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孔璠(1106年—1143年),字文老北宋南宋之交襲慶府仙源縣(今山東省曲阜市)人。孔子四十九代孫,孔延澤玄孫,孔宗願曾孫,孔若蒙之孫,孔端操次子。

劉齊阜昌三年(1133年)補迪功郎,襲封衍聖公,主管祭祀孔子之事。天會十五年(1137年),金朝廢除齊國。金熙宗即位,興制度禮樂,在上京會寧府立孔子廟。天眷三年(1140年),下詔求孔子後裔,任命孔璠為承奉郎,襲封衍聖公,奉祀孔子。金熙宗讀《論語》、《尚書》、《春秋左氏傳》及諸史、《通曆》、《唐律》。皇統元年(1141年)三月,金熙宗謁奠孔子廟,北面再拜。皇統三年(1143年),孔璠卒,贈榮祿大夫,埋葬在曲阜孔林祖墓西南側。子孔拯襲封。他有三子:孔拯、孔摠、孔搏。

前任者:
孔端操
金朝北宗衍聖公
1140年—1143年
繼任者:
孔拯

參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 《歷代孔子嫡裔衍聖公傳》
  • 金史·列傳第四十三·孔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