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長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陸長源(?—799年),字泳之唐朝政治人物,蘇州(今江蘇蘇州)人。

出身門第吳郡陸氏,太子詹事陸餘慶之孫,為人剛直苛刻。

建中元年(780年)任建州刺史,擴大其城域。又官汝州刺史。

貞元十二年,援檢校禮部尚書,德宗授董晉汴州節度使,又擔心董晉太寬柔,遂命陸長源為行軍司馬隨行。陸長源追究士兵們的陳年惡行。董晉一開始支持他,後來見藩鎮中軍心思變,遂制止陸長源作為。

貞元十三年,因善於作詩,和孟郊唱和。

貞元十五年,董晉死,朝廷以陸長源繼位為節度使,軍士譁變,長源於兵變中遇害[1]。著有《辨疑志》。

註釋[編輯]

  1. ^ 夏敬觀《孟譜》貞元十五年己卯:「董晉薨,陸長源為宣武軍節度使,軍變,長源死於難。」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145》,出自劉昫舊唐書

參考書目[編輯]

  • 《新唐書》卷一五一《董晉傳》
  • 《唐才子傳》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