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呈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呈祥(1913年—1991年4月15日)字雲章回族甘肅河州(今臨夏縣)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馬家軍要人。[1]

生平[編輯]

出掌軍隊[編輯]

馬呈祥的父親馬慶是青海馬步芳的大姐夫。馬呈祥成年後,娶馬步芳的胞兄馬步青之女為妻,成為馬家軍系統的要人。馬呈祥曾上過青海的崑崙中學、青海軍官教導團,畢業於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1]

1935年,蔣介石將騎兵第五師(馬步青任師長)擴編為騎兵第五軍,馬步青任軍長。為抑制馬家軍勢力,控制河西走廊,蔣介石令馬家軍回青海,並任命馬步青為青海柴達木屯墾督辦,騎五軍移防青海西寧。1942年8月,馬步青率騎五軍到西寧郊區的樂家灣大軍營,與馬步芳之子馬繼援任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二軍駐在一處。馬步芳同馬步青商量後,讓馬呈祥接替馬步青任騎五軍軍長,馬呈祥上任後追隨馬步芳,使騎五軍成為馬步芳的嫡系部隊。[1]

進軍新疆[編輯]

馬步芳吞併騎五軍後,勢力伸展到河西走廊,實際控制了青海省甘肅省。1945年春,為鎮壓三區革命,蔣介石派騎五軍「西征新疆,捍衛邊防」。馬步芳正想將自己的勢力擴展到新疆,乃派馬呈祥率騎五軍奉命西進新疆。[1]

騎五軍以回族撒拉族為骨幹,還有少量漢族。將、校、尉之中除副軍長郭全梁及所謂「八大處」的僚佐外,全部由回族及撒拉族擔任。騎五軍實際僅有兩個整編旅(騎六旅,旅長韓榮福;騎七旅,旅長韓有文),每旅有三個團,每團約一千人。另有一個直屬團、兩個直屬連(警衛連、通訊連),官兵數量將近一萬人,軍馬一萬兩千多匹。[1]

1945年夏,馬呈祥率騎五軍自青海西寧的樂家灣大軍營啟程,沿祁連山長有水草的通道西進,三個月抵達新疆。此後在七角井分為兩路,韓有文率騎七旅經大石頭進駐木壘、奇台、吉木薩爾,司令部設奇台城內;馬呈祥率領軍直及韓榮福的騎六旅進駐迪化(今烏魯木齊市)老滿城。此後,韓榮福又率騎六旅進駐昌吉、呼圖壁、瑪納斯,司令部設昌吉城內。馬呈祥直接受命於馬步芳,軍餉由馬步芳調撥。[1]

騎五軍進駐新疆後,中華民國軍隊大大加強。當時,國軍和三區革命方面的軍隊在瑪納斯河東西兩岸對峙,新疆形勢暫時平靜。[1]

駐紮迪化[編輯]

馬呈祥進駐老滿城之後,巡邏隊在迪化各城區飛馳,行人躲避不及。聽到市民怨言後,馬呈祥在老滿城集合部隊,當眾抽了巡邏隊隊長十馬鞭,並制定「十不准」紀律。馬呈祥加強軍事訓練,培養官兵「忠君」思想,還常挑馬術及騎射技術好的官兵在老滿城或者城郊舉辦馬術及騎射表演,邀當地軍、政、商、學各界人士前來觀看。他還吸收王孟揚等知識分子到軍隊司令部任文職。他在老滿城內開設一所回族中學,任命王孟揚兼任校長。他在迪化城內設一個辦事處,又設報館出版騎五軍的《新新報》。他還常拜訪教長馬良駿。馬呈祥與日後出任新疆警備總司令的陶峙岳交情頗深,還和駐迪化的整編七十八師師長葉成、整編一百七十九旅旅長兼迪化警備司令羅恕人、迪化警察局局長劉漢東關係很好。[1]

1947年,經張治中、劉漢東做媒,馬呈祥和王士蘭結婚。王士蘭是劉漢東手下職員,剛自迪化女子師範中學畢業。婚後二人關係融洽,王士蘭規定馬呈祥每日練毛筆字不得少於1小時,馬呈祥照令執行,樂在其中。[1]

北塔山戰鬥[編輯]

1947年6月5日,蒙古人民共和國軍隊在蘇聯支持下侵入中國北塔山地區,北塔山事件發生。奇台縣一帶的駐防司令、騎七旅旅長韓有文,騎五軍軍長馬呈祥,新疆警備總司令宋希濂都被驚動。馬呈祥命韓有文反擊,韓有文立即派團長韓國藩率領五個連和當地哈薩克族騎兵隊增援北塔山。騎五軍擊退了蒙古人民共和國軍隊。馬呈祥受到中國國民黨方面軍政要員來電來信祝賀,各種慰問團紛至沓來,南京方面的宣傳部長彭學沛飛來祝賀,南疆警備總司令趙錫光從喀什趕來祝賀。[1]

離開新疆[編輯]

北塔山戰鬥結束後不久,第二次國共內戰形勢驟變,宋希濂被調走,陶峙岳出任新疆警備總司令。鑑於中華民國國軍形勢失利,新疆的馬呈祥、葉成、羅恕人等人十分憂慮。[1]1949年初,新疆軍事負責人為陶峙岳,政治負責人為包爾漢,兩人對新疆易幟並不十分反對。但陶峙岳不掌握軍隊實權,新疆的軍隊一部屬馬步芳(整編騎一師),大部屬胡宗南(整編78師、整編42師)。整編騎一師師長馬呈祥,整編78師師長葉成,整編78師所屬179旅旅長羅恕人等人,對新疆易幟的立場多次動搖。1949年2月,李宗仁命陶峙岳除留一個旅在新疆駐防外,其他部隊悉數調進關內參加第二次國共內戰。陶峙岳反對進關,而馬呈祥、羅恕人主張進關,葉成態度不明。南京隨後來電要陶峙岳親赴南京。經與劉孟純等人商議,陶峙岳乃拖延不去南京,也不將軍隊調進關內。[2]

在陶峙岳拖延等待時,國民政府北平和談代表團顧問、迪化市市長屈武回到迪化。屈武向陶峙岳匯報了北平和談破裂以及中共態度,並遞交張治中的親筆信。此後,屈武和西北軍政長官公署迪化辦公廳秘書長、新疆省政府秘書長劉孟純、《新疆日報》社社長談維煦、總司令部政工處少將處長梁客潯等人秘密聯絡,分頭行動。他們積極宣傳蘇聯中共區域人民生活情況,到新疆學院演講,宣揚張治中的和平主張。[1]

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司令員彭德懷指揮下,兵分兩路分別進攻蘭州西寧。馬步芳急電馬呈祥增援蘭州。經陶峙岳勸說,列出缺乏軍餉和車輛等實際困難,馬呈祥乃留在新疆,僅將王士蘭等家屬先行送往青海老家。由於王震的部隊已攻克蘭州,王士蘭等家屬到青海西寧後,很快就搭陳納德航空公司最後一架班機離開西寧,次日解放軍攻佔西寧。[1]

1949年8、9月間,解放軍攻佔蘭州西寧後,「主戰派」的馬呈祥、羅恕人、葉成對陶峙岳起了疑心,認為陶峙岳受制於劉孟純、屈武、劉澤榮三人。9月19日夜,馬呈祥、羅恕人、葉成決定除掉劉孟純等人。在行動前,他們徵求警備司令陶峙岳的意見。經過陶峙岳勸說,馬呈祥、羅恕人、葉成打消了扣押劉孟純等人的想法。[2]

陶峙岳和中共中央派來的聯絡員鄧力群接洽,聯絡趙錫光等將領籌備進駐新疆,又做馬呈祥、葉成、羅恕人的工作,還約包爾汗到馬良駿大阿訇家,請馬良駿出面做馬呈祥的工作。馬呈祥最終接受了陶峙岳的建議,同意自己離開新疆,並召集部下召開最後一次軍事會議,將「天山立馬第一峰」的旗幟交給韓有文。陶峙岳特地為馬呈祥、葉成、羅恕人設宴餞行。[1]

經陶峙岳安排,9月24日凌晨,即陶峙岳通電起義的前一天,馬呈祥自迪化老滿城軍部出發。當天,馬呈祥、羅恕人乘大汽車離開迪化,葉成於9月25日離開迪化。9月25日,新疆國軍將領馬呈祥、葉成、羅恕人等脫離軍隊,從迪化取道南疆出走印度。[3]:8779三人在焉耆會合之後,經南疆蒲犁口岸(今塔什庫爾干紅其拉甫口岸)出國。後來馬呈祥定居台灣[1]

晚年[編輯]

1985年8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韓有文作為中國第十七屆朝覲團副團長率朝覲團到沙特阿拉伯麥加朝覲,在麥加與從台灣來的馬家軍舊人相遇。他們將韓有文仍在世並已獲得很高政治待遇的消息傳遞給了馬呈祥。馬呈祥當即通知住在美國的妻子王士蘭,並請當年未一同出走而留在新疆的岳母到美國會面,馬呈祥趕往美國。在美國,馬呈祥見到了岳母。後來,馬呈祥又讓連襟以及妻妹王士宏先後從美國回新疆烏魯木齊探親觀光。這兩人回到台灣之後,向馬呈祥介紹了烏魯木齊新貌。不久,馬呈祥收到韓有文親筆信。看完信後,馬呈祥讓王士蘭回烏魯木齊走走。[1]

1991年4月15日,馬呈祥在台北病逝,享年78歲。[1]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