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關水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武水集團宗關水廠
基本信息
地址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礄口區宗關街道沿河大道388號
始建日期1909年9月
供水日期1909年9月
上級公司武漢水務集團
日供水量82.8萬噸(2000年)

宗關水廠,初稱既濟水廠,1951年後曾一度改名第六發電廠漢口水廠,是隸屬於武漢水務集團的一座水廠,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礄口區宗關街道。水廠建於1906年,當時隸屬於既濟水電公司(武水集團前身),歷經多次擴建運營至今,是武漢三鎮目前規模最大的水廠[1],也是武漢三鎮自來水供應的開源之處。[2]

歷史[編輯]

早期漢口的水電事業[編輯]

1861年漢口英租界開闢後,英國商人成立電力公司以供給租界內設施電力。隨後租界電力亦由該電力公司供給。此後漢口的水電需求驟增,眼看有利可圖,國內外富商買辦爭相意圖在此間得分羹一杯。但湖廣總督張之洞認為水電事業關乎主權,因此對外商的參與頗為忌憚。多名富商幾度申請開辦皆被駁回,最終漢口的水電事業長期未有任何實質性進展。[3]

既濟水電公司創辦與水廠建設[編輯]

位於江漢路附近的漢口水塔,現為國保漢口近代建築群的一個子項

1906年,鎮海富商宋煒臣聯合浙江、湖北、江西三幫10餘名富商聯名,籌得300萬元,申請籌建漢鎮既濟水電公司並獲得批准,當年8月宗關水廠便作為該公司的水務業務設施開始籌建[3][4]。水廠由景明洋行設計,漢盛營造廠負責建設[5],同期建設的還有作為水廠供水配套設施的漢口水塔[6]

即便有張之洞為表支持而附上的官股30萬元[7],但由於資金仍然不足,公司資金多是向日本東亞興業株式會社借款,並附加種種條件,諸如聘請日本技師及設備必須自日本進口等,因此本質上既濟公司仍在無形中受日本方面的干預。[3][8]

1909年9月,宗關水廠建成並開始供水。水廠佔地184412平方米[註 1],日生產能力達2.7萬噸,供水能力達2.2萬噸。[10]水源來自漢江,建廠初期,在岸邊設直井2口,並在廠內設有壓縮空氣取水機3部,沉澱池53組,慢性砂濾池22組,清水庫2座,送水泵房1座,蒸氣泵3台,2條直徑500毫米輸水干管向漢口市區供水。[9]

起初市民對自來水抱有疑慮,認為宗關水廠生產的「洋機器水」喝了會生病,宋煒臣得知後來到漢正街供水站,親自擰開水龍頭接水飲用,方才打消市民顧慮。[7]

中華民國時期[編輯]

1911年武昌起義期間,經宋煒臣多方奔走,水廠才不至於遭受炮擊,但仍受毀壞。戰後宋為恢復生產,又向日本正金銀行借款,事後日債到期,宋經多方奔走才不致水廠及公司落入日本之手。此後為擴大生產,宋又向東亞興業株式會社借款,後借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機,宋借外匯暴跌提前償還日債並解僱所有日籍職工。[11][8]

此後水廠不斷改建並引進設備,用以擴大生產。在取水設施方面,水廠先後在1915年、1923年、1933年增加泵船及離心泵;在淨化設施方面,水廠在1921至1934年間新建或改建既有沉澱池及砂濾池;在送水設施方面,水廠新增水泵、擴建管網;另外還增建了化驗及消毒設施。至1949年5月解放軍佔領漢口前,水廠日生產能力達9.3萬噸,供水能力達5萬噸。[9][10]

白崇禧帶領的國民黨軍在撤退前企圖破壞以宗關水廠為代表的漢口公共事業設施,在李書城等人的力保下才免遭破壞。[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編輯]

1967年時的宗關水廠,右上為漢水鐵路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經過恢復,至1954年時宗關水廠日生產能力達9.7萬噸,超過民國時期水平。1955年,隨着武漢長江大橋配套工程江漢橋完工,次年水廠依靠在橋上鋪設的管網開始向漢陽供水。[9]

另外,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受輸送距離影響,宗關水廠的水送至江岸區境內,尤其是黃浦路以北地段(江岸站、丹水池一帶)時,水壓經常不足。1955年在劉家廟(江岸站附近)建設轉壓站,1966年在堤角地區新建堤角水廠,此後江岸區的用水情況得以改善。[13]

1968年至1979年間,水廠共增泵船3艘。其間在「五五」計劃中的1978年,武漢市革委會開展「自來水會戰」,水廠作為重點項目開啟一期擴建工程[14][15]。1980年至1990年,水廠又陸續增加設備,改造工藝[16]。其間在「六五」計劃中水廠擴建再次列為重點項目。[15]

1998年,宗關水廠改為股份制企業[17]。至2000年,宗關水廠日綜合生產能力達105萬立方米,日均供水量82.8萬噸,日最高供水量97.6萬噸。[16]

2015年,武漢水務部門啟動「三水[註 2]」兩年決戰計劃,宗關水廠又經改擴建[18],2016年全部完工。[19]

業務範圍[編輯]

今時,宗關水廠的供水範圍為:東至長江,南至漢水,西至舵落口,北至姑嫂樹、張公堤、黃浦路一帶[16]。另外宗關水廠還設有漢口供水部暨礄口營業所,負責礄口區境內水錶的抄表、管理、維修、水費收取等業務。[1]

事故[編輯]

1996年8月6日晚10時,在漢江上的宗關水廠躉船突然走錨順江漂流,危及下游的漢水鐵路橋及堤防,武漢水上公安出動船隻頂住躉船才未造成嚴重事故。[20]

影響[編輯]

宗關水廠-辦公樓側面

生活[編輯]

在宗關水廠建成前,雖然武漢三鎮都有井水可供取用,但因人口稠密,並非每家都能夠喝上井水,無奈只能前往漢江(漢水)及長江取水。久之,在三鎮便形成了「挑水夫」職業,這些工人將水自江邊提往僱主家中,僱主再使用明礬清潔。水廠建立後,三鎮中的漢口居民率先結束了依靠井水及挑水夫飲水的歷史。[21][註 3]

地名[編輯]

由於水廠在建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附近最顯眼的建築,因此「水廠」一詞逐漸開始代指水廠及周邊地區。今時的水廠地區(另中有宗關街道轄水廠社區),指代的是以宗關水廠為中心,北至解放大道,西至建一路(知音橋),南至漢水,東至原武漢市第三棉紡織廠西側(今水廠二路附近)的地區。[22]今時水廠西側有「水廠一路」,東側有「水廠二路」。[23]

歷史遺存[編輯]

既濟水電公司宗關水廠舊址
左上廠房建築為輪機房,右下二層建築為辦公樓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武漢市礄口區宗關街道水廠社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08年
登錄2014年6月22日
保護歷史
2011年3月21日,第五批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宗關水廠廠區內部保留着既濟水廠時期的建築[註 4],分別為原水廠輪機房(俗稱「老泵房」)與辦公樓。

輪機房[編輯]

輪機房建於1906年,風格為文藝復興式,建築共計一層,外牆由紅磚砌築,屋頂上覆鐵皮。2006年,該建築改建為武漢自來水事業陳列館。[2]現為「百年武水紅色印記」主題展陳列處。[24]

辦公樓[編輯]

辦公樓與輪機房同期建成,建築共計2層,磚木結構,兩層外部設有券柱式外廊,並有弧形窗楣。[2]

保護[編輯]

1993年7月28日,以「既濟水電公司宗關水廠」的名義被列入第一批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25]

2011年3月21日,被列為第五批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26]。2014年6月22日,既濟水電公司宗關水廠舊址被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7]。2018年1月,又被列為全國第一批100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2]

其作為文物的保護範圍為:既濟水電公司宗關水廠舊址(含泵房和辦公樓)本體及周圍一定範圍。泵房以舊址外牆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辦公樓以舊址外牆為界,東南面、西北面、東北面各向外延伸10米,西南面向外延伸4米至沿河大道現狀道路邊線[28]

其作為文物的建設控制地帶為:分別以泵房和辦公樓保護範圍為界,東南面分別向泵房保護範圍外延伸67米、向辦公樓保護範圍外延伸20米,西南面向辦公樓保護範圍外延伸9米至沿河大道規劃道路中線,西北面向外延伸至泵房保護範圍外30米,東北面分別向泵房保護範圍外延伸30米、向辦公樓保護範圍外延伸20米[28]

參見[編輯]

參考來源[編輯]

  1. ^ 1.0 1.1 1.2 宗關街道志(2021年),第75頁
  2. ^ 2.0 2.1 2.2 2.3 宗關街道志(2021年),第241-242頁
  3. ^ 3.0 3.1 3.2 武水史话. 武漢水務集團. [2024-04-15]. 
  4. ^ 武漢市志 大事記(1990年),第36頁
  5. ^ 宗關街道志(2021年),第241頁
  6. ^ 汉口水塔 武汉人喝上的第一口自来水. 新浪旅遊. [2013-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2). 
  7. ^ 7.0 7.1 7.2 武漢市志 人物誌(1999年),第588頁
  8. ^ 8.0 8.1 井上要翁傳(1953年),第825頁
  9. ^ 9.0 9.1 9.2 9.3 武漢公用事業志(1990年),第187頁
  10. ^ 10.0 10.1 武漢市志 城市建設志(1998年),第468頁
  11. ^ 武漢市志 人物誌(1999年),第589頁
  12. ^ 坚守爱国初心 担当为民使命——记近代民主革命家李书城. 武漢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2024-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6). 
  13. ^ 江岸區志(2009年),第211頁
  14. ^ 武漢市志 大事記(1990年),第285頁
  15. ^ 15.0 15.1 武漢市志簡明讀本(2010年),第242頁
  16. ^ 16.0 16.1 16.2 礄口區志(2007年),第108頁
  17. ^ 礄口區志(2007年),第302頁
  18. ^ 武漢年鑑(2016年),第146-147頁
  19. ^ 武漢年鑑(2016年),第176頁
  20. ^ 武漢市志 政治下(2006年),第250頁
  21. ^ 楚天全媒體. 张之洞批准建造的现代化自来水厂——追寻武汉自来水百年发展之路. 騰訊網. 湖北楚天傳媒體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2021-09-05 [2024-04-15]. 
  22. ^ 礄口區志(2007年),第84頁
  23. ^ 武漢地名志(1990年),第83頁
  24. ^ 武汉电视台:“听一听”“摸一摸”,盲童探寻武汉百年供水史. 武漢市水務局. [2024-04-16]. 
  25. ^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历史优秀建筑物报告的通知(武政办〔1993〕96号), 1993年7月28日 
  26. ^ 武漢市人民政府. 連結至維基文庫 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武政〔2011〕23号). 維基文庫. 2011年3月21日. 
  27. ^ 湖北省人民政府. 連結至維基文庫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鄂政发〔2014〕27号). 維基文庫. 2014年6月22日. 
  28. ^ 28.0 28.1 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連結至維基文庫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鄂政办发〔2017〕68号). 維基文庫. 2017年8月30日. 

註釋[編輯]

  1. ^ 有4月[7]、7月[9]、9月之說
  2. ^ 即排水、治污、供水
  3. ^ 但事實上早期只有租界區附近的士紳才能用上自來水,一段時間內普通居民還主要靠挑水飲用。民國時期水廠業務範圍擴大後,才在華埠居民區設置水樁取水。居民在服務點購買水牌,依據水牌前往水樁兌換為自來水;一些富商則自安水錶。[1]
  4. ^ 這些建築因在廠區內部,除水廠開放日外並不對外。

參考文獻[編輯]

  • 武漢公用事業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公用事业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1990. ISBN 7-5430-0343-0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宗关街道志.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21. ISBN 7-307-00791-6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市志. 第2卷 大事記.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0. ISBN 7-307-00852-1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市志. 第10卷 城市建設志.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8. ISBN 7-307-02198-6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市志. 第28卷 人物誌.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9. ISBN 7-307-02758-5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市志(1985-2000). 第6卷 政治下.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06. ISBN 7-5430-3559-6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武汉市志简明读本.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430-4743-3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市地名委員會. 武汉地名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1990. ISBN 7-5430-0334-1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市江岸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江岸区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430-4079-3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市礄口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硚口区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430-3641-3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武汉年鉴 2016. 武漢年鑑社. 2016. ISSN 1005-9210 (中文(中國大陸)). 
  • 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武汉年鉴 2017. 武漢年鑑社. 2017. ISSN 1005-9210 (中文(中國大陸)). 
  • 曾我鍛. 井上要翁傳. 伊豫鐵電社友會館維持會. 1953. doi:10.11501/2983819 (日語).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