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正中神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正中神經
圖片來自格氏解剖學(Gray's anatomy),展示上肢的外周神經,其中包含正中神經
基本資訊
來源臂神經叢外索英語Lateral cord內索英語Medial cord
支配前臂前群肌英語Anterior compartment of the forearm(含兩個例外)大魚際英語Thenar eminence蚓狀肌英語Lumbricals of the hand、手的皮膚
標識字符
拉丁文Nervus medianus
MeSHD008475
TA98A14.2.03.031
TA26459
FMAFMA:14385
格雷氏p.938
神經解剖學術語英語Anatomical terms of neuroanatomy

正中神經Median nerve) 是人類和其他動物上肢的一條神經。它是由臂叢發出的五條主要神經之一。

正中神經是由臂叢的外側束和內側束會聚而成,起於C5C6 & C7 (外側束)以及 C8 & T1 (內側束)的腹側神經根。

正中神經是唯一穿過腕管的神經。 正中神經穿過腕管時受到壓迫會導致腕管綜合症

結構[編輯]

在接受臂叢外側束和內側束的雙重輸入後,正中神經從腋窩大圓肌下緣進入上臂。隨後它垂直穿越向下,在上臂內側肱二頭肌肱肌之間與肱動脈伴行。起初在動脈外側並且位於肘窩前方,然後向前穿越,在上臂遠端行走於動脈內側,進入肘窩英語cubital fossa

肘窩內側,正中神經穿行在肱動脈英語brachial artery內側,在肱肌的止點之前,並位於二頭肌的深面。

正中神經在它穿過肘關節時於上臂發出關節支。在肘關節近端緊挨着發出旋前圓肌的分支。

前臂[編輯]

正中神經經過肘窩後會從旋前圓肌的兩個頭之間穿過。然後它穿過指淺屈肌英語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指深屈肌英語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之間,然後從指淺屈肌拇長屈肌之間顯露出來。

正中神經(從肘窩發出後)沒有分支的部分支配着淺層和中層前臂前群(屈肌)肌,除了尺側腕屈肌

正中神經在前臂分出兩支:

手掌[編輯]

正中神經通過腕隧道英語carpal tunnel進入手掌,穿行在屈肌支持帶的深面,與指淺屈肌指深屈肌以及拇長屈肌的肌腱伴行。

從這裏發出了一些分支:

變異[編輯]

有很多自然發生的正中神經變異。

  • 正中神經通常在離開腕管的時候分叉;但是有一小部分(5%-10%)個體,正中神經在更近端分叉,常見腕管內、腕部、前臂。[2]
  • 在妊娠期,正中動脈在手掌反折。然而在一些個體,正中動脈不反折而跟隨正中神經進入手掌。
  • Martin Gruber變異英語Martin Gruber Anastomosis可以發生與正中神經分支在前臂交叉,並且與尺神經融合,支配手掌前部的部分。
  • Riche-Cannieu 變異發生於當正中神經回返支和手掌尺神經深支交匯起來的時候。

功能[編輯]

上臂[編輯]

正中神經在上臂沒有隨意運動或者皮膚感覺的功能。它發出血管支支配肱動脈的血管壁。這些血管支含有 交感纖維

前臂[編輯]

它支配了所有的前臂屈肌,除了尺側腕屈肌和一部分指深屈肌控制中間兩指。後兩個肌肉由尺神經英語ulnar nerve (特別是尺神經肌支)。

正中神經的主幹支配以下肌肉:

淺層[編輯]

中層[編輯]

正中神經骨間前支支配以下肌肉:

深層[編輯]

手掌[編輯]

右手的皮神經支配。 正中神經支配的區域標為綠色,橈神經為紅色,尺神經藍色。

在手掌內,正中神經支配第一、第二蚓狀肌的運動。它還發出魚際返支支配大魚際。其餘掌內肌由尺神經支配。

正中神經支配拇指掌側、示指中指無名指的一半以及手指甲床的皮膚,手掌外側的部分有正中神經掌側皮支支配,於手腕處發出。掌側皮支穿行在橈側腕屈肌旁單獨分割的筋膜間隙內,然後進入屈肌支持帶淺層。因此在腕管綜合症時不受累。

手掌中正中神經支配的肌肉可以用如下口訣記憶, 「LOAF」:蚓狀肌Lumbricals)1 & 2, 拇對掌肌(Opponens pollicis), 拇短展肌(Abductor pollicis brevis)和拇短屈肌(Flexor pollicis brevis) (OAF就是大魚際的肌肉)。[3]

臨床重點[編輯]

損傷[編輯]

正中神經的損傷於不同的層面會導致不同程度運動和感覺損害的不同綜合症。

肘部以下[編輯]

  • 常見的損傷機制:髁上骨折英語supracondylar humerus fracture
  • 運動損害:
    • 前臂旋後功能缺失,手掌腕部屈曲減弱,橈側半指頭和拇指屈曲功能缺失,拇指伸展和對掌功能缺失。
    • 手掌放鬆時出現猿手畸形英語ape hand deformity,原因是示指和拇指過伸,拇指內收。
    • 出現祝福征英語Hand of benediction(benediction sign),當試圖握拳時出現,原因是喪失尺側半手指的屈曲能力。
  • 感覺缺失:外側3 12根手指感覺缺失,包括甲床和魚際區。

肘部[編輯]

前臂近端的壓迫:骨間前神經卡壓綜合症[編輯]

手腕[編輯]

  • 常見機制:手腕撕脫傷
  • 運動缺失:
    • 橈側半手指和拇指屈曲缺失,拇指伸展和對掌功能缺失。
    • 手掌放鬆時出現猿手畸形英語ape hand deformity,原因是示指和拇指過伸,拇指內收。
    • 出現祝福征英語Hand of benediction,當試圖握拳時出現,原因是喪失橈側半手指的屈曲能力。
  • 感覺缺失:外側3 12根手指感覺缺失,包括甲床和魚際區。

手腕內部:腕管綜合症[1][編輯]

  • 常見機制: 腕管綜合症,腕管內受壓導致的損傷,不存在正中神經的截斷,原因是局部過度的活動,比如鍵盤打字烹飪
  • 運動缺失:
  • 感覺缺失:外側三個手指感覺麻木,包括甲床。不像手腕撕脫傷,魚際區的感覺並不喪失,因為掌側皮支在屈肌支持帶以上穿行,在腕管綜合症中並不受到壓迫。

歷史[編輯]

附加圖片[編輯]

參見[編輯]

本條目使用了部分解剖術語英語anatomical terminology


參考文獻[編輯]

本條目包含來自屬於公共領域版本的《格雷氏解剖學》之內容,而其中有些資訊可能已經過時。

  1. ^ 1.0 1.1 Anatomy Tables - Hand. [2008-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8). 
  2. ^ Shawn C. Roll; Kevin D. Evans. Sono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Bifid Median Nerve and Persistent Median Artery. Journal of Diagnostic Medical Sonography. 2012-04-12, 27 (2): 89–94. doi:10.1177/8756479311399763. 
  3. ^ Median nerve: Supply to hand. LifeHugger. [2009-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11).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