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六四事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六四事件

香港在2013年舉辦的維園六四燭光晚會活動,這一年同時也是六四事件第二十四週年。
香港在2013年舉辦的維園六四燭光晚會活動,這一年同時也是六四事件第二十四週年。

六四事件又名八九民運天安門事件,在歐美國家則多是以天安門廣場抗議來形容這次事件。狹義上的六四事件是指發生在1989年6月3日晚上至6月4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與試圖阻止部隊行進的民眾在北京市天安門廣場附近與道路沿線爆發的流血衝突,也因此此次事件又被民運人士稱作「六四屠殺」或者是「天安門大屠殺」。而廣義的來說六四事件則可以是指從1989年4月開始,由學生所主導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所發起長達兩個月的學生運動,並且之後獲得廣泛民眾的支持並進而引發了全國性的示威遊行活動。但這次活動也造成中國共產黨領導高層在意見上的分歧,最後由強硬派領導高層最決定實施戒嚴並派遣軍隊前往廣場以武力進行鎮壓,之後在許多民眾死傷與流亡以及部分軍人傷亡後示威活動宣告結束。

在實施清場後中國政府開始大規模逮捕示威民眾以及行動的支持者,同時也開始鎮壓其他在中國各地舉辦的抗議活動,而有關國內警察和安全部隊的裝備也獲得了加強。中國政府也禁止外國記者將有關事件的照片與採訪影像紀錄傳往國外,並且嚴格控制中國內部新聞媒體對於事件的相關報導。之後趙紫陽被迫離開中國共產黨領導高層並且改由江澤民替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與此同時許多被視為同情抗議人士的官員則遭到降級或者肅清作為懲處,包括原政治局常委胡啟立等。而這次政治變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經濟改革開放政策被迫暫緩,並且一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才獲得恢復。中國政府在態度上譴責這次抗議活動是意在顛覆共產黨的領導的「政治動亂」,並且禁止一切形式的討論或者有關事件的悼念行動;也由於中國政府始終並沒有提供更多資料的緣故,這使得六四事件在許多部分仍然是未知或者未經證實,其中光是死亡人數範圍的估計便從數百人到數千人都有。而國際間在事件發生後則廣泛譴責中國政府以武力對付示威群眾,同時許多西方國家政府決定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和武器禁運政策。



特色傳記

李鵬(1928年10月20日—2019年7月22日),原名李遠芃中國四川慶符(今屬高縣)人,祖籍湖北麻城,出生於上海法租界。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水力發電系,高級工程師。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第十三至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先後任電力工業部部長、國家教育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重要職務。

1989年5月19日,在「六四事件」前夕,國務院總理李鵬在電視上發表措詞強硬的「五.一九講話」,引起首都廣大的大學生的不滿,聚集在天安門廣場上示威的大學生們,表示更加強烈的抗議。期間李鵬極力主張出動軍隊進行武力鎮壓大學生,並簽署戒嚴令。李鵬在此期間,曾多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主張實行武力戒嚴,李鵬成為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中,下令血腥屠殺天安門廣場大學生們的策劃人和總指揮。前中共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表示「六四事件"是部分中共元老們與當時的總理李鵬向總書記趙紫陽發起的一場軍事政變。隨後,召開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江澤民當選總書記,李鵬仍為中央政治局常委。1993年李鵬連任國務院總理時有210張反對票,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是實屬少有。

分類

維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