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鬼界破火山口

座標30°47′N 130°19′E / 30.79°N 130.31°E / 30.79; 130.3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鬼界破火山口的位置
薩摩硫黃島硫黃岳

鬼界破火山口(日語:鬼界カルデラ)位於薩摩半島以南約50公里處的大隅海峽,是一處破火山口海底火山[1],直徑約20km[2]。附近的薩摩硫黃島被指定為A級活火山。薩南群島北部的薩摩硫黃島竹島相當於其北部外輪山。破火山口中央海底有着由單一火山口形成的世界最大級規模的火山穹丘[3]。穹丘現在仍在噴出火山氣體氣泡[2],可以推測地下存在岩漿房[3]。薩摩硫黃島被指定為A級活火山

鬼界破火山口曾發生過多次超大規模的噴發,其中約7300年前的大規模噴發,是近1萬年內世界最大規模的噴發。此次噴發的火山碎屑流到達九州,那裏的繩紋文化可能因此毀滅[3]。近年有研究報告,在屋久島、口永良部島、大分縣、德島縣等地,都發現有隨噴發而發生的海嘯的痕跡[4]

地形[編輯]

破火山口呈東西約21 km、南北約 18km的橢圓形,有兩重,內側的破火山口是約7300年前噴發形成的,外側的破火山口在此之前形成的。破火山口底部水深400-500m。海底海底火山眾多,地形起伏明顯。竹島、硫黃島作為破火山口的外輪山浮出海面。硫黃島的硫黃岳、稲村岳、以及昭和硫黃島日語昭和硫黄島為後破火山口火山,外輪山的矢筈岳、硫黃島西部的平坦地帶為先破火山口火山。硫黃島東南方向的中心部付近海底較高,推測是後破火山口火山活動形成的中央火口丘。其中一處淺灘高於海平面,由三個岩礁組成。神戶大學等研究團隊於2016年至2017年進行了海底調査,確認了直徑約10km、高約600m、體積約40km3的火山穹丘[2][5]

主要歷代噴出物[編輯]

幸屋火山碎屑流(紫)和K-Ah火山灰(黃)的分佈。在九州南部、東部、四國本州瀨戶內地方以及和歌山縣堆積達20cm以上,甚至東北地方以及朝鮮半島南部也有分佈。
  • 約96萬年前
  • 約63萬年前
    • 小瀬田火山碎屑流(Ksd):屋久島種子島有厚達10m以上的火山碎屑流堆積層分佈。根據其分佈範圍和鋯石推測,可能來自於鬼界火山[6]
  • 約14萬年前
    • 小アビ山火山碎屑流(Kab):分佈在硫黃島和竹島的流紋岩質火山碎屑流。竹島厚20-100m,硫黃島厚數米-50m,噴發等級可能達到VEI-7。最下層有浮石下落層,下部的火山碎屑流堆積物溶結嚴重。
  • 約9萬5000年前
    • 長瀬火山碎屑流:包含浮岩的流紋岩質的火山碎屑流堆積物。含有大量非溶結的火山灰
    • 鬼界葛原火山灰(K-Tz):長瀬火山碎屑流捲起形成的同熔結凝灰岩火山灰。從九州地方到關東地方都有分佈,與長瀬火山碎屑流合計總體積約150km3(138km3 DRE。DRE:緻密岩石當量)。
  • 約1萬6000-9000年前
  • 約9000-7300年前
    • 長浜溶岩流(NGH):構成硫黃島西部平坦部的流紋岩質溶岩流日語溶岩流、從海平面開始層厚達80m以上。下部有發達的垂直、粗大、不規則的柱狀節理
  • 約7,300年前(經校正)
    • 船倉(幸屋)落下浮石(K-KyP):體積約20km3(12.8km3 DRE)。
    • 船倉火山碎屑流
    • 竹島(幸屋)火山碎屑流(K-Ky):體積約50km3,其特徵為分佈廣而薄。這種分佈特徵的火山碎屑流被稱為low-aspect ratio pyroclastic flow,類似的還有如阿蘇4-鳥栖火山碎屑流陶波火山碎屑流[7]
    • 鬼界アカホヤ火山灰日語鬼界アカホヤ火山灰(K-Ah):幸屋火山碎屑流同熔結凝灰岩空落相沉積。體積在100km3以上(與幸屋火砕流合計在84km3 DRE以上)。日本國內廣泛分佈在宮城縣以南[8]。有報告稱已在種子島、屋久島確認多次與火山噴發同時發生的地震的痕跡[9]
    • 合計總體積約170km3以上(96.8km3 DRE)[注 1][10][2]
  • 約7300年前以後(後破火山口火山)
    • 約6000年前-現在
      • 硫黃岳火山:由流紋岩質的火山穹丘群構成的多次形成火山。
    • 約3900-3200年前
      • 稲村岳火山:雖然長得像單次形成的火山渣錐,但實際上是由玄武岩質的火山渣錐、溶岩流構成的複式火山

有史以來的火山活動[編輯]

  • 1934年-1935年:硫黃島以東約2km處海底噴火,形成了直徑約300m、標高約50m的昭和硫黃島日語昭和硫黄島
  • 1936年和1988年:觀測到薩摩硫黃島的硫黃岳的噴發柱
  • 1999年-2004年:薩摩硫黃島的硫黃岳斷斷續續的噴火。

調査研究史[編輯]

昭和初期,地質學家松本唯一在附近島嶼調查時指出,此地存在巨大的破火山口,並以鬼界島命名為鬼界火山[11]。1943年,學術界提議將其命名為鬼界破火山口[12]。1976年證實,被稱為アカホヤ日語鬼界アカホヤ火山灰地層源於這個破火山口[13]

2016年至2017年進行的海底調查結果顯示,海底存在一個直徑約10km、高度約600m、體積約30km3的巨大火山穹丘,並且活躍的噴發活動仍在持續。

2018年,傑尼斯的演員兼歌手瀧澤秀明與神戶大學海底探索中心合作進行了一次水下地形調查,揭示了世界上最大級的巨型火山穹丘的結構。瀧澤秀明在海洋潛水時收集的岩石分析表明,鬼界破火山口正下方的岩漿有可能成為巨大破火山口的源頭並噴發[14]。一同進行調查的NHK為其製作了名為滝沢秀明の火山探検紀行 巨大カルデラの謎に迫る的紀錄片[15],並在英國自然網絡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署名。[16]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的廣域海底研究船「かいめい日語かいめい」號於 2021 年投入使用,能夠比神戶大學的訓練船深江丸日語深江丸」號探索更深的海底結構。[3][17]

日本地質公園[編輯]

2015年9月4日,三島村、鬼界破火山口地質公園日語三島村・鬼界カルデラジオパーク認定為「日本地質公園[18][19]

腳註[編輯]

注釈[編輯]

  1. ^ 有的資料顯示噴發時間為6300年前,這是未經校正的14C年代。一般認為,這次火山噴發,毀滅了日本西部,特別是九州從史前到繩紋時代初期的文明。也有一種理論認為,人們通過遷移到沒有火山灰的地區尋找食物而沒有滅絕。

出典[編輯]

  1. ^ 鬼界カルデラ総合調査<研究紹介<海域地震火山部門<JAMSTEC. www.jamstec.go.jp. [2022-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6). 
  2. ^ 2.0 2.1 2.2 2.3 鬼界カルデラに特大の溶岩ドーム 超巨大噴火後に形成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朝日新聞デジタル日語朝日新聞デジタル(2017年3月31日)2020年8月18日閲覧
  3. ^ 3.0 3.1 3.2 3.3 海底巨大火山 浮かぶ全貌/鬼界カルデラ、マグマを調査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日本経済新聞』朝刊2020年8月6日(サイエンス面)2020年8月18日閲覧
  4. ^ 山田昌樹、藤野滋弘、王宇晨、楠本聡、前野深、佐竹健治. [講演要旨]徳島県田井ノ浜の沿岸低地で見つかった鬼界カルデラ噴火による津波堆積物と数値シミュレーション (PDF). 歴史地震 (歴史地震研究會). 2020, (35): 276 [2021-10-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1-15). 
  5. ^ 巽好幸; 鈴木桂子; 松野哲男; 市原寛; 島伸和; 清杉康司; 中岡玲奈; 中東和夫; 滝沢秀明; 林和輝; 千葉達朗; 清水賢; 佐野守; 井和丸光; 両角春壽; 杉岡裕子; 山本揚二朗. Giant rhyolite lava dome formation after 7.3 ka supereruption at Kikai caldera, SW Japan. 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2018-02-09, 8 (1): 1–9 [2018-02-09]. doi:10.1038/s41598-018-21066-w. 
  6. ^ 6.0 6.1 伊藤ほか. 屋久島に分布するテフラのU-Th-Pb年代測定から推定された鬼界カルデラの活動史. 第122年學術大會(2015長野)セッションID:R3-O-4 (日本地質學會). 2015 [2017-05-08]. doi:10.14863/geosocabst.2015.0_107. 
  7. ^ 藤原誠; 鈴木桂子. 幸屋火砕流堆積物及びその給源近傍相のガラス組成と堆積様式. 火山. 2013, 58 (4): 489–498. doi:10.18940/kazan.58.4_489. 
  8. ^ 町田洋, 新井房夫. 南九州鬼界カルデラから噴出した広域テフラ―アカホヤ火山灰. 第四紀研究 (日本第四紀學會). 1978, 17 (3): 143–163. ISSN 0418-2642. doi:10.4116/jaqua.17.143. 
  9. ^ 成尾英仁, 小林哲夫. 鬼界カルデラ,6.5ka BP噴火に誘発された2度の巨大地震. 第四紀研究 (日本第四紀學會). 2002-08, 41 (4): 287–299. ISSN 0418-2642. doi:10.4116/jaqua.41.287. 
  10. ^ Question #5960. 火山についてのQ&A集. 特定非営利活動法人日本火山學會日語日本火山学会. [2007-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1. ^ 鹿児島灣の特異性」『九州山嶽 第2號』
  12. ^ 藤本雅太郎. 松本唯一先生の論文『九州の四大カルデラ火山』を読む. 熊本地學會誌 (熊本大學). 2007, 146: 2–8. ISSN 0389-1631. 
  13. ^ 火山灰は語る』「Ⅳ 富士テフラの間から発掘された九州の巨大噴火」163頁-208頁
  14. ^ 鬼界海底カルデラ内に巨大溶岩ドームの存在を確認. [202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8). 
  15. ^ 滝沢秀明の火山探検紀行 巨大カルデラの謎に迫る. [202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4). 
  16. ^ 存档副本. [202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7). 
  17. ^ 巨大海底火山「鬼界カルデラ」の過去と現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海洋研究開発機構 2022/04/28)
  18. ^ 日本ジオパークに栗駒など3地域 世界への白山手取川推薦見送り. 47NEWS (時事通信社). 2015-09-04 [2015-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3). 
  19. ^ 三島村・鬼界カルデラがジオパークに 認定の報に大きな拍手. 『読売新聞』. 2015-09-05 [2015-09-05].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 町田洋. 火山灰は語る : 火山と平野の自然史. 蒼樹書房. 1977. ISBN 978-4-7891-1017-4. doi:10.11501/9583350. NDLJP:NDL 77019485. 
  • 松本唯一. 鹿児島湾の特異性. 新島章男 (編). 九州山岳 第2集. 朋文堂. 1942 [2023-10-05]. doi:10.11501/1218621. NDLJP:NDL 4604944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4). 
  • NHKスペシャル「日本人」プロジェクト (編). 日本人はるかな旅2 巨大噴火に消えた黒潮の民. NHKスペシャル. NHK出版. 2001-09. ISBN 978-4-14-080624-1. 
  • 貝塚爽平ほか (編). 日本の地形7 九州・南西諸島. 東京大學出版會. 2001-12. ISBN 978-4-13-064717-5. 
  • 町田洋; 新井房夫. 新編火山灰アトラス - 日本列島とその周辺. 東京大學出版會. 2003-09 [2023-10-05]. ISBN 978-4-13-060745-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4).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