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肉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太倉肉鬆製作技藝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報地區或單位太倉市
分類傳統技藝
序號275
編號項目JSⅦ-83
登錄2011年

太倉肉鬆江蘇省太倉的著名特產,特點為色澤淡黃或金黃,呈絲絮狀、有光澤。

歷史[編輯]

太倉肉鬆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一位名叫倪德的廚師發明。光緒二年(1876年),倪德(字鴻順)在太倉昭忠祠旁開設了「倪鴻順太倉肉鬆店」。清《太倉州志》有記載:

太倉肉鬆自此聲名遠揚,還曾被作為貢禮呈獻宮中。民國四年(1915年),太倉肉鬆參加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肉製品類金獎。[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倪鴻順太倉肉鬆店於1956年開始公私合營。1958年,併入太倉食品廠,組建肉鬆車間。1980年更名為太倉食品公司肉鬆廠。1984年,成立國營的太倉肉鬆廠。2000年,成立太倉肉鬆食品有限公司。[2]

2003年,因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節目曝光了太倉兩家小肉鬆廠使用死豬肉製作肉鬆,曾一度使整個「太倉肉鬆」品牌遭到了信譽危機。[1]

2008年,「太倉牌」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0年,成為上海世博會特許生產商品。[1]2011年,太倉肉鬆製作技藝入選第三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1][永久失效連結]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太仓肉松:百年世博特许商品. 《現代蘇州》雜誌. 2010-06-09 [2015-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太仓肉松制作技艺. 太倉政府網. 2009-05-04 [2015-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3. ^ 太仓:太仓肉松技艺入选省级“非遗”. 光明網. 2011-11-09 [2015-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