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聯邦儲備系統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聯邦儲備系統屬於維基百科社會科學主題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經濟學專題 (獲評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經濟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經濟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美國專題 (獲評未評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美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美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刪除了關於《貨幣戰爭》一節的內容[編輯]

被刪除文字:「這個說法現在遭受質疑,在《貨幣戰爭》中認為美聯儲被國際金融界的巨頭所把持」。 沒有必要在這裏顯示一些小說體裁的書籍中的弔詭式觀點。 關於《貨幣戰爭》一書內容嚴肅性的認識可以因人而異,但是對於「誰擁有美聯儲」這個問題而言,以《貨幣戰爭》的觀點為依據並不恰當。—114.148.167.28 (留言) 2009年4月28日 (二) 16:35 (UTC)[回覆]

請求完善[編輯]

能不能加上一個說明,就是真正的美聯儲發行貨幣的流程,比如,美國政府必須通過債務向美聯儲「借錢」,那麼美國政府需要向美聯儲支付利息嗎?有沒有一些數字,比如從美聯儲成立到現在,每年美國政府借了多少錢?支付了多少利息?謝謝!

【爭議】一段近乎胡說八道[編輯]

聯邦聯儲系統的爭議從來不斷,但此段落不去介紹這些實際存在的爭議,反而充滿與事實不符的捏造內容。

  • 此段敘述將聯邦儲備委員會與各個聯邦儲備銀行董事會混為一談,甚至有儲備委員會主席是由紐約儲備銀行董事會「實際上決定」這樣驚世駭俗的說法。
  • 事實上,儲備委員會任命完全與各聯邦儲備銀行無關。反倒是各聯邦銀行的9名董事中,要有3名由儲備委員會任命。本段敘述完全顛倒權力關係。
  • 即使在每個聯邦儲備銀行中,任何金融機構即使佔有再龐大股份,也無法以此操控剩餘6名董事的選舉。因為聯邦儲備銀行內各股東(即各個金融機構)的表決權是每股東一票,與股份比例無關。
  • 事實上,各個金融機構在聯邦儲備銀行中的股份比例,是按照法律確定的。各個金融機構根本無法自行決定出資比例,而是必須要按照自身資本多寡義務地承擔相應的出資額。所以本段敘述中列舉的大量股本信息毫無意義,最多只能說明各個商業銀行在市場上的資本規模大小而已。
  • 進一步,即使這6名由金融機構股東選舉的董事,充其量只有3人可以直接來自金融機構的代表(而且除非特殊情況,不會來自同一機構),剩餘3人則不得從銀行的董事或職員中產生。
  • 更何況,與總統提名國會任命的聯邦儲備委員會相比,各聯邦儲備銀行董事會職權甚小。前者才是聯邦儲備系統的主導者,後者多數時候只是前者的政策執行機構。
  • 事實上,防止聯邦儲備系統受商業機構、利益集團乃至政治勢力的過度影響,恰恰是1913年立法者所最為重視的因素之一,也是現今聯邦儲備系統結構如此複雜的原因。
  • 至於後邊段落中各大銀行在大型商業公司中的董事人數等等,則完全與聯邦儲備系統無關(非金融機構不得入股聯邦儲備系統)。

上官大夫留言2013年6月29日 (六) 04:58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聯邦儲備系統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17日 (一) 18:08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聯邦儲備系統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6月13日 (三) 04:11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