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熊本縣護國神社

座標32°48′27.8″N 130°41′58.0″E / 32.807722°N 130.699444°E / 32.807722; 130.699444 (熊本縣護國神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熊本縣護國神社
熊本県護国神社くまもとけんごこくじんじゃ Kumamotoken Gokoku Jinja
基本資訊
位置熊本縣熊本市中央區宮內3-1
宗教神道
主祭神熊本縣的護國英靈
例祭4月1日(春季慰靈大祭)
8月15日(英靈追悼祭)
10月10日(秋季慰靈大祭)
社格舊內務大臣指定護國神社、別表神社
建築詳情
本殿構造流造
建立時間明治2年(1869年)
地圖
地圖

熊本縣護國神社熊本県護国神社くまもとけんごこくじんじゃ Kumamotoken Gokoku Jinja)是位於日本熊本縣熊本市中央區的一座護國神社

從側前方看到的拜殿的樣子。

歷史[編輯]

明治2年(1869年),熊本藩主細川韶邦日語細川韶邦護久日語細川護久花岡山日語花岡山建立招魂社,祭祀150名殉難於明治維新的藩士,是為熊本縣護國神社之肇始。明治7年(1874年)成為官祭的招魂社。昭和14年(1939年),隨着招魂社制度改革,成為內務大臣指定的熊本縣護國神社。[1]

昭和19年(1944年),護國神社獲得了熊本市內黑髮町立田山麓的土地,開始建造新的社殿,但在二戰戰敗後停止建設。昭和28年(1953年),於曾經舉行過招魂祭的藤崎台招魂場舊址(即現在的神社的位置)重新開始營造社殿,昭和32年竣工,神社遷座於此。花岡山原來的社地保留作為神社的飛地「花岡山招魂社」。

昭和34年(1959年),成為神社本廳日語神社本庁別表神社

昭和39年(1964年),因公殉職者(自衛官、警察官、消防員)也被合祀於護國神社。昭和40年,死於空襲的軍需工廠的學徒也獲得合祀。

祭神[編輯]

明治維新時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熊本縣出身或者有相當關聯的殉國英靈,約6萬5千柱。

神社境內也為戰爭中犧牲於敵襲的、活躍於前線不問敵我救治傷員的從軍看護婦日語従軍看護婦建立了慰靈碑

參考資料[編輯]

  1. ^ 神社案内・由緒. [2016-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 白井永二、土岐昌訓. 神社辞典. 東京堂出版. 1979年: 133. 
  • 角川日本地名大辭典編纂委員會. 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43 熊本県. 角川書店. 1987年: 430-431.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