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淡江大學學生會正副會長補選爭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蔡博藝競選團隊文宣

淡江大學第二十屆學生會長正副會長補選爭議,為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中國大陸留學生蔡博藝登記參選而引起的爭議。

背景[編輯]

淡江大學將於2014年9月中旬選出新任學生會會長、副會長,主持選舉的機構是「淡江大學中央選舉委員會」(簡稱「中選會」),有兩組(每組三人)參與競選。蔡博藝亦報名登記參選。

國籍爭議[編輯]

2014年8月,組織方公示候選人名單。與往屆學生會選舉不同的是,候選人資料中首次加入國籍資訊[1]

蔡博藝所在的1號候選人的信息如下[1]

蘭陽校區候選人 淡水校區候選人 會長候選人
姚遠鳴 張國軒 蔡博藝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資訊創新與科技學系二年級 法國語言學系三年級 大眾傳播學系四年級

這引發了台灣社會關於人權國家安全之間矛盾的爭議。[2]

法規爭議[編輯]

1號候選人團隊方面聲稱淡江大學中選會沒有公佈所謂新的選舉法規,而且有意拖延1號候選人確認新選舉法規的時間。[3]

中組會方面在9月15日的記者會上對1號候選人團隊的疑問作出解釋:中選會首先承認103年的選罷法即新的選舉法規,立法過程經過學生議會三讀通過絕對合乎規範,只是行政過程中有疏失,導致網站上遲遲未公佈103年的版本。[4]

選舉暫停[編輯]

面對新舊選舉法規不同導致的爭議,淡江大學中選會於2014年9月15日11時30分左右召開記者會表示,因為法規爭議,將解散學生會底下的中選會,並停辦原定在本周開始的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選舉,待相關法規符合程序後再另行補選。

按照原計劃,2014年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選舉的兩組候選人於2014年9月15日中午12時進行政見發表會。在淡大中選會作出此一宣佈後,2號候選人簡單表示,不會採用任何手段抗議,將用理性和平的態度與中選會溝通並等待後續通知。而1號候選人蔡博藝一方則與中選會陳彥甫一方爆發衝突,從媒體的照片來看,蔡博藝一方阻擋學生會的學生離開,過程中蔡博藝並倒地。

面對這一衝突事件,校方召來警察處理。蔡博藝和陳彥甫原本互控對方妨害自由傷害罪,到派出所後雖都未正式提出控告,但皆表示保留提告之權利。[6]

重新選舉[編輯]

10月14日,重新抽籤。蔡博藝指出,由於她遺失了學生證,中選會原本答應可以用臨時學生證登記,並在登記表上蓋章確認,也收了她的選務袋和保證金;但在開始抽籤時,中選會又以她未完成登記為由拒絕讓她參加抽籤,排除了她的參選資格。

各方反應[編輯]

官方意見[編輯]

淡江大學校方表示,學生會長的選舉由學生自治的中央選舉委員會辦理,校方不會對其進行干涉,校方也沒有規定陸生不能參與學生會長選舉。[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表示對陸生參選學生會一事樂觀其成,但是指出:選舉公報登載兩岸學生的「國籍」,不符《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以戶籍區分兩岸人民身分的作法。

支持意見[編輯]

太陽花學運意見領袖陳為廷於2014年8月10日在其個人Facebook上發文,公開表示支持蔡博藝的參選。他認為,不應該因為蔡博藝的身份,就想當然地與中共建立聯繫。並且認為,台灣應該採取的作法不是反民主地禁止或歧視中國大陸學生參選,而是讓更多大學生參與學生會選舉,這樣也會挑起更深入的政治辯論。校園學生會選舉從來不是「去政治」的,深刻的政治辯論才是真正防禦保壘。[7]

太陽花學運領袖之一林飛帆也對蔡博藝參選表示支持:

台灣著名政論家林保華也撰文支持蔡博藝參選淡江大學學生會長。

六四事件領導者之一的國立清華大學教授王丹表示對蔡博藝參選的支持。8月18日,他說:「如果今天,擔心參選學生的意識形態而限制他/她的權利;如果我們不讓學生自己選擇,而直接在法律上就限制了某種立場;本質上說,這跟當年臺灣民主運動反對的對象,又有什麼區別呢?為了防範未來的危險,而把現在的開放、多元的體系限制住,這不是因噎廢食嗎?……如果你真的擔心蔡博藝當選會侵害到臺灣的主體性,何不乾脆自己積極站出來參選呢?……消極的防守,往往是把自己困死在壕溝裏。」[8]

民主進步黨新北市長參選人游錫堃8月13日表示,應該給蔡博藝鼓勵。[9]

8月13日上午,國立臺灣大學教授范雲在Facebook發文支持蔡博藝參選,「校園選舉是學生權,有學生身分就該有學生權(十八歲學生目前依法還沒有投票權,但可以參與校園民主)」;她說,她認識蔡博藝,「這麼優秀的一位女同學參選學生會長,無論是陸生或台生,也許不只對淡大校園有利,將來還有機會救台灣呢!」但范雲發文後,國立政治大學教授黃錦容隨即在Facebook抨擊范雲:「范雲不是腦殘,也不是廢師。范雲與一票國立大學體系的指導老師、插花老師、敲鑼打鼓老師所形構成的密閉隔絕體系,難怪公投盟獨派體系從頭至尾的被排除在決策幹部圈內。黃國昌與王丹正是國共(兩黨)合作合體的兩個高級經理幹部,范雲只是退化被納入黨國體系的次要三流配合演出的腳色而已。」同日下午,范雲在Facebook回應,她支持蔡博藝的文章被轉貼時,有人罵她「妖言惑眾」,還有人問她「耶魯大學的學生會可以讓外國人參選嗎?」她回答,民主就是成員的自我治理,成員的邊界在這個學生權範圍裏非常清楚,「耶魯大學的學生會當然可以讓外國籍的學生參選,而且還有人當選過會長(至少在我唸書期間的研究生學生會出現過)。我在耶魯大學時,作為一位非美國籍學生,也是那裏的研究生工會成員。不知道國籍和學生校園民主參與,何時有了互斥關係? (難不成耶魯大學要限制所有和美國有緊張關係的國家的學生,都不准參與校園民主嗎?這限制起來,國家數目應該也不少吧?)」[10]

10月15日,銘傳大學教授孔令信支持蔡博藝參選,認為「顯然在校園中,還是有人不太能夠接受陸生參選甚至有可能當選的事實」,並批評淡大學生會與補選委員會「遊戲規則一變再變……看來都是在依法處理,卻無法以法服人、以理服人」[11]

反對意見[編輯]

太陽花學運領袖之一的福爾摩鯊會社社長劉敬文(妖西)堅決反對蔡博藝參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妖西表示,「台灣夠民主到校園自治足以抵抗中共的威脅」這種說法過於天真,如果開放中國大陸學生參選,對中共來說這便又多一個滲透的破口,這破口可能會一步步從私立大學一直到像台大、政大等國立大學,改變生態的結構,最後影響台灣人對於中共的認知。[9]妖西表示,選舉本來就有共識,像是誰可以投票、誰可以被選舉;但有國家安全作為前提,這就不是民主問題,把前提和問題併在一起看會很危險;不然,候選人就不用有戶籍規定,投票的人也不用設門檻了。[12]

其他意見[編輯]

2014年8月17日,《聯合晚報》的〈午後熱評〉評論:「從浙江來的小女生蔡博藝,參選淡江大學學生會長補選,挑動了台灣一根已沉了很深的神經:『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這個聲浪來自學運界裏的台獨派,他們深怕:此例一開,台灣所有大學都會被陸生插旗成功。這個邏輯多麼耳熟?福爾摩鯊會社社長妖西說,『如果開放給中國籍學生選』,『對中國來說這便又多一個滲透的破口』,最終滲透到台大、政大這樣的國立大學,最後影響台灣人對於中共的認知。蔣介石地下有知,一定甚感安慰:『小心匪諜』的政治宣傳,半個世紀後,竟還留在『台獨分子』的骨子裏。」[13]

2014年8月21日,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姚人多評論,蔡博藝參選淡江大學學生會長這件事證明,台灣獨立運動極度脆弱,「它像是雞蛋一樣,表面上看來沒有縫隙,可是只需稍加用力,這個圈子的內部紛爭與矛盾便會公諸於世」;他還說,蔡博藝參選一事至少反映台灣獨派內部三個頗為嚴重的問題:㈠獨派內部的猜忌;㈡民進黨不見了;㈢獨派內部對於「中國到底是什麼」,也缺乏明確的共識[14]

改編作品[編輯]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大陆女生参选台湾学生会遇阻:我对民主不失望. 鳳凰網. 2014-09-22 [2014-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4) (中文(簡體)). 
  2. ^ 2.0 2.1 特写:陆生角逐台湾学生会长的风波背后. BBC中文網. 2014-08-30 [2014-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2) (中文(簡體)). 
  3. ^ 解釋法規不在我 蔡博藝轟:什麼邏輯. 蘋果日報. 2014-09-04 [2014-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7) (中文(繁體)). 
  4. ^ 淡江選舉喊停校外爆衝突 蔡博藝落淚. 蘋果日報. 2014-09-15 [2014-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8) (中文(繁體)). 
  5. ^ 學生會正副會長停止辦理補選. 《淡江時報》第938期. 2014-09-15 [2014-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3) (中文(臺灣)). 
  6. ^ 台湾淡江学生会长选举因推迟爆发冲突. BBC中文網. 2014-09-15 [2014-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8) (中文(簡體)). 
  7. ^ 大陆女生在台参选学生会长,陈为廷力挺. 德國之聲. 2014-08-11 [2014-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8) (中文(簡體)). 
  8. ^ 王丹. 王丹:不爽蔡博藝的,應當自己出來選. 台灣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2014-08-18 [2015-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臺灣)). 
  9. ^ 9.0 9.1 史上头一遭! 陆生在台湾参选学生会长. 德國之聲. 2014-08-16 [2014-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8) (中文(簡體)). 
  10. ^ 風傳媒. 陸生選淡江學生會長 學界槓上. 風傳媒. 2014-08-13 [2014-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9) (中文(臺灣)). 
  11. ^ 孔令信. 淡大補選 何需鎖門. 台灣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2014-10-15 [2014-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2) (中文(臺灣)). 
  12. ^ 林雨佑. 陳為廷挺中生選學生會長 妖西批天真. 新頭殼. 2014-08-13 [2014-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1) (中文(臺灣)). 
  13. ^ 午後熱評. 這場選舉…民主慶典或悲歌?. 聯合晚報. 2014-08-17 (中文(臺灣)). 
  14. ^ 姚人多. 獨派間的信任感如雞蛋般脆弱. 《新新聞》第1433期〈姚人多專欄〉. 2014-08-21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