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有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有棻(1842年—1907年),字薌垣,江西萍鄉人。同治十二年拔貢,官內閣中書,充任玉碟館(修纂皇族族譜的專門機構)謄錄,四年後分發湖南候補知府。候補期間,管理過督審局,提調過厘金局,才試署(代理)沅州知府。接着調湖北襄陽知府,在赴任途中改任安陸知府,接着升武昌知府,在任八年,以後逐級上升。先後做過廣東高廉欽兵備道陝西按察使布政使(兼署陝甘轉運及製造事宜),護理陝西巡撫江西團練大臣,江寧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兼署南洋通商大臣兩淮鹽政,最後做江西鐵路大臣[1]

李有棻在武昌知府期間,平時在府署前置一木櫃,鼓勵士民投書其中,揭發奸宄,議論政事,自己及時斟酌施行。他還命其屬下不要騷擾百姓,下鄉抽查保甲,隨官所至一馬前告示。其文曰:「抽查保甲,慎選賢員。不貪民飯,不費民錢。左右隨從,嚴肅無權。輕騎馳往,懸示馬前。清操自勵,諭爾鄉賢」。他在武昌府八年,所屬官吏變得廉潔了,士子變得好學了,人民得到了養育和保護,商旅謳歌其能體恤艱難,眾口一詞,呼之為「李青天」。李有棻任陝西布政使時,在陝創辦了《秦中書局匯報》(1897),這是陝西第一次出版的書冊式官辦報紙,以政論為主,宣揚「三條大路走中間」(即保皇、洋務和改良三派)的洋務派觀點。在任江寧布政使期間,創辦了「兩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光緒二十九年二月初四的《申報》在《興學先聲》的報道中云:「此間創設三江師範學堂,去年冬即經署兩江總督張香濤宮保飭江寧藩司李薌垣方伯,勘定城北昭忠祠隔河地畝,撥款購買,擇日興工」。1903年2月初六,兩江師範學堂正式開學,張之洞本擬 「親臨貢院考試」,後因要事難以分身,請江寧藩台李有棻代為主考。1903年底,因在購置日本長江淺水炮艦問題上主張國造與張之洞發生分歧而解官回鄉。

1904年10月(光緒三十年九月),由江西京官李盛鐸等111人聯名上書朝廷,請准允於省城南昌設江西鐵路公司,召集商股創辦全省鐵路,以「自保利權,杜絕列強凱覦」。推舉在籍頭品頂戴前江寧布政使李有棻為江西鐵路公司總辦。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設總局於省城南昌,名為「江西省鐵路總公司」,總辦為李有棻,陳三立為副理,並擬訂《江西全省鐵路開辦簡明章程》。計劃全省修建南北幹線一條,從九江至南昌為第一段,其次由南昌達吉安為第二段,再由吉安達贛南接廣東鐵路為第三段;擬修支線三條,由省城一經廣信(上饒)至總指揮江邊界,一經撫州福建邊界,一達萍鄉以接萍醴鐵路,名曰「江西三支路」[2]。1907年8月赴九江視工南潯鐵路途中,在鄱陽湖遇難,朝廷賜祭葬並特贈太子少保銜,俗稱宮保。

李有棻有《武昌保甲事宜摘要》五卷(1887,武昌府署)、《桑麻水利族學匯存》四卷(1887, 武昌府署)、《湖南厘務彙纂》(1889,但湘良增補),《續通商條約章程成案彙編》八卷(1899,秦中書局)等著作留世。

李有棻夫人俞鏡秋(陳三立夫人俞明詩之堂姐)有《倚香閣詩鈔》(1905),其女長李襄蘅有《夢餘吟草》,次女李沅芷有《淑芳軒詩詞合鈔》,三女李慧仙有《養雲樓軼詩》等詩集,李有棻後人將俞鏡秋母女四人詩合集為《李氏閨媛詩鈔》(1947)留世;李有棻有四子,長子李豫,花翎四品銜,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次子李復,太學生,陝西留壩廳直隸州知州。三子李頤,光緒丁酉科選拔貢生,官內閣中書。四子李豐,光緒甲午科舉人,戶部郎中。

李有棻兄弟六人皆為花翎四品以上銜。胞兄李有棠,花翎二品銜,清末歷史學家,著有《怡軒雜著》、《歷代帝王正閏統總纂》、《遼史紀事本末》、《金史紀事本末》等。李有棻胞弟李有槼,花翎三品道員,歷辦兩淮運河堤工、金陵厘捐兼木厘局、軍械善後局、江寧工藝局。二弟李有榘,舉人,山西太谷縣令、鄉寧縣令,安徽黟縣縣令,花翎四品銜。三弟李有榮,戶部湖廣司主事,花翎四品銜。四弟李有桇,江蘇候補知州,花翎四品銜。

參考文獻[編輯]

  1. ^ 錢實普編,《歷代官職年表》,中華書局,1980
  2. ^ 傅金土主編,《江西鐵路志》,中央黨校出版社版

參考資料[編輯]

  • 中華書局版《歷代紀事本末》
  • 中國文史出版社版李蘇菲編《李氏閨媛詩鈔》
  • 《寧夏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李其瑞文《李有棻與陳三立的家世姻緣考》
  • 作家出版社版李蕙編《李蘇菲文集》
  • 《昭萍志略》
  • 中華書局版蕭乾主編《豫章史擷》
  • 山東畫報出版社版陳銳著《清末海軍艦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