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勞動組合總聯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韓國勞動組合總聯盟
韓國勞總於2006年參加總罷工
簡稱大韓勞總/韓國勞總,FKTU
前身機構大韓獨立促進全國勞動總聯盟
成立時間1946年3月1日
類型工會組織
總部 南韓首爾特別市西大門區
會員
132萬(2020年12月)
隸屬國際工會聯合會
網站inochong.org

韓國勞動組合總聯盟(韓語:한국노동조합총연맹)是大韓民國的上層工會組織,對外簡稱韓國勞總或大韓勞總。[1]韓國勞總的前身是於1946年成立的「大韓獨立促進全國勞動總同盟」,後於1960年11月更名為韓國勞總。[2]其於1949年作為創立成員之一加入了國際自由工會聯盟(ICFTU)。

歷史[編輯]

大韓獨立促成勞動總聯盟成立於1946年3月1日,是由大韓獨立促成全國青年總聯盟(簡稱「韓獨青聯」)的勞動部分離所成立的右翼政治結社體。聯盟在5月1日後正式開始組織成立工作,後於1949年4月29日成立礦山勞動聯盟,其於11月23日參加國際自由工會聯盟創立大會,韓獨青聯成為國際自由工會聯盟成員。

1959年8月,大韓勞總開始分裂。同年10月成立了第二勞總全國工會協議會,議長由金末龍擔任。1960年2月18日,首爾勞動會館開館。1960年爆發4.19革命,委員長金基玉被驅逐,同年5月大韓勞總幹部全部辭職。11月25日舉行了全國勞動團體統合大會,當時韓國勞總和民主勞協合併,成立了韓國勞動組合總聯盟(韓國勞聯)。

1961年5月18日,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上位,5月19日勞工運動被全部禁止,此外朴正熙軍事政權還宣佈了媒體出版事前檢查、禁止出國旅行、禁止散佈流言蜚語等政策。革命委員會改編為「國家再建最高會議」,所有政黨、工會、社會團體必須於5月23日前解散。

1961年8月,朴正熙修訂了《關於勞動者團體活動的臨時措施法》和《關於社會團體登記的法律》中的相關條例,恢復了有限的工會活動,同時韓國勞動團體重建組織委員會成立,在重建組織綱要中宣佈建立各產業的組織體制,並成立中央勞動委員會。

1968年6月28日,其對制定「資本市場培育法」展開反對鬥爭,組成鬥爭委員會,制定包括罷工在內的階段性鬥爭戰略。1969年9月11日,纖維工會棉紡分會舉行罷工,紡織協會停止工作。同年12月,政府將《外國人投資企業的工會及爭議調整相關臨時特例法》提交國務會議後,設立了「守護勞動基本權利鬥爭委員會」,召開總動員大會。1970年1月3日,抗議外國投資企業臨時特例法的通過,並宣佈韓國勞總參與政治鬥爭。同月7日,成立韓國經營者總聯合會。12月12日,全國觀光工會從鐵道工會中獨立,韓國勞總加盟工會增至17個。1971年1月6日,設立韓國勞總勞動諮詢所

民主化後的沿革[編輯]

  • 1988
    • 11.29:舉辦不當勞動行為譴責大會;
  • 1989
    • 3.1:舉辦勞動節及森林鬥爭勝利決議大會;
    • 4.19:設立韓國勞總政治委員會;
    • 8.4:開設九老地區勞動諮詢所(後於全國各18個地區設立諮詢所);
  • 1990
    • 2.5:佔據勞動部長官室靜坐示威(抗議因縮短勞動時間而削減工資);
    • 3.3:佔領京畿道地方勞動委員會;
    • 3.24:粉碎勞動鎮壓及90臨投勝利決議大會;
    • 4.9:勞動委員會全體勞動者委員辭職(工會前任者休假狀態抗議);
    • 5.1:勞動節紀念大會,全勞協總罷工;
    • 8.3:舉辦因公休日減少及勞動時間縮短而導致的工資削減譴責大會;
  • 1991
    • 1.4:提交工會法第12條憲法訴願審判請求;
    • 7.3:敦促引入僱用保險制;
    • 7.24:向大法院院長建議設立勞動法院
    • 10.9:為批准ILO基本條約和惡意修改勞動法,成立全國勞動者共同對抗委員會;
    • 11.1:朴鍾根委員長反對政府惡意修改勞動法,進行絕食示威鬥爭;
    • 12.9:韓國政府加入國際勞工組織(ILO);
  • 1992
  • 1993
    • 4.1:勞總、經總"中央單位工資上調勸告案"工資上調率協議4.7%~8.9%;
    • 4.27:大法院承認工會代表的職權範圍;
  • 1994
    • 1.6:金泳三宣佈進入沒有勞資糾紛的元年;
    • 3.3:勞總、經總發表包括工資上調8.7%在內的社會協議;
    • 8.24:驪州教育院舉辦第二屆國際自由勞聯亞太地區青年節;
    • 11.17:韓國勞總民主勞總(准)提議合併;
  • 1996
    • 10.11:韓國加入經合組織;
    • 12.3:政府確定勞動法修訂案(禁止第三方介入、廢除、禁止工會政治活動,允許上級團體成立多個工會、引進整理解僱制和變形勞動制等);
    • 12.9:召開非常臨時全國大議員大會,總罷工決議;
    • 12.11:朴仁相委員長絕食示威,勞總前幹部徹夜靜坐示威;
    • 12.12:反對勞動法改惡死守生存權的決議大會;
    • 12.27:對於《勞動法》和《安全企劃部法》的通過,勞總進入了第一階段總罷工(553個工會,16萬成員);
  • 1997
    • 1.14:進入第二階段總罷工,全國25個地區的25萬人同時參加集會。次日在汝矣島舉行5萬人集會,敦促廢除《勞動法》的決議大會;
    • 1.26:勞總-民主勞總共同集會,為強行勞動法安企部法無效和修改民主勞動法的全國勞動者大會;
    • 3.1:國會通過《勞動關係法》朝野單一再修訂案(立即允許上級團體複數工會、刪除禁止工會政治活動、禁止工會前任者支付工資(推遲到2001年12月31日、整頓解僱立法後保留2年);
    • 12.9:朴仁相委員長發表支持金大中候選人的聲明;
  • 1998
    • 1.14:大韓勞總民主勞總、國民會議組成勞資政委員會。此後,勞資政委員會就企業結構調整和僱傭調整(整頓解僱)法制化措施等37個議題妥協;
    • 2.6;重返勞資政委員會,簽訂克服經濟危機的社會協議;
    • 7.1:民主勞總和大韓勞總宣佈不參加勞資政委員會及汝矣島聯合集會;
    • 7.3:重返勞資政委員會;
    • 9.29:政府決定於年內裁員9200人;
  • 1999
    • 6.11:韓國勞總舉行有時限的總罷工;
    • 9.1:第3屆勞資政委員會成立;
    • 11.15:勞總宣佈中斷第3屆勞資政委員會活動;
    • 12.6:勞動組合總聯盟突襲佔領全國經濟人聯合會,佔領國民會議中央黨部進行靜坐示威;
    • 12.13:勞總宣佈廢除政策聯合,即將進行1、2階段的罷工;
  • 2000
    • 5.17:勞資政委員會「縮短工作時間特別委員會」的組成,(2000.10月:關於縮短工作時間的基本原則協議);
    • 7.11:每周40小時,每周5天爭取勞動制及阻止單方面結構改惡第一次總罷工,金融工會7.10延世大學,7.11明洞教堂罷工。;
    • 下半年:反對電力、鐵路、通信、天然氣、煙草人參等公共部門民營化及阻止金融部門結構調整的鬥爭,為阻止新自由主義的兩大勞總和市民社會團體聯合鬥爭;
    • 11.22:阻止單方面公共部門結構調整的對國會鬥爭決議。 國會前的帳篷靜坐示威;
    • 12.4:兩大勞總委員長及會員組合代表聯席會議,兩大勞總共同鬥爭委員會組成協議,這是因總罷工而舉行的對國民記者招待會;舉辦"12.5"警告罷工集會;
    • 12.22:金融產業工會國民-住宅銀行全面罷工,強制解散12.27公共權力投入;
  • 2001
    • 2.9:工會前任者複數工會問題勞資政委員會協議。禁止支付工會前任者工資的處罰規定將推遲到2006年12月31日,單位營業場所多重工會允許延期5年;
    • 4.29:李南淳委員長的絕食鬥爭(截至5.10的12天),要求停止對金融工會幹部的法定拘留和單方面的結構調整;
    • 10.31:為阻止國家基礎產業民營化,成立兩大勞總共同鬥爭本部;
    • 11.26~11.29:反對鐵路、天然氣民營化的罷工表決投票;
    • 12.8:鐵道工會在全國18大據點舉行徹夜靜坐示威鬥爭,勞資政委員會未能達成縮短工作時間的協議;
  • 2002
    • 2.25:阻止鐵路天然氣民營化的鐵路工會總罷工。鐵路工會交涉權委任給韓國勞總;
    • 2.27:鐵路談判達成妥協。3.11~13協議書投票表決通過(贊成70.83%)。 鐵路、天然氣工會罷工後,對27人簽發逮捕令(鐵路18人、天然氣9人),鐵路起訴、舉報189人,鐵路工會費被查封(15億9600多萬韓元);
    • 5.6:勞資政委員會《關於非正規職勞動者對策的勞資政協議文(第一次)》導出,改善非正規職勞動者範圍和統計及加強勞動監督,擴大社會保險適用範圍等;
    • 7.1:金融工會實行每周五天工作制;
    • 7.22:勞資政委員會縮短時間最終協商破裂,發表9.5政府立法案;
    • 11.3:創建韓國勞總獨立政黨[民主社會黨];
  • 2003
    • 3.24:反對侵略伊拉克的戰爭及阻止國軍派兵的鬥爭開始;
    • 4.24:民主社會黨,金基俊候選人參選高陽市議員落選;
    • 6.18:大韓勞總反對出售朝興銀行,開始罷工;
    • 10.26:阻止勞資關係發展藍圖、阻止國民年金改惡、消除對非正式職工的歧視,下半年將展開全力鬥爭;
  • 2004
    • 2.1:勞資政委簽訂創造工作崗位社會協議;
    • 4.19:李南淳領導層及前幹部集體辭職;
    • 6.24:爭取年最低工資77萬韓元,開始共同鬥爭;
    • 11.15:為阻止非正規勞動法改惡、爭取公務員勞動3權、阻止韓日FTA等開始全力鬥爭,開始為期25天的汝矣島文化廣場帳篷靜坐示威鬥爭;
  • 2005
    • 3.14:迎接獨立60周年,ILO支援日軍遺留慰安婦問題鬥爭活動;
    • 4.22:為非正規權利保障立法的兩大勞總委員長(李龍得、李秀浩)共同絕食。 談判持續12天,5月3日談判最終破裂;
    • 5.1:就韓國勞總福利中心腐敗事件(牽連部分前任和現任高管)向國民道歉,組建組織革新委員會;
    • 6.1:舉辦臨時代議員大會,引進外部監查制、選舉制度改革、女性配額制等組織革新規章,規定製修訂案通過;
    • :6.7汝矣島中心開始工作;
    • 6.14:忠州支部長金泰煥被公司方面為罷工無力化而僱傭的混凝土車撞死。此後,成為特殊僱傭勞動者爭取勞動3權鬥爭的導火線的事件;
    • 7.2:中央勞動委員會及地方勞動委員會勞動者委員集體辭職。勞動部長官金大煥辭職,將簽名紙交給青瓦台;
    • 7.7:勞動部長官金大煥下台,為繼承金泰煥烈士精神及爭取特殊僱傭勞動者勞動3權而舉行總罷工。7月9日舉辦金泰煥烈士的葬禮;
    • 8.26:韓國勞總向ILO事務總長傳達了,如果對金泰煥烈士死亡一貫採取不負責任態度的金大煥長官不下台,將不參加原定於2005年10月10日在釜山舉行的第14屆ILO亞太地區總會的意向。因此,總會延期到2006年8月29日;
    • 11.10~11.30:為制定非正規職保護立法,經過兩大勞總委員長、經總會長、商會副會長8次協商後於11月3日最終決裂,韓國勞總最終案立法要求;
  • 2006
    • 3.1:韓國勞總創立60周年紀念象徵物修訂及採用新的運動理念、基調、戰略,"為實現平等福利社會的參與和社會連帶的工會主義" 標誌、標誌及勞總歌等象徵物修訂事業;
    • 3.31:為阻止韓美FTA的韓國勞總對策委員會的組成及活動;
    • 5.1:舉辦第一屆勞動節馬拉松比賽;
    • 6.28:李龍得委員長,韓國投資環境說明會等海外招商引資活動;
    • 8.3:全面撤出ILO亞太總會,抗議勞動部長官李相洙強行"勞資關係路線圖立法預告"的發言;
    • 9.11:勞資關係路線圖勞資政協議。允許企業單位複數工會及禁止工會前任者工資支援規定實行3年延期、廢除職權仲裁制度、引進必須公益事業場必須維持業務制度及允許代替勞動、廢除第三者支援申報制度等,以此為契機,發生了兩大勞總對立激化、民主勞總及全海戰鬥工會成員的李龍得委員長暴力及副委員長室暴力佔據事件;
    • 10.31:ICFTU和WCL合併創立ITUC,韓國勞總加入;
    • 11.3:期間制勞動者保護法制定案、派遣勞動者保護法修訂案、勞動委員會法修訂案等非正規職3個法案在國會通過。 勞資發展財團將於2007年2月成立,勞資政達成協議;
    • 12.13:工傷保險制度改革勞資政協議;
  • 2007
    • 7.1:非正規職法施行;
    • 12.1:實施工會會員總投票,[李明博]與候選人簽訂政策協議;
  • 2008
    • 1.29:根據最初選舉團實施委員長選舉,張錫春當選為韓國勞總第22屆委員長
    • 4.11:勞總出身的4名國會議員當選:[大國家黨]-[姜成天]等;
    • 6.3:李明博政府推進"公共企業先進化"制度,政府同時對公共企業進行大規模監查,檢察機關對20多家公共企業和公共機關進行公開或內部調查。對此,韓國勞總公共對策委員會的組成及應對;
  • 2009
    • 6.1:韓國勞總舉辦地區勞動教育諮詢所創立20周年紀念儀式;
    • 6~7:政府試圖修改非正規職法;
    • 10.15:針對政府強制實行多重會交涉窗口單一化,在臨時代議員大會上決定廢除政策連帶和總罷工,時間和方式委託給領導層。但是領導層不會廢除政策連帶;
    • 11.9:韓國勞總領導層的帳篷靜坐示威。針對政府單方面禁止工會前任者工資、復員工會交涉窗口單一化方針,在汝矣島文化廣場進行27天;
    • 11.27:韓國勞總領導層佔領大國家黨黨部舉行靜坐示威,目的為廢除多重工會交涉窗口單一化等問題;
    • 12.4:引入與前任工資、複數工會相關的休假制度和推遲複數工會實行的勞資政協議;
  • 2010
    • 2~4:勞動時間免除委員會共舉行16次投票,5月1日強行對公益委員案進行表決;
    • 5.4:勞動時間免除委員會強行通過無效,敦促國會全面重新討論,領導層進行絕食靜坐示威;
    • 9.3:將100噸大米運往朝鮮北部水災地區;
    • 11.1:G20工會首腦會議;
  • 2011
    • 2.24:在定期大議員大會上正式宣佈廢除與大國家黨的政策連帶關係;
    • 6.24:提出憲法訴願(多重工會交涉窗口單一化是違憲的);
    • 9.7:李小仙女士任民主社社長;
    • 12.8:未來戰略委員會通過最終報告書;
    • 12.18:韓國勞總-民主黨-市民統合黨參與的在野圈-統合政黨(民主統合黨)成立;
  • 2012
    • 4.11:韓國勞總-民主統合黨5名候選人當選國會議員;
    • 7.27:李龍得委員長因組織分裂負責辭職,再次確認了與民主統合黨的統合政治方針;
    • 2013
    • 5.3:韓國勞總為應對老齡化時代,擴充中老年工作崗位、改編工資體系等;
    • 6.14:勞動時間免除審議委員會協商失敗,通過表決決定將工作時間免除限度區間從11個重新調整為10個;
    • 12.18:大法院全員合議庭判決標準工資,儘管將定期獎金排除在標準工資計算之外的勞資協議違反了強制規定的勞動標準法而無效,但適用信義誠實的原則;
    • 12.23:韓國勞總宣佈不參加勞資政委員會;
  • 2014
    • 2.14:為縮短實際勞動時間、擴大勞動基本權利、正常工資正常化的國會環境勞動委員會下屬的勞資政小委員會討論,4.23最終協議失敗;
    • 4.16:對於歲月號事件,全體工會成員簽名運動及募捐,就生命安全問題向政府要求採取正式員工僱傭措施;
    • 8.19:為了建立關於公共部分的社會對話框架,韓國勞總重返勞資政委員會。
    • 12.23:勞資政委員會就"改善勞動市場結構的原則和方向"達成協議;
  • 2015
    • 6.15~6.30:為容易解僱、削減工資、阻止勞動條件改惡、工資鬥爭勝利的總罷工表決投票;
    • 7.13:為阻止勞動市場結構惡化的帳篷靜坐示威(47天);
    • 9.15:為改善勞動市場結構參加勞資政協議;
    • 9.16:新世界黨,黨論提議延長未達成協議的非正規職合同期限(2+2),擴大派遣等5大立法案;
    • 11.30:金東萬委員長在國會前進行示威(約1個月);
    • 12.3:政府公佈容易解僱和改變就業規則等兩大方針;
  • 2016
    • 1.11:宣佈廢除9.15協議;
    • 2.2:簡單解僱及就業規則不利變更方針國家人權委陳情;
    • 3.1:韓國勞總成立70周年紀念儀式及贊助日;
    • 4.13:在議會選舉中,勞總出身的共同民主黨(李龍得、韓正愛、金炅俠、金榮柱、魚基龜)、國民之黨(金成植)、新世界黨(金成泰、張錫春、文鎮國、林利子)議員當選;
    • 8.24:日本帝國主義強征的朝鮮工人像設置在日本京都丹巴錳紀念館;
    • 9.26:為廢除非法2大方針及阻止勞動改惡法舉行帳篷靜坐示威;
    • 11.3:朴槿惠總統及崔順實事件時局宣言,敦促朴槿惠政權下台;
  • 2017
    • 4.10~4.25:工會會員對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被確定為大選支持候選人,之後與文在寅候選人簽訂大選勝利-尊重勞動政策連帶協議;
    • 7.16:適用最低工資歷史最高額(1060韓元)上調為時薪7530韓元;
    • 8.22:敦促批准國際勞工組織核心協議的鬥爭;
    • 9.2:舉行根除過勞死及消除長時間勞動的鬥爭;
    • 9.26:為實現新的社會對話向政府提出了三階段流程建議;

參考資料[編輯]

  1. ^ 韩国劳总和民主劳总会员大幅增加. world.kbs.co.kr. [202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5) (中文). 
  2. ^ 2007년엔 MB 지지했던 한국노총, 이번엔 민주당?. [2022-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