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院衚衕

座標39°54′23″N 116°21′57″E / 39.9063989°N 116.3659128°E / 39.9063989; 116.3659128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察院胡同
CHAYUAN HUTONG
察院衚衕的位置圖
原名手帕西衚衕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西城區
起點復興門內大街
終點文昌衚衕

察院衚衕是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一條衚衕。現已改為道路[1]

簡介[編輯]

原察院衚衕為東西走向,東起佟麟閣路,與西單手帕衚衕相接,西到鬧市口中街,與保安衚衕相接,全長381米,平均寬4米,瀝青路面[1]

明朝稱「手帕西衚衕」,因為在手帕衚衕以西,故得名。屬阜財坊[1]清朝改名「察院衚衕」,一說是因明朝巡關察院在此而得名[1][2],另一說是因為明朝都察院在此而得名[3],為鑲藍旗地界[1]。兩側多為平房住宅[1]。北側門牌1-45號,南側門牌2-58號[1]。東端通巴士[4],舊有高粱河南支水系白蓮潭下游水道大明濠經過。[5]

2000年代至2010年代初,為興建凱晨世貿中心國家開發銀行總行,察院衚衕被拆除。此後,凱晨世貿中心國家開發銀行總行之間的南北向道路被命名為察院衚衕,北到復興門內大街,南到文昌衚衕。該道路的北段是在過去佟麟閣路最西段的南北向部分以及察院衚衕通往佟麟閣路該段的支巷的基礎上興建。

文化[編輯]

  • 1923年在察院衚衕45號成立政治學術團體己酉學會[6]
  • 1930年代,作家張我軍住在察院衚衕47號,並在此創辦《新野》雜誌[7]
  • 1930年代,日本人河合信英在察院衚衕12號創建日本曹洞宗兩大本山北京別院,現已不存[8]
  • 察院衚衕23號(詩人葉嘉瑩祖宅[9])、25號、30號、38號為北京文物局確定的受保護四合院,已於2003年相繼拆除[10]

同名衚衕[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西城區地名志編輯委員會 (編). 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 北京出版社. 1992: 239. ISBN 9787200019254. 
  2. ^ 察院胡同. 東華流韻. 東城區圖書館. [2015-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3). 
  3. ^ 王瑞年. 北京的大街小巷. 農業出版社. 1993 [2015-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3). 
  4. ^ 崔乃夫 (編). 察院胡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 第一卷. 商務印書館: 32. 1998. ISBN 9787100018364. 
  5.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 (編). 历史的探索与研究-水利史研究文集. 黃河水利出版社. 2006: 21. ISBN 9787807341581. 
  6. ^ 張憲文 (編). 己酉学会. 中华民国史大辞典. 江蘇古籍出版社: 130. 2002. ISBN 9787806434567. 
  7. ^ 林夏. 张我军的《新野》. 河南教育(高教). 2014, (7): 58–59. 
  8. ^ 肖平. 近代日本在华所办佛教机构之调查. 外國問題研究. 1998, (1): 48–62. 
  9. ^ 叶嘉莹教授说:北京才是我真正的家. 群言. 2003, (10): 36–37. 
  10. ^ 金准. 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对城市旅游的影响. 2012: 70. ISBN 978750961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