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道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道遠(1941年),河南省鎮平縣人,文化大革命初期是武漢鋼二司一號勤務員,後任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

生平[編輯]

楊書貴,出生於河南鎮平縣,1961年9月入讀武漢測繪學院,1966年畢業。開始批判「三家村」時,他正在衡陽國家測繪總局三分局搞畢業設計,也積極參加了分局的四清運動。[2]

於1966年8月31日作為紅衛兵被毛澤東接見,回到武漢就組織了「毛澤東主義紅衛兵」。當時流傳的毛澤東《七·三指示》說中國和世界革命「任重而道遠」,於是改名「道遠」。[註 1]鋼二司成立時,楊道遠被選為一號勤務員。後任武漢地區紅代會主任、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1970年6月,被打成「湖北、武漢地區『五·一六』的總頭目」,被關押。1983年1月,被判刑13年。3月刑滿出獄,經朋友幫忙,給別人介紹業務,從中拿了3萬元的好處費,被以「貪污罪」判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武漢晚報》刊登文章《秋後螞蚱的最後一跳》,大意為:以楊道遠為代表的一小撮不甘滅亡的幫派分子,他們在政治上失敗了,就想在經濟上撈一把,我們決不能讓他們得逞,必須把他們掃除乾淨。

2010年,出版回憶錄《奉獻——我經歷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國文化傳播出版社出版)。

註釋[編輯]

  1. ^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中的《七·三指示》僅有四句話:「學生負擔太重,影響健康,學了也無用。建議從一切活動總量中,砍掉三分之一。請邀學校師生代表,討論幾次,決定實行。如何,請酌。」但是經歷過文革的人會記得當時流傳的「七三指示」說:「我們這一代青年人,將親手參加把我們一窮二白的祖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將親自參加埋葬帝國主義的戰鬥,任重而道遠。」[2]

參考[編輯]

  1. ^ [1]
  2. ^ 2.0 2.1 徐海亮. 东湖风云录——武汉文革的群众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