都是以現有包括英語在內的其他語言版本作為比較得出的,歷史版條目的引用意義恐怕不大吧。。換而言之,既然其他語言版本都已經更新並刪除錯誤部分了,中文版還有必要繼續保留嗎?所以您所提到的「原文中在「是否具有再入能力」這一點上是矛盾的」基於現有的其他語言版本內容恐怕不成立了。
2. 關於「既然您知道「貨運龍」是「Space capsule」,但不是「載人飛船」,這不能得出「『Space capsule’不是『載人飛船』」的結論麼?」-有必要聲明的是,在下當時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在「太空艙」這個名稱極不合適,而「載人飛船」一稱較之能更好地對應英語版中的「space capsule」為前提的,現在如果有更好的條目名稱可供更改那當然再好不過。但如果沒有,重定向到「載人飛船」都比原樣保留更為合理。我最初也提到過載人飛船一稱是「幾乎覆蓋」描述對象,若太空艙一稱連這個「幾乎」都達不到的話自然不能繼續作為譯名。
3. 關於改名以及更新條目的問題-首先,關於「不要預設立場」,我上述所提到的相關對「space capsule」的定義不是預設,而恰好是英語版內「眾人共同智慧的結晶」,您之前也提到過「英文版已經摘掉了各種維護模板」,既然已經摘除維護模板,那麼很明顯,英語版本中的定義和收納對象已經固定不變,而您之前所述的「不可再入的加壓貨運艙」矛盾問題現在也因此不復存在,故個人認為想要進行這個「基於英語版條目進行大幅度更新」必然要先「基於英語版更新過的,不自相矛盾的條目內定義進行名稱更換和歸納對象確立」。其次,關於「說不定說的就是「宇宙飛船」呢」,若真如此,本條目更沒有保留的必要了,因為中文維基百科內就有:「宇宙飛船:中國大陸對宇宙航天器的稱謂。」(見「飛船」條目),而基於現有英語版中對「space capsule」和「spacecraft」的分離描述,很容易得出「space capsule」≠宇宙飛船的結論。所以您提到的這一點也不成立。
綜上所述,我個人的建議方案仍然是先改名再以此為基礎進行更新,畢竟太空艙這個名字很明顯太不合適,急需更換,如果新名稱有類似問題或者還有更好的改進方案的話我們也可以另行討論。
個人意見,歡迎討論,以上。--Hank2530留言2022年6月19日 (日) 21:43 (UTC)[回覆]
(:)回應
  1. 所以我說需要更新嘛。
  2. 現在的內容就是完全從英文翻譯過來的,概念上是完全對應的。
  3. 您主張的「先改名,然後移除某些內容,再根據英文版更新」不就是預設立場麼?我們應該先根據英文版更新,保持跟英文版一致,然後再根據內容改名。為什麼我反對預設立場?如果已經有了預設立場,在翻譯時若發現有內容跟預設立場有矛盾怎麼辦?是根據預設立場改變內容,還是根據內容再次改名?現在的飛船是個消歧義,而宇宙飛船是個重定向,重定向到航天器。但「宇宙飛船=航天器」嗎?顯然≠,衛星探測器都是航天器,但都不是飛船。您能得出「space capsule≠宇宙飛船」這個結論,是不是您預設了「宇宙飛船=航天器」?「所有的白馬都是馬」,但並不是「所有的馬都是白馬」,所以我們沒法說「白馬=馬」,它們之間是包含關係(但不是互相包含關係)。
我的建議是,與其在這無休止地討論,不如就着手開始更新。--Ma3r留言2022年6月20日 (一) 00:13 (UTC)[回覆]

參考資料

  1. ^ 太空舱 - Google 搜索. www.google.com. [2022-06-18]. 
  2. ^ 太空舱 航天 - Google 搜索. www.google.com. [2022-06-18]. 

建議改名:「太空舱」→「宇宙飞船」[編輯]

太空舱」 → 「宇宙飞船」: 本文系本人翻譯自en:Space capsule,原名稱「太空艙」系直譯。然而,「太空艙」一詞的含義不甚明確,故望改名。縱觀原英文條目,包含的內容不僅包括宇宙飛船(主要是載人飛船),還包括返回式衛星(僅提及)。但中文中並無飛船與返回式衛星的統稱,故認為應將條目改為宇宙飛船,並剔除返回式衛星內容。現宇宙飛船條目為一重定向,重定向至航天器。然而航天器除了包括宇宙飛船之外,還包括人造衛星空間探測器穿梭機等。(此外,本條目為四級基礎條目,「宇宙飛船」應可達此級別。) --Ma3r留言2022年8月24日 (三) 18:02 (UTC)[回覆]

反對此次移動![編輯]

@Belarus101縱觀您今天所作的一系列修改,感覺您對航天器的分類並不很清楚。所以麻煩您把它們回退回去。

  1. 航天器不僅包括宇宙飛船,也包括人造衛星空間探測器空間站穿梭機空天飛機等,所以把宇宙飛船重定向到航天器是不對的。
  2. 宇宙飛船既包括載人飛船,也包括貨運飛船,所以不應該把宇宙飛船移動到載人飛船,就像不應該把飛機移動到客機一樣。
  3. 您在移動時說宇宙飛船「定義與載人飛船相同」,但是卻又把宇宙飛船轉向到航天器,這是什麼邏輯?
  4. 這個條目對應 en:Space capsule,但是 en:Space capsule 也是包括貨運飛船的。

--Ma3r鐵塔2024年4月15日 (一) 04:17 (UTC)[回覆]

"宇宙飛船",出來的直接就是殲星艦和穿梭機,很明顯「宇宙飛船」這個名稱才跟Space capsule對應不上吧?而且這篇文章正文章節絕大部分都在提載人飛船,目前來說此標題應該是最接近英語原意的了,總比「宇宙飛船」接近。--Belarus101留言2024年4月15日 (一) 04:23 (UTC)[回覆]
(:)回應@Belarus101我不知道您是咋看的。從您的連結看前 10 條吧,第一條就是本條目,不用說了;第二、五、七條是「珠海長隆宇宙飛船」;第三、四條都是百度百科,也不用說了;第六條是個圖庫;第八、九、十條是真正的宇宙飛船。沒有您所說的「殲星艦和穿梭機」。Space capsule 里明確提到貨運飛船,怎麼也對應不到「載人」吧。飛船里也是絕大部分是載人的,所以文章里絕大部分在說載人飛船有什麼奇怪的?如果英語的「space capsule」您翻譯成「載人飛船」,英語的「crewed space capsule」您打算怎麼翻譯?我不知道您是哪個地區的,你們的詞彙里沒有「宇宙飛船」嗎?那你們有沒有「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的統稱?--Ma3r鐵塔2024年4月15日 (一) 05:47 (UTC)[回覆]
朱諾號是「Space Capsule」?([3]),太空船1號也是「Space Capsule」?([4]),還有這條([5]),我沒否認載人飛船不能完全對應Space Capsule,但「宇宙飛船」更對不上,你也能看到圖庫里各種不相關的殲星艦和穿梭機的圖片,如果用英語搜一下"space capsule"還是用中文搜一下"載人飛船"會這樣嗎?如果能拿出更好的名稱我當然歡迎,「宇宙飛船」完全不知所云。--Belarus101留言2024年4月15日 (一) 06:08 (UTC)[回覆]
(:)回應@Belarus101我先請問您一下:您是哪個地區的?你們有沒有「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的統稱?或者說,你們管這種「飛船」叫什麼?我是大陸的。對於我們來說,「飛船」就是「宇宙飛船」的簡稱,像「飛艇」、「水翼船」、「水上飛機」等等,我們都不叫「飛船」。關於搜索結果這件事,搜尋引擎都會把一些同/近義詞放在一起搜索,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點都不奇怪。但是,您怎麼解釋「載人飛船」包括「貨運飛船」這件事?--Ma3r鐵塔2024年4月15日 (一) 06:31 (UTC)[回覆]
您沒看到我的連結嗎?都是大陸簡體的,而且有一條還是中國航天局的。你這「宇宙飛船」的含義是不是廣了點?又可以是空間探測器又可以是穿梭機,連亞軌道飛行器都能算,「載人飛船」確實不包括貨運飛船,但它既沒有機翼也可以天地往返,完美符合Space Capsule的其它定義。
關於搜索結果這件事,搜尋引擎都會把一些同/近義詞放在一起搜索,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點都不奇怪。」那麼為什麼搜英語的Space Capsule就不會這樣呢?
但是,您怎麼解釋「載人飛船」包括「貨運飛船」這件事?」我沒打算解釋,我剛才也說了如果能拿出更好的名稱我當然歡迎。--Belarus101留言2024年4月15日 (一) 06:44 (UTC)[回覆]
(:)回應@Belarus101您居然也是大陸的……您不知道「宇宙飛船」?那您管「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的統稱叫什麼?「飛船」?
我可沒說「宇宙飛船」包括空間探測器、穿梭機、亞軌道飛行器。您說的這個像是航天器,但是,是您把「宇宙飛船」轉向到航天器的吧?
但是,「貨運飛船」也是「既沒有機翼也可以天地往返」,也「完美符合Space Capsule的其它定義」啊。而且 en:Space capsule 里明確說了包含貨運飛船的呀。--Ma3r鐵塔2024年4月15日 (一) 07:23 (UTC)[回覆]
我可沒說「宇宙飛船」包括空間探測器、穿梭機、亞軌道飛行器。」所以您是覺得自己憑空創造出來的定義比航天局,健力士世界紀錄還有環球網這種官媒都更權威是嗎?WP:OR了解一下?
那您管「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的統稱叫什麼?「飛船」?」不能返回的貨運飛船通通不屬於Space Capsule,而且您也提到了,返回式衛星也算Space Capsule的一種,用「飛船」簡稱合適麼?
但是,「貨運飛船」也是「既沒有機翼也可以天地往返」,也「完美符合Space Capsule的其它定義」且不提本條目的絕大部分內容本身都已經在寫載人飛船了,所有載人飛船都可以「返」,都有鈍形返回艙,所有貨運飛船都有嗎?,英維的定義明確提到了「ability to survive reentry and return a payload」還有「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types of recoverable spacecraft by their blunt shape」,現在的貨運飛船除了龍哪個能做到?您這類比似乎也不合適--Belarus101留言2024年4月15日 (一) 07:38 (UTC)[回覆]
(:)回應@Belarus101哎呀,說了半天,我終於明白您為啥要移動了。並不是您不知道「宇宙飛船」這個詞,而是您質疑這個詞的內涵不甚清晰。我說得對嗎?
您確實給我出了一個難題——從字面上看,「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都是「飛船」,但是確實沒有找到適當的來源來定義這件事。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同意您的移動。因為「Space capsule」的內涵比「載人飛船」要廣,「載人飛船」僅是「Space capsule」的一個子集。在維基數據上,「Space capsule」對應的數據項是 D:Q957055,而「載人飛船」對應的應該是 D:Q18609085。所以您的動作已經不是「改名」了,而是把一個東西變成了另一個東西(好比把「飛機」移動到了「客機」)。所以我堅決要求您恢復條目。(如果您想創建「載人飛船」的條目,那我支持。)
不過,說到恢復後的名稱,如果您不同意用「宇宙飛船」,那權宜之計可以先用英文名。(還可以把以前刪掉的「返回式衛星」之類的內容恢復。)--Ma3r鐵塔2024年4月15日 (一) 10:13 (UTC)[回覆]
而且翻譯根本沒必要強求完全對應,維基百科裏就有個很好的例子:英語裏把1年以下綿羊產的肉叫「lamb」,一年以上的叫「mutton」,中文統稱為「羊肉」,沒見過英語去專門造一個詞去對應這個概念,英維也只是用「Lamb and mutton」統稱,然而中文的「羊肉」還可以指「山羊」,要怎麼完全對應?(倒是也可以學英維的「羊肉」一樣把「Space capsule」強行翻譯成「載人與貨運飛船」,但這種名稱在中文裏有人使用嗎?)--Belarus101留言2024年4月15日 (一) 06:20 (UTC)[回覆]
(:)回應@Belarus101不能完全對應是肯定的,en:Space capsule 裏面還包括返回式衛星呢。但是中文裏並沒有宇宙飛船和返回式衛星的統稱,所以只能對應到宇宙飛船了。(此外,本條目為四級基礎條目,「宇宙飛船」應可達此級別。)但似乎,您的詞典里沒有「宇宙飛船」這個詞?--Ma3r鐵塔2024年4月15日 (一) 06:40 (UTC)[回覆]
另外「英語版里的Active space capsules」章節貌似沒提到貨運飛船,否則應該有天舟天鵝座,這樣一來兩者的定義就完全能對上了。--Belarus101留言2024年4月15日 (一) 04:33 (UTC)[回覆]
(:)回應@Belarus101您提到的章節並不是完全列表,或者是需要更新。英文版的定義明確說「運送貨物、科學儀器和/太空人」。也就是說,只運送貨物的也叫「Space capsule」,這種明顯不能歸為「載人飛船」。--Ma3r鐵塔2024年4月15日 (一) 06:13 (UTC)[回覆]

求助:Space capsule 的中文條目名稱[編輯]

en:Space capsule 這個條目最早是我從英維翻過來的,原因僅僅是:它是基礎條目(每種語言都應該有的)。 最開始用的名稱是直譯的「太空艙」,也是 D:Q957055 中使用的中文名稱。

然後,User:Hank2530 君提出,這個「太空艙」含義不明,似乎像「實驗艙」、「指令艙」這些都可以叫做「太空艙」。 但是,en:Space capsule 涵蓋的範圍除了載人飛船,還有貨運飛船,甚至返回式衛星,似乎比較強調「返回式」(雖然也提到某些貨運飛船是不可返回的)。 要是叫「返回式太空艙」吧,雖然意思上差不多了,但是好像這個說法又不常見。 於是,我考慮再三,把條目改為了「宇宙飛船」,並對條目加以修改,剔除了「返回式衛星」。 (我感覺,這個跟英維雖有區別,但大致還是一種東西。)

然而,今天 User:Belarus101 君又提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宇宙飛船」含義不明。 從字面上看,「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都是「(宇宙)飛船」,但從網上搜索結果來看,「宇宙飛船」≈「航天器」。(這個確實出乎我的意料。) Belarus101 君是把條目移動到了「載人飛船」,但是「載人飛船」和「Space capsule」的含義已經不是一種東西了,更像是 D:Q18609085。 所以,我是反對該移動的,但是我也想不出更合適的名字。(Belarus101 君也想不出。)

所以只好求助大家了,en:Space capsule 對應的中文條目叫啥好呢?

  • 太空艙?飛船?宇宙飛船?太空飛船?(返回艙又是另一種東西……)
  • (改成描述性標題?)返回式太空艙?返回式飛船?(「返回式航天器」的話好像又包括「穿梭機」了……)
  • (直接用英文?)Space capsule?

--Ma3r鐵塔2024年4月15日 (一) 12:11 (UTC)[回覆]

太空艙為宜。「飛船」對應「spaceship(en:Spaceship)」,「太空飛船」的「太空」以及「宇宙飛船」的「宇宙」有些贅餘了。
太空對應 - space,艙對應 capsule,絕配。
(-)反對現在的「載人飛船」標題。所謂 capsule 強調可以容納東西的空間,就像本義的膠囊容納藥物小顆粒一樣,儘管多數情況下是載人的,但英維這個條目也把裝物資的龍飛船、裝材料學、生物學實驗品的 Foton 飛船列入其中。牛津詞典的定義——「a small spacecraft or the part of a larger one that contains the instruments or crew.」也強調「載器或載人」。儘管現在更常用語義更寬泛的「spacecraft(航天器)」來稱呼,但具體到某一特定詞語,還是應該力求嚴謹。——  桁霽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苦辛 🇹🇱   2024年4月15日 (一) 14:21 (UTC)[回覆]
更多辭典解釋:
兩個角度:
  • 從翻譯角度來說,space capsule對應的就是「太空艙」。無論是樂詞網[6],還是大陸官方媒體對使用了該詞的外國航天項目的翻譯[7],皆是如此。但這個名字也就作為外文翻譯合乎要求,中文裏「太空艙」這個詞我想初見都會覺得是指航天器的某一部分,整個航天器叫「艙」是違背直覺的。
  • 從概念上來說,按英維條目,space capsule一般是和穿梭機相對,沒有結構在再入過程中提供浮力的航天器(所以才叫「capsule」),大多可以載人;它並不需要整體都可以再入,像聯盟號飛船這種帶返回艙的,其返回艙稱作reentry capsule,而整個航天器稱作space capsule,這一點在討論頁上有提出(en:Talk:Space capsule#Merger proposal)。這一概念在大陸的中文語境下對應的應當是「宇宙飛船」。例如《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宇宙飛船」條目[8]
同英文維基的space capsule條目的描述相當類似。
NC:COMMONNC:ID我更偏好後者,不過不知地區詞差異如何。Irralpaca留言2024年4月15日 (一) 14:49 (UTC)[回覆]
「Capsule」這個詞似乎不能直接對等為中文裏的「」,因為目前只有en:Space capsuleen:reentry capsule才使用「capsule」這個詞,而中文的艙段還可以用於指軌道艙推進艙實驗艙等等,這些詞裏的「艙」在英語裏對應的是「module」,顯然當前不存在諸如「Orbital capsule」或「Laboratory capsule」這種用法。
「Capsule」的原義是膠囊,衍生出「space capsule」這種可返回的膠囊式航天器的含義,Space capsule的指代範疇因此亦包括返回式衛星,跟載不載人顯然沒什麼關係,所以肯定是不能用「載人飛船」命名的。
但中文裏似乎只把可以載人的航天器組成部分稱作「艙」,如嫦娥五號的返回器部分是符合「space capsule」定義的,中文裏卻不把它稱作「返回艙」,所以「太空艙」這個名稱也不合適(搜索結果似乎也顯示中文裏鮮少以「太空艙」代稱Space capsule,且這個名稱也沒體現出可以返回的特點,理論上「軌道艙」和「氣閘艙」都可以是「太空艙」,但它們肯定不屬於space capsule)。
而「宇宙飛船」的詞義似乎又太泛化了,如中國科學院的這一篇文章獵戶座代達羅斯都稱為「宇宙飛船」,顯然是對不上的,而且僅僅從字義拆分的角度來看它也更接近Spaceship的定義而不是Space capsule)。
個人拙見,目前所有名稱里還是在下兩年前提出的「返回式航天器」最接近本義,雖然它也包含了穿梭機在內,但其他部分是跟Space capsule一樣的。如果要完全對應英文的話也可以使用「錐形返回式航天器」這類名稱,或者暫且以「膠囊式航天器」代稱之。--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15日 (一) 18:34 (UTC)[回覆]
不無道理。「太空膠囊」如何?或者,中文根本沒有對應的通用概念,不如保留「space capsule」的原名,讓文章來介紹英文中的這個概念。——  桁霽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苦辛 🇹🇱   2024年4月15日 (一) 23:25 (UTC)[回覆]

小結[編輯]

@Hank2530Belarus101王桁霽Irralpaca這個話題已經不活躍了,但還沒有定論。為此,我在這裏小結一下,希望大家能下個結論。總結不周之處,還望大家指正。

要不這樣吧——咱們都發表一下意見,然後把有人反對的排除掉。實在不行,就用描述性標題或者英文標題。這兩種雖然不好,但總是可以接受的。各位意下如何?--Ma3r鐵塔2024年4月17日 (三) 01:21 (UTC)[回覆]

辛苦總結。但至少我們得到了一個定論性的共識——現在的「載人飛船」標題很差。如果我們只能在矮子裏挑將軍,「載人飛船」應該是成不了將軍的。——  桁霽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苦辛 🇹🇱   2024年4月17日 (三) 01:51 (UTC)[回覆]
( π )題外話:對「船」、「艙」等字出現了語義飽和現象。——  桁霽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苦辛 🇹🇱   2024年4月17日 (三) 01:57 (UTC)[回覆]
優點 缺點 Hank2530 Belarus101 王桁霽 Irralpaca YFdyh000 Ma3r
太空艙 與 Space capsule 在字面上大致對應 含義過於寬泛,包括了不該包括的軌道艙,推進艙,實驗艙等;Space capsule 指的是一類航天器,而「艙」更像是航天器的一部分 (-)反對 (-)反對 (+)支持
太空膠囊 與 Space capsule 在字面上完美對應 不常用 (+)支持 (+)支持 (=)中立
宇宙飛船 有《中國大百科全書》背書,與 Space capsule 含義接近 使用較混亂,在網絡搜索結果中含義接近「航天器」 (-)反對 (-)反對 (=)中立 (+)支持
返回式航天器 含義接近 Space capsule 包含了穿梭機;描述性標題 (+)支持 (-)反對 (-)反對
錐形返回式航天器
鈍型返回式航天器
膠囊式航天器
含義接近 Space capsule 描述性標題 (+)支持 (+)支持 (=)中立
Space capsule 無歧義 是英文 (+)支持 (+)支持 (+)支持
載人飛船 有來自中國新聞社的定義背書([9]),囊括範圍較接近space capsule 含義發生改變(範圍縮小) (-)反對 (+)支持 (-)反對 (-)反對
這裏不是才討論不久嗎,不能算不活躍,建議再等等。--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17日 (三) 01:35 (UTC)[回覆]
(:)回應@YFdyh000這不是已經一天沒人吭氣了麼。您也發表發表意見啊?--Ma3r鐵塔2024年4月17日 (三) 01:45 (UTC)[回覆]
我是剛看到這個議題,所以說太急了,我回復時剛開始查資料。開投票也是太急。稍後在下面回覆意見。--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17日 (三) 02:07 (UTC)[回覆]
(:)回應@YFdyh000那看來是我太過着急了。感謝您的付出。--Ma3r鐵塔2024年4月17日 (三) 02:21 (UTC)[回覆]
(:)回應@Belarus101我看了您給的「中國新聞社的定義」,發現這個網頁非常老。從它連結里的「最新報道」可以看到,當時中國人還沒有上太空。當時的宇宙飛船基本上都是載人的,所以它說「載人飛船又稱宇宙飛船」就不奇怪了。另外,如果您認可「載人飛船就是宇宙飛船」的話,您應該就不會支持「載人飛船」而反對「宇宙飛船」了吧?--Ma3r鐵塔2024年4月19日 (五) 08:18 (UTC)[回覆]

還有一個方案就是根本不要連結到「space capsule」,因為各種語言的具體語用實際不同,沒必要強扭,中文維基以中文實際為準,沒有其他語言連結不重要,沒必要遷就英語,英維還有「space vehicle」這個條目呢,表示航天器和運載火箭的結合體,你說中文世界用得多嗎?——  桁霽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苦辛 🇹🇱   2024年4月17日 (三) 02:12 (UTC)[回覆]

(-)反對@王桁霽這個條目屬於維基百科:基礎條目,「是所有維基百科都需要有的一系列條目」(這也是我當初翻譯這一篇的原因)。照它翻譯的,又不跟它鏈到一起,這也說不過去啊……實在不行,最後的底線就是直接用英文標題。--Ma3r鐵塔2024年4月17日 (三) 02:34 (UTC)[回覆]
反對單純斷開連結,對條目改善不利。但如果有人要合併到航天器等,我還不確定。--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17日 (三) 02:59 (UTC)[回覆]

(&)建議先用當前常見的翻譯「太空艙」來命名。既然這個詞含義寬泛,中文維基百科可以擴大解釋,把其他符合「艙」含義的容納進去。--SuperGrey 留言原神工作組 2024年4月17日 (三) 02:51 (UTC)[回覆]

  • 建議用中文來源和詞典中最常見的「太空艙」,歧義用{{about}}和序言定義解決,別名如目前這樣列於序言並加注來源。不贊成英文標題,英文定義和用法也不一定很清晰。不贊成原創總結新譯名。我懷疑「返回式」的準確性,如返回式衛星,或者用來執行在軌或單程飛行任務(未能確認,可能尚無)。飛船、宇宙飛船等別名可能該在序言用內鏈方式介紹,像更上一層。早期任務的介紹中也稱密閉艙、密封艙。沒審看條目內容,僅就該英文詞。--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17日 (三) 02:59 (UTC)[回覆]
(-)傾向反對@Supergrey1這樣擴大範圍的話,感覺就是另外的概念了,而且是一種不太常見的概念,連關注度都成問題,更不要說是「基礎條目」了。--Ma3r鐵塔2024年4月17日 (三) 03:38 (UTC)[回覆]
怎麼說是「不太常見的概念,連關注度都成問題」?Google新聞檢索就有300條結果。--SuperGrey 留言原神工作組 2024年4月17日 (三) 04:28 (UTC)[回覆]
(:)回應@Supergrey1說的不是「太空艙」這個詞,而是一個涵蓋了「返回艙」、「軌道艙」、「指令艙」、「實驗艙」、「推進艙」、「氣閘艙」等等各種「艙」的一個概念。--Ma3r鐵塔2024年4月17日 (三) 04:38 (UTC)[回覆]
可是我說的就是這個詞。我認為可以採用「這個詞」作為條目標題,條目內容也主要依照「這個詞」的「約定俗成的用法」來組織條目中的內容。這樣的做法,相比「space capsule」肯定是擴大解釋了。但是,要是基於「太空」和「艙」兩個語素,加入了沒有文獻支撐的擴大解釋,我是不支持的。我只支持有文獻支撐的對「這個詞」的那部分擴大解釋。--SuperGrey 留言原神工作組 2024年4月17日 (三) 04:44 (UTC)[回覆]
(:)回應@Supergrey1那您說的跟 Space capsule 就是兩個概念了。我不反對您另建條目,但是跟我們現在討論的問題不太相干。--Ma3r鐵塔2024年4月17日 (三) 05:05 (UTC)[回覆]
@Ma3r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您認為與space capsule相連接的中文條目只應記錄與space capsule完全相同的概念,要是概念不完全相同則變成了「掛羊頭賣狗肉」,不應再與space capsule這個基礎條目相連。您討論的目標是,撇開中文翻譯的混亂,給space capsule找一個中文完全對應的概念。如果您堅持這個目標,那我看您只能直接用space capsule作為條目標題了,因為根據以上討論已經能看出,其他的中文詞語皆與space capsule的含義不完全重合。對於直接使用英文做標題的做法,我不反對。--SuperGrey 留言原神工作組 2024年4月17日 (三) 05:32 (UTC)[回覆]
(:)回應@Supergrey1是要給 Space capsule 對應的中文條目找個標題沒錯,但我不反對中英文條目存在些許差異。比如條目此前包含了貨運飛船,但不包括返回式衛星,我覺得這個差異尚可接受。--Ma3r鐵塔2024年4月17日 (三) 08:27 (UTC)[回覆]
如果要擴大解釋的話已經有《艙段》條目了。何況本文就是翻譯自英文版的,與英文版的一致性肯定是首要目標,否則這個條目是否該存在的前提都沒有了,描述性標題起碼能做到對應,其他幾個詞的含義本身是跟英語不完全一致的,如果用作標題相當於是人為把這個詞的使用範圍強行跟英語完全綁起來,極不合適。--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17日 (三) 07:05 (UTC)[回覆]
基於WP:ENWPSAID等,我不覺得要與英文版強一致,英文條目只是作為編寫的參考,「基礎條目」也是,各語言可以有不同的基礎條目結構(印象中,未找到根據)。--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17日 (三) 22:12 (UTC)[回覆]
但該條目本身都翻譯自英文維基百科,如果不保持一致而去擴大或者縮小指代範圍很可能就跟現有條目的定義重疊了,比如上面提到的太空艙與艙段,宇宙飛船與航天器,那這個條目就沒有保留的必要了,重定向到艙段或者航天器就行,甚至現在這樣叫「載人飛船」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不用強一致」。--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03:43 (UTC)[回覆]
我的意思,基礎條目所要求的內容,是某個條目的章節(小作品),或者包含周邊內容形成一個大條目,都是可以的,不同文化下的定義和篇幅會有差異,以某一種定義為準去撰寫單獨條目怪怪的。想起Talk:三明治。--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03:56 (UTC)[回覆]

返回正題[編輯]

上面這麽多位是不是都把焦點放錯地方了,條目翻譯自然是有可靠來源給翻譯的話以可靠來源為準。我從國家教育研究院樂詞網看到的翻譯有「太空艙」與「太空密封艙」兩種。Sanmosa Szégyen a futás, de hasznos 2024年4月17日 (三) 06:57 (UTC)[回覆]

@Belarus101Hank2530IrralpacaMa3rYFdyh000王桁霽Sanmosa Szégyen a futás, de hasznos 2024年4月17日 (三) 06:59 (UTC)[回覆]
(:)回應@Sanmosa對,是以可靠來源為準。但是正如前面的討論,「太空艙」所涵蓋的範圍比「Space capsule」大得多。要不就是要加一堆消歧義,說明本條目只包含 Space capsule,不包含各種 module。(前面也有《中國大百科全書》對「宇宙飛船」的定義,涵蓋範圍接近,但不一致。)--Ma3r鐵塔2024年4月17日 (三) 08:50 (UTC)[回覆]
我好像也給了不止一個譯名吧?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們實在覺得「太空艙」不合適,那首先該做的應該是看看有沒有任何有可靠來源給予了其他對Space capsule的翻譯,在真沒任何可靠來源給予的合適譯名的時候才來考慮自譯。我在這裏已經給予了「太空密封艙」這個國家教育研究院樂詞網的翻譯,我建議此後的討論可以圍繞着「太空艙」(現譯名)、「太空密封艙」與「宇宙飛船」這三個有可靠來源支持的譯名進行。Sanmosa Szégyen a futás, de hasznos 2024年4月17日 (三) 10:05 (UTC)[回覆]
( ✓ )同意@Sanmosa總的來說,同意您的看法。只是我感覺「太空艙」和「太空密封艙」區別不大——沒有想出不密封的太空艙的例子。--Ma3r鐵塔2024年4月17日 (三) 12:03 (UTC)[回覆]
密封艙是術語,密封艙結構概述[10]全密封、半密封、全開放貨運飛船。所以有些「太空艙」是非密封的。--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17日 (三) 22:16 (UTC)[回覆]
(:)回應@YFdyh000半密封、全開放的貨運飛船好像都不能返回吧,貌似不屬於 Space capsule。--Ma3r鐵塔2024年4月18日 (四) 06:40 (UTC)[回覆]

事實已經證明了漢語裏與 space capsule 沒有對應的概念,要麼保留 space capsule 英文標題,要麼斷開與 space capsule 的連接,寫宇宙飛船這個題目,與日文維基百科的ja:宇宙船連結。但是日文的ja:宇宙船又是和en:space vehicle連結的,這又很扯。——  桁霽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苦辛 🇹🇱   2024年4月17日 (三) 11:52 (UTC)[回覆]

  • 如果是在漢語裏與 space capsule 沒有對應的概念,那可以比照盾片狀在頁頂標註「漢字圈暫未見廣受認可的翻譯。」(順便把這個標註可以模板化了)。-- 宇帆-娜娜奇🐰鮮果茶☕在維基百尋求休閒是否搞錯了什麼☎️·☘️2024年4月17日 (三) 14:26 (UTC)[回覆]
    就是「太空艙」。舉個例子,說「空調」涵義寬泛,因為空氣調節包括了調節溫度濕度與氣壓,但市售空調不能調節氣壓,所以要把「空調」命名為「空氣溫濕度調節器」,就很離譜。「太空艙」,英文和中文的命名都沒有明文寫出「返回式」和「太空飛行器」(空調也沒寫能調溫度濕度),但這和「空調」一樣是可以接受的。--Shyangs留言2024年4月17日 (三) 15:05 (UTC)[回覆]
    個人認為這個例子不太合適,「空調」已經是冷氣機約定俗成的稱呼了,但「太空艙」並不是,且在字義層面上它也不如「太空膠囊」跟原文匹配。關於「明文寫出」這點,原文的「Space capsule」這個詞已經解釋得夠清楚了,space是太空(飛行器),翻譯上沒什麼爭議(太空/空間/航天/宇宙都行),關鍵是「capsule」,原意是膠囊,衍生出具有「膠囊」特點的航天器的含義,膠囊外表光滑(根據詞源[11]最早來自於「金屬彈藥筒的外殼」,合理推斷是因為金屬彈殼「光滑」不存在機翼因而不包括穿梭機)並且「小」(所以哪怕是沒有機翼版本的星艦也不屬於space capsule[12]),而目前只有space capsule和reentry capsule這兩個航天相關的詞組會用到「capsule」,因此也需要具備返回能力(所以不包括除龍飛船之外的所有貨運飛船和空間站)。
    也就是說這個詞不能跟「艙」對等,只有可以返回且沒有機翼(光滑如「膠囊」)的小型艙體才能叫「capsule」(英語版原文「blunt shape, not having wings and often containing little fuel other than what is necessary for a safe return」),其餘的都屬於「module」的範疇。
    此條目翻自英語版,因此英文版中關於space capsule跟其他航天器之間區別和界限的內容肯定也要照搬(否則定義上就跟「艙段」重疊了),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把「capsule」硬翻成「艙」那麼軌道艙推進艙的「艙籍」就不得不除了。而且會造成一個邏輯問題:
  1. 英文:「laboratory cabin module」是不是「space capsule」→與「space」有關嗎?(是)→與「capsule」有關嗎?(否)→正確答案:不是(很合理)
  2. 中文:「實驗艙」是不是「太空艙」→與「太空」有關嗎?(是)→與「艙」有關嗎?(是)→正確答案:不是?(為什麼)
(PS:漢語在外來詞引進這方面真的不方便,像這種沒有對應中文概念的詞要麼暴力意譯要麼只能照搬原文,音譯因為擇字上可能有作者原創的嫌疑只能少用,日語直接譯成「宇宙カプセル」就根本沒什麼異議)--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17日 (三) 20:21 (UTC)[回覆]
傾向贊成空調的例子,中文文獻中「太空艙」似乎是約定俗成的常見譯法。某些中譯英文獻將天和核心艙、夢天實驗艙英譯為capsule,但英文來源多為module。看來密封艙與capsule的定義也不相同,但詞典中很多也譯作密封艙、航天艙等。有不返回的實驗用特例因外形被稱capsule,如Sputnik 2[13]。--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17日 (三) 22:58 (UTC)[回覆]
伊朗那個新聞里好像沒提到返不返回,倒是間接提到了2013年那次是返回任務(「In 2013, Iran said it sent a monkey into space and returned it successfully」),合理推測:當時返回實驗都成功了那沒理由23年那次反而不返回;而Sputnik 2全文只有兩處提到過「capsule」這個詞,且一處沒有來源,另一處的來源文章里則是通篇沒有「capsule」([14]),很可能只是作者的筆誤而已。感覺這兩條都不能有效證明「capsule」的定義允許不能返回。
英維原文也明確提到了「ability to survive reentry and return a payload」,其他兩點(小型,沒有機翼)「太空艙」這個譯名也是一條不沾,這個詞裏唯一能限定含義範圍的語素就只是「」而已(載人航天器的組成部分),雖說確實沒必要全照搬英文但也不能一條不沾吧?
如果這個條目最終不重定向或者大幅修改指代範圍的話,個人還是傾向贊成把「capsule」直譯為「膠囊」,或者保留原文就叫「Space capsule」也行。--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04:11 (UTC)[回覆]
好吧,先跳過這個。NASA有一頁。羅斯著. 英語雜談[M] 北京出版社, 1983.08 中說,capsule是近年才增加該含義。
但太空艙確是多本英漢詞典中對capsule的常見譯法,多份文獻也有使用。所以我說序言和about來進一步明確條目定義,可以解決詞語非一對一的問題。
沒看到譯作太空膠囊的例子,1980~2000年代倒是有多種文獻譯稱太空囊,1996年ISBN 978-7-80096-239-4詞典中寫capsule=太空囊,「劉世同等主編. 漢英分類翻譯詞典[M]. 2003」同上。但同時,ISBN 978-7-5143-0934-8中說海盜一號、海盜二號投放了裝有儀器的太空囊,測量員1號金星計劃月球9號等着陸器也有中文文獻稱其為太空囊,因此該中文詞不限於返回地球的着陸器。ISBN 978-7-81046-276-1 225頁中譯作「宇宙密封艙」,英文解釋大致說,飛船的一部分,太空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飛船引擎在起飛完成後分離。--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18日 (四) 05:20 (UTC)[回覆]
「太空囊」這個譯名似乎不錯,航天語境之外把「capsule」省略掉「膠」字譯成「囊」的也有先例,比如時間囊,就跟原文的對應性而言比後者強。
能再入其他行星的大氣層貌似跟「ability to survive reentry」衝突不大,衝突的是「return a payload to the Earth's surface from orbit or sub-orbit」,也就是說範圍從能再入地球大氣層的小型無機翼航天器擴大到所有能進入大氣層的小型無機翼航天器。「宇宙密封艙」的話似乎是把範圍限定在載人航天器里了吧,也就是說返回式衛星不屬於「宇宙密封艙」?(「太空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而且這樣空間站和穿梭機是不是也要算進去,畢竟沒提到大小和有無機翼。
要從矮子裏挑將軍的話比較傾向「太空囊」(或者其他直譯),但還需要更多人的意見。--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04:27 (UTC)[回覆]
我覺得密封艙不限於是否載人,儀器或貨物或空艙也可能需要密封和着陸而選擇這種外形,沿用稱呼正常。詞典有不同定義正常,詞語用法可能變化和延伸。空間站和穿梭機整體,有來源將其與密封艙分開表述的,ISBN 978-7-5662-0922-1 281頁稱,有四類航天器:(宇宙)飛船(capsule)、穿梭機、軌道空間站、深空探測器與登陸艙。太空囊作主名稱,其他在序言作別名,我也能接受。登陸器是否算太空囊,懷疑可能無規範,條目是否稍微介紹和引用一些?--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05:49 (UTC)[回覆]
(※)注意:這個來源實際上是支持了「宇宙飛船」的。--Ma3r鐵塔2024年4月19日 (五) 06:01 (UTC)[回覆]
我再查了一下《中國大百科全書》,「宇宙飛船」還真不錯。
【宇宙飛船】:一種運送航天員、貨物到達太空並安全返回的航天器。(宇宙飛船—中國大百科全書) 儘管中國大百科全書給宇宙飛船的英文是「spacecraft」,但從這個釋義來看可以和 space capsule 相匹配。——  桁霽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苦辛 🇹🇱   2024年4月19日 (五) 06:10 (UTC)[回覆]
這只能算釋義之一。天鵝座貨運飛船是spacecraft(宇宙飛船),但不返回。spacecraft包含space capsule,部分來源可能有所混淆。--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06:41 (UTC)[回覆]
(:)回應:對,宇宙飛船和 Space capsule 的內涵有差異,希望這種差異小到可以連結在一起的程度。--Ma3r鐵塔2024年4月19日 (五) 07:56 (UTC)[回覆]
這個百科裏的定義似乎有點自相矛盾,首先它給出的英文名是「spacecraft」(即航天器),但同時也提到了宇宙飛船是「一種運送航天員、貨物到達太空並安全返回的航天器。」問題來了,如果根據這段定義,「宇宙飛船」僅僅只是航天器中的一種的話,為什麼又要使用可以代表所有航天器的「spacecraft」作為英文譯名?
其次,「一種運送航天員、貨物到達太空並安全返回的航天器。」這句話中似乎沒有提及「宇宙飛船」這個詞的大小和可否有機翼,也就是說僅憑這一句給出的定義里「宇宙飛船」可以包括「穿梭機」,但後面那句「相比穿梭機...」又把穿梭機排除出了這個範圍,但並沒有排除其他的大型的或帶機翼的載人航天器,也就是說理論上星艦獵戶座都可以符合《中國大百科全書》的這個「宇宙飛船」的定義。(中國科學院的一篇早期文章就曾把獵戶座稱為「衝壓噴氣宇宙飛船」),所以這個定義排除的僅僅只是美國的「space shuttle」?
最後,「運送航天員貨物」中間的這個頓號指的是「和」還是「或」?如果是後者的話可返回的貨運飛船也包括在內,但如果是前者的話應該就只包括載人航天器了,這點百科中似乎也沒明確提到。
結合文中的一些用詞特點(比如「神舟5號」用的是阿拉伯數字而非漢數字)來看感覺這篇定義的時間比較早,應該是一些術語的翻譯還比較混亂的年代,而且文中還有一些其他的紕漏(比如分類是「天文學」(研究天體和發生在宇宙中各種現象的自然科學)而非「航天」或「航天工程」),現在是否還能作為可靠來源就有些難以憑斷了。
以上這些還僅僅只是就該百科裏本身的問題而言,實際上「宇宙飛船」這個詞被濫用嚴重,這個前面已經有人提過了。--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19日 (五) 18:45 (UTC)[回覆]
(:)回應:您說的「濫用」這個問題確實存在,把「宇宙飛船」翻成「spacecraft」的,和把「spacecraft」翻成「宇宙飛船」的,都很多。另外,它這個條目里的首句,應該不能稱之為「定義」(更像是維基的「本文是關於……」)。它說「一種……航天器」,到底是哪一種,它沒說。所以,這句話沒法當作是「定義」。--Ma3r鐵塔2024年4月20日 (六) 09:29 (UTC)[回覆]
想問一下「宇宙飛船」與「載人飛船」的差別是什麼?這涉及合併條目的問題(現在「載人飛船」條目實際上承襲自「宇宙飛船」,原「載人飛船」條目的編輯歷史因合併而抹消了)。若短期內不能解決,則我會先恢復兩條目原本的標題,然後請社群討論確定共識再移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4月20日 (六) 08:29 (UTC)[回覆]
另外,本站不對譯名作原創研究(尤其這是專業名詞吧?),所以純粹討論「太空艙」之類詞彙翻譯名稱能否反映其全貌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本站只能沿用。——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4月20日 (六) 08:31 (UTC)[回覆]
(:)回應@Ericliu1912請問,這方面的方針、指引應該參閱哪裏?您的意思是不是說,「Space capsule」直譯過來是「太空艙」,那條目就應該叫「太空艙」,至於我們印象中可稱為「太空艙」的其它東西,只能在條目中加以區分?--Ma3r鐵塔2024年4月20日 (六) 09:42 (UTC)[回覆]
目前有可靠來源的譯名包括「太空艙」、「太空密封艙」、「宇宙飛船」和「太空囊」,僅就這幾個譯名討論其合理性應該沒什麼問題吧?最後如果敲定不出一個方案也可以暫用英文原名。
BTW,「Capsule」的真正直譯是「囊」或「膠囊」,「艙」應該對應「module」,可參見上述討論。--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20日 (六) 12:09 (UTC)[回覆]
我看到的還有相差無幾的飛船、太空船、空間密封艙、航天艙。太空艙和太空囊二選一吧。常用性優先於直譯。如果堅持直譯和消歧義,就太空囊好了。--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20日 (六) 23:42 (UTC)[回覆]
貌似「太空艙」這個詞也有濫用的趨勢,「太空艙」的圖片搜索結果上基本都是些不相關內容([15]),說明多數人看到「太空艙」這個詞第一反應不會往「space capsule」方面關聯,「太空囊」相比之下要好不少([16])。哪怕拋開上述的其他缺點,「太空艙」就「space capsule」這個詞義而言常用性似乎也不如「太空囊」。--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21日 (日) 02:37 (UTC)[回覆]
就此理由,我會擔心很多人不明白「太空囊」指什麼(某種?),太空艙至少有個概念,但這可能是地區、時代或者其他常用性因素,一些早期或繁體報道中有稱太空囊的。我有擔心「太空囊」被聯想和也定義為那種類似氣囊的半球形穹頂建築,但沒能找到來源支持該想法。--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21日 (日) 08:12 (UTC)[回覆]
應該不至於,「太空艙」一般也不會讓人想到船舶的那個「艙」,有個類似的案例:「Space Shuttle」和「太空梭」,後者的「梭」也是直譯的,但在正文中加以解釋其定義即可。
「氣囊的半球形穹頂建築」是指類似「BEAM」那種充氣式的航天器嗎?那個好像已經有可靠的譯名了,叫「充氣式太空艙」([17]),「太空囊」跟「充氣式太空艙」兩個不管字形和定義都差挺遠的,無需擔心混淆問題,需要擔心的反而是如果把Space Capsule的譯名定成「太空艙」後會不會和「充氣式太空艙」混起來,前者具備再入能力,而後者要是屬於「太空艙」(space capsule)的一種是不是也要具備再入能力?但「BEAM」又明顯沒有。--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21日 (日) 19:15 (UTC)[回覆]
(:)回應從個人感覺來說,「太空艙」應該是硬的,能不能返回不一定;而「太空囊」應該是軟的,肯定返回不了。--Ma3r鐵塔2024年4月21日 (日) 22:43 (UTC)[回覆]
但官方譯名已經是「充氣式太空艙」了,所謂「個人感覺」過於主觀,恐難為證,就字面意義上來說「太空艙」指的是所有可以在太空運行的艙段。--Belarus101留言2024年4月21日 (日) 23:59 (UTC)[回覆]
(:)回應:那就是說,「太空囊」容易讓人誤解為「充氣式太空艙」唄。「個人感覺」不是要證明什麼,是說容易被誤解。如果用一個詞,又不常用,又沒有定義,又容易讓人誤解,而優點只是跟英文單詞對應得好。這應該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吧?--Ma3r鐵塔2024年4月22日 (一) 05:44 (UTC)[回覆]
另外總的來說上述討論也只有來源說「space capsule」的中文是「太空艙」,目前為止我還沒看到有一條用中文說「太空艙」的定義是什麼,那「太空艙」不就變成純翻譯詞了嗎?
還有這幾條([18](把天和稱為「1:1模擬太空艙實物」)[19][20][21](其首個太空艙「曙光」號)[22]),目前能證明限定「太空艙」範圍的文章不多,但可以證明「太空艙」不屬於space capsule的倒是不少(之前的「宇宙飛船」問題也差不多,見於先前討論
如果這個概念是只存在於英語裏的那就根本不該嘗試去將它強譯成中文,乾脆保持重定向然後斷開和space capsule的跨語言連結更好。--Belarus101留言2024年4月22日 (一) 00:08 (UTC)[回覆]
我不是說充氣式航天器。是本能認為科幻作品中那種月面穹頂建築,外形像外太空中的氣囊,以及以前沒聽過太空囊這種譯法。我感覺「太空囊」可返回是合適的,囊比較軟,有緩衝和降落機制的意思,保護內容物。
不太懂「純翻譯詞」概念,如果翻譯用一個類似概念的詞作為譯法,而非新創一個精準概念,我也可接受,條目按中文解釋、與密切關係的英文詞源鏈上。感覺中文下廣義的太空艙可指封閉或非封閉的艙室,英文的space capsule僅封閉的。--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22日 (一) 00:49 (UTC)[回覆]
我說的就是「新創概念」這一點,早在互動客棧這一大坨之前我就已經和@Ma3r討論過space capsule這個詞要怎麼翻,最後沒有共識,就目前來看以上所有譯法除了「太空膠囊」這種照搬原文的之外基本沒一個能很好對應的,但直譯又很唐突,剩餘的不是範圍太寬就是範圍太窄,那麼改名根本毫無意義,「載人飛船」已經是這幾個里最接近space capsule的一個了,至少不包括空間站艙段還是探測器這些雜七雜八的,如果它都對應不了space capsule那其他名稱更沒理由能對得上。--Belarus101留言2024年4月22日 (一) 02:00 (UTC)[回覆]
可以具體說一下「那種月面穹頂建築」具體是指什麼樣的建築嗎?如果不是充氣式的話一般也不會被混淆。另外「囊」未必比較軟,比如「膠囊」和「時間囊」,如果前兩者不會產生什麼誤解的話那「太空囊」應該也不會。
就像沒人會認為「太空梭」是在太空用的梭子,「空間站」是設在太空中的車站一樣,哪怕字面上可能存在誤解的可能,在正文中加以解釋即可。何況「太空艙」這個名字同樣也存在誤導的可能性(「艙」字會讓人聯想到載人航天器和空間站,但「space capsule」的定義與此無關,這點之前的討論中已經多次提到過了)。
既然英語原文用的是「space capsule」,而中文欠缺這樣的概念,個人認為還是需要尊重一下英語原本的譯法吧。--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22日 (一) 13:31 (UTC)[回覆]
您可以參考遊戲planetbase中的建築[23],這是我對太空囊一詞的第一印象,這通常也是充滿空氣的。此處的「軟」我理解為緩衝,而不是外殼很有彈性。梭外形與船有點像的,讀音也有速度感,是個不錯的翻譯;空間站確實可以是個站台。我覺得太空艙和太空囊不分伯仲,如果直譯加分就後者;艙更有意譯的成分,其實我覺得太空艙的譯法在近些年更為常用。--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22日 (一) 17:01 (UTC)[回覆]
主要是如果連官方機構都認為空間站艙段和BEAM這種「充氣式太空艙」屬於太空艙的話,「太空艙」這個詞就有點濫用,不適合再拿去對應「space capsule」了。後者的定義不包括這兩者,因為顯然它們既不小型也沒有再入能力。而且太空中的艙段為什麼不屬於「太空艙」這種文字遊戲說實話對普通人也很繞,個人認為甚至更甚於「太空囊」中的「囊」帶有的誤導性。
現在參與討論的人數好像也不夠多,不如暫時先使用英文名?在有什麼大家都能接受的譯名方案之前先用原文名維持一下(類似日語版Quasi-star的處理方式)。--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23日 (二) 02:36 (UTC)[回覆]
( ✓ )同意使用英文標題。目前看,所有非描述式標題,各有各的問題,很難達成一致。所以,似乎只有描述式標題和英文標題兩種選擇了。--Ma3r鐵塔2024年4月23日 (二) 03:09 (UTC)[回覆]
(+)強烈支持使用原名。「Wikipedia発の変な天文用語の発生を防ぎたく」這話說得很對。——  桁霽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苦辛 🇹🇱   2024年4月23日 (二) 08:53 (UTC)[回覆]
我支持用中文名、反對原名,NC:USECHINESE,中文文獻根本不會用這個原名。基礎條目為由我不認同,基礎條目列表無中文共識、經常變化,1000 articles剛加了蘇聯、刪了文化大革命。說起來,Space capsule目前是meta:10000 articles而非1000。又例如escape velocity-宇宙速度#逃逸速度,如果為了「基礎條目」而拆成獨立條目、不改變內容,等於墨守陳規。--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23日 (二) 09:12 (UTC)[回覆]
(:)回應:大家都知道英文標題和描述式標題不好,但這是沒有辦法的選擇,應當屬於「如果不存在中文翻譯的名稱」的情形。其它標題目前沒有一個爭議小的,而「不好的標題」好歹算是可以勉強接受。另外,您看看維基百科:基礎條目第一句就可以知道,基礎條目是「所有維基百科都需要有的」,而且包括一到五級。--Ma3r鐵塔2024年4月24日 (三) 01:27 (UTC)[回覆]
(+)支持:不合併情況下用英文名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法,總比亂起名字好。--Belarus101留言2024年4月23日 (二) 20:53 (UTC)[回覆]
完成:目前還在參與討論的好像只有我們幾個了,4票>1票,我就先把條目名稱給改了(也方便恢復原本的《載人飛船》條目),如果將來還有更好的名稱提議到時候再開改名討論也不遲。--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24日 (三) 01:00 (UTC)[回覆]
支持,我把 Space Capsule 移動至 Space capsule 了,因為它不是專有名詞,capsule首字母小寫為宜。但我移動後似乎與其他語言版本連結自動斷開了,@Hank2530君可輔助重新連上嗎?——  桁霽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苦辛 🇹🇱   2024年4月24日 (三) 07:00 (UTC)[回覆]
(:)回應:從英文翻譯過來,再斷開跟英文的連接,這是何道理?如果您主張乾脆沒有文章跟英文對應的話,再次提醒:這個條目是「維基百科:基礎條目」,屬於「所有維基百科都需要有的一系列條目」。--Ma3r鐵塔2024年4月22日 (一) 05:51 (UTC)[回覆]
同意「太空艙」和「宇宙飛船」兩個名稱不合理的部分,二者都已經被嚴重濫用,且這種濫用甚至體現在官方機構文章的用語中,某種意義上已經是「規範化的濫用」。但(-)傾向反對合併至其他條目,條目本身就是英維翻譯過來的,不保留也是提刪而非合併。--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22日 (一) 13:13 (UTC)[回覆]
(:)回應:是的,很容易想到是那種在太空展開的氣囊結構。--Ma3r鐵塔2024年4月21日 (日) 22:37 (UTC)[回覆]
載人飛船、貨運飛船都是宇宙飛船,載人飛船也可運貨或無人飛行。宇宙飛船=汽車,載人飛船=客車?--YFdyh000留言2024年4月20日 (六) 08:40 (UTC)[回覆]
「Space capsule」指的是具備返回能力且沒有機翼的小型航天器,包括了載人飛船、可返回的貨運飛船以及返回式衛星,載人飛船是其中具有載人能力的一種。--Hank2530留言2024年4月20日 (六) 12:18 (UTC)[回覆]

似乎找到了權威信源將 Space capsule 翻譯為「太空艙」的例子[編輯]

中國國家航天局2006年時轉載了人民日報的一篇關於印度返回式航天器的報導,其中將項目名「Space-capsule Recovery Experiment,SRE」翻譯為「太空艙回收試驗」。中文維基百科的太空艙返回實驗應該是參考了這樣的翻譯,對應英文條目「Space Capsule Recovery Experiment」。此外,中國載人航天編譯過一篇《印度空間研究局首次展示載人飛行太空艙》。供諸位參考。——  桁霽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苦辛 🇹🇱   2024年4月24日 (三) 09:3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