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里西山戰鬥

座標24°47′N 141°19′E / 24.783°N 141.317°E / 24.783; 141.317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踏里西山
韓戰的一部分

Vegas高地的戰壕裏
日期1953年3月26日
地點
京畿道長湍郡長道面梅峴里,馬踏里西山
結果 僵持
參戰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

 聯合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中國 鄭志士 美國 Edwin A. Pollock英語Edwin A. Pollock
美國 Lewis William Walt英語Lewis William Walt上校
參戰單位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120師第358團3個連[1]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5團第1營第2營;陸戰7團第2營;陸戰11團(炮兵團);第1陸戰航空聯隊英語1st Marine Aircraft Wing陸戰隊第1坦克營英語1st Tank Battalion韓國海軍陸戰隊
兵力
3個步兵連[1] 4個步兵營
傷亡與損失

聯合國軍數據:
1,351人戰死
3,631人受傷
4人被俘[2]

中國軍隊數據:
傷亡199人
美國 141人戰死
29人因傷死亡
104人失蹤
701人受傷[3]:101[2]
大韓民國 26人戰死
5人失蹤
97人受傷
中國數據:
1,390人傷亡
25人(被俘)

馬踏里西山戰鬥,美軍稱維加斯突出部戰鬥Battle for Outpost Vegas),是中國人民志願軍韓戰1953年春季反擊戰役中的一次營級「拔點」出擊作戰,殲滅美軍精銳陸戰隊一個步兵營。[1]

戰前[編輯]

該山位於韓國戰場地面戰線的最西端,距離臨津江北岸7~8公里。1952年3月,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接受防務,構築了Jamestown防線。1952年7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接替了第63軍的防禦任務,部署在美陸戰1師的當面。[1]1952年12月下旬,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軍部率領主力第118師、第119師北上朝鮮半島峰腰部西海岸,擔負反空降反登陸的志願軍總預備隊任務,防禦陣地由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6軍接防,第120師調歸第46軍擔負第一線守備作戰。

美陸戰1師在聯合國軍主抵抗線(main line of resistence,MLR)以北1-2km範圍內守着很多前哨高地。Vegas高地(即馬踏里西山,058高地),Reno高地(即梅峴里東南山,057高地)近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防守線,靠後一些的是Carson高地。上述3個高地美方稱Nevada目標群。陸戰第1師陸戰第5團第一營擔負防禦。其中C連防守Reno高地和Carson高地;歸1營指揮的3營H連防守Vegas高地。第1營主力部署在靠後1km的主抵抗線上。第1營東側為第3營的防禦地帶。第2營為陸戰5團的預備隊。支援火力包括師屬炮兵的陸戰第11團第1營、第2營(均為輕榴炮營),第4營(中榴炮營),第1火箭炮兵連;美1軍的軍屬炮兵:第623野戰炮兵營(155榴炮),第17野戰炮兵營C連、204野戰炮兵營B連、158野戰炮兵營(203榴炮)。陸戰第5團配屬了師坦克第1營A連、B連的30輛M46重型坦克和噴火坦克。美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和美國空軍提供即時空中火力支援[4]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0師為了拔除敵方不到百人的連級防禦陣地,部署集中使用了軍、師、團三級炮兵火力:105榴炮23門,38野炮17門,山炮6門,76.2毫米野炮8門,120迫擊炮18門,107化學迫擊炮5門,共計77門。志願軍第358團以第1連進攻梅峴里東南山,第8連進攻馬踏里西山;第3,7,9連為進攻拔點預備隊;第2營與第1營第2連為攻佔後堅守陣地、抗擊美軍反攻的任務。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0師戰前做了大量的前出偵察捕俘,炮兵偵察,隱蔽構築進攻出發坑道等準備。1953年2月,當面美軍察覺到志願軍的進攻準備動向。

戰鬥經過[編輯]

第一夜[編輯]

1953年3月26日0時(北京時間),志願軍進攻部隊誓師出發,秘密潛入屯兵坑道。直射支援炮兵進入戰鬥陣地。1953年3月26日18時整(北京時間),志願軍突然開始炮兵火力準備,轟擊廣闊戰線上陸戰1師1團、5團的陣地,以免美軍識別出真正攻擊目標。一線美軍的12個炮兵陣地與炮兵前哨觀察所有線通信被炸斷。炮火準備的20分鐘時間內,梅峴里東南山美軍陣地平均每秒落下一枚82迫擊炮彈,隨後保持每分鐘1枚迫擊炮彈命中持續到21時。炮火準備10分鐘後,志願軍的23門榴炮與重迫擊炮火力延伸,發射炮彈1,550發轟擊梅峴里東南山與馬踏里西山側後的增援路線與屯兵地帶。

3月26日18時19分,志願軍主攻的第1連與第8連發起了攻擊。美軍戰史記載則為18時10分志願軍358團出動3,500人發起人海衝擊。18時22分,美軍以3個炮兵營的空爆彈覆蓋志願軍集結地域,遮斷攻擊路線,兩個野炮營壓制志願軍炮兵陣地,2個203榴炮營反擊志願軍的壓制火炮。[5]

18時35分與40分,梅峴里東南山與馬踏里西山守軍分別向上級報告表面陣地失守,退入核心坑道。另美軍記載,擔任主攻的志願軍於18時35分攻上了Carson高地,20時10分撤回。19時15分,美軍分別出動1個排與2個班的兵力增援一線,但在途中遭志願軍側射與伏擊,傷亡很大被迫放棄增援。21點27分,美軍出動團預備隊的另外一個排增援陷入火力打擊扯不下來的增援部隊,結果這個排在主抵抗線就遭到志願軍炮火覆蓋,最後抵達056高地時已經損失了70%的兵力。[6][3]

20點30分,志願軍第1連攻克梅峴里東南山中心坑道,斃敵56人,俘敵6人。美方記載梅峴里東南山守軍40人,其中34人陣亡,6人被俘。20時55分,志願軍第8連徹底攻克馬踏里西山,中心坑道口被炸塌,悶死了據守的40餘守軍,另一條輔助坑道內的22名守軍全部陣亡。

22點40分3批次增援的多個建制連隊的美軍通過炮火殺傷地帶,倖存者集中於056高地,阻擋住向縱深發展進攻的志願軍。凌晨3點17分,增援美軍奉命從056高地撤回到主抵抗線。當夜,大批增援美軍(師預備隊的陸戰7團第2營)乘卡車從高浪浦里趕來,準備參加第二日的反攻戰鬥。美軍對第一夜的戰鬥,估計斃傷中國人民志願軍600人,美軍發射10,222發炮彈,估計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射1萬4千發炮彈。

第二日[編輯]

1953年3月27日6時,美軍以火炮,飛機和坦克持續對志願軍陣地輪番轟擊。6時20分,志願軍炮兵對美軍反攻兵力集結地域進行覆蓋打擊。陸戰一師實際上已經放棄了收復梅峴里東南山。上午10時20分,美軍陸戰5團2營D連出動,發起了對馬踏里西山的反攻,至11時10分尚未運動到志願軍陣地前沿就在沿途的志願軍炮火轟擊下失去了戰鬥力。11時20分,陸戰5團2營出動了一個臨時編成的連隊發起進攻。13時30分,陸戰5團3營投入了第三波進攻兵力E連。結果這些兵力均未能通過炮火覆蓋地域前出至馬踏里西山前沿,陸戰5團的機動兵力消耗殆盡。

下午14點30分,師預備隊陸戰7團F連投入進攻,通過了炮火封鎖地帶,掩護了陸戰5團的幾個進攻連隊餘部撤下。16點30分,F連終於前出至馬踏里西山前沿並發起衝擊,在美軍坦克炮火直射掩護下,17時F連越過高地的交通壕向山頂攻擊。堅守馬踏里西山的志願軍第8連第2排傷亡慘重,連指導員與正副排長均傷亡,在27日白天的戰鬥中打退13次進攻,斃傷敵200餘名。

19時,志願軍第9連兩個班接替了第8連第2排守備馬踏里西山的任務。此時,美軍發起了20分鐘火力準備,隨後美軍F連向山頂發起最後進攻,攻至據山頂40餘米處,被守軍與梅峴里東南山上的側射火力打退。F連據守着高地的南側斜面。

27日當夜,美軍飛機反覆轟炸志願軍增援路線。志願軍在陸戰一師當面出動多股小兵力發動夜襲牽制。

第三日[編輯]

28日凌晨3時,美軍F連夜襲突擊山頂,在距離最高處20米處被守軍打退。志願軍第9連第1排換防接管了陣地。

凌晨5時,美軍F連再次發起進攻,並再次被打退,但俘獲了整場進攻戰鬥中的第一名志願軍,這是第9連的一名手榴彈投手。鑑於志願軍依託原來美軍的防禦陣地躲避炮火,美軍決定徹底炸毀高地上的工事。F連回撤500餘米,凌晨6點10分,美軍轟炸機群對馬踏里西山陣地投彈1千多發,共計28噸。[7]

上午9時至11時,志願軍炮火攔截打退了美軍三次營連級進攻。美軍F連在9點15分發起最後一次進攻失利後,餘部奉命後撤。陸戰5團2營E連接替了7團F連的進攻任務。志願軍9連1排守軍奉命撤出山頂,以炮兵火力控制山頂。中午12時5分,美軍E連登上了山頂,至13時55分徹底控制了馬踏里西山,但在志願軍炮火反覆急襲下,此時E連僅剩58人。下午,美軍陸戰5團2營營長Lee少校到馬踏里西山指揮加固防禦陣地,2營F連150人進至高地反斜面戰壕內擔任防禦預備隊,美空軍對志願軍陣地投下23噸炸彈,炮兵發射了3100發重炮彈轟擊。[8]

戰後[編輯]

戰鬥結束後,美軍陸戰5團撤下休整,陸戰7團接替陣地。1953年5月1日,陸戰1師在前線戰鬥一年,全面撤回後方,美陸軍25師接防。Nevada目標群由美25師指揮的土耳其旅接防。1953年5月28日入夜,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0師第358團7個排在迫擊炮以上火炮91門支援下,向駐守梅峴里東南山─馬踏里西山地區(聯合國軍稱之為Nevada目標群)的土耳其旅第1營1個連另2個排發起進攻,全殲守軍。爾後,志願軍第358團擊退土耳其旅23次反攻。戰至29日結束,共斃傷俘土耳其旅900餘人。守住了全部目標,是即馬踏里西山—梅硯里東南山戰鬥

參考來源[編輯]

  1. ^ 1.0 1.1 1.2 1.3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軍事歷史研究部 編,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抗美援朝戰史」附件「抗美援朝戰爭重要戰役戰鬥一覽表」。
  2. ^ 2.0 2.1 1st Marine Division Diaries (PDF). Korean War Project Digital Initiative. Korean War Project. [3 April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4).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auto」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 ^ 3.0 3.1 Hutton, Robin L. Sgt. Reckless: America's war horse. Washington DC: Regnery History. 2014: 75. ISBN 9781621572756. 
  4. ^ 日本陸戰史研究普及會,<韓戰>
  5. ^ Nalty, Bernard C. Outpost War: United States Marines from the Nevada Battles to the Armistice (PDF).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3: 27 [3 April 2015]. ISBN 978-01606763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12-23). 
  6. ^ Meid, Yingling, Lt. Col. Pat, Major James. Operations in West Korea. Washington DC: Historical Division USMC. 1972: 263. 
  7. ^ P. Meid and J. M. YIngling, U.S. Marine Operations in Korea, 1950 – 1953, vol. V.
  8. ^ Lee Ballenger, The Final Crucible: U.S. Marines in Korea, vol. II: 1953, Brassye’s,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