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貝納迪諾山谷

座標34°04′N 117°17′W / 34.07°N 117.28°W / 34.07; -117.2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聖貝納迪諾谷

聖貝納迪諾山谷(西班牙語:Valle de San Bernardino ) 是南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山谷,位於橫斷山系的南端。其東北部的聖蓋博山脈聖貝納迪諾山脈相鄰;東靠聖哈辛托山脈;南鄰泰梅斯卡爾山脈聖安娜山脈;西邊是波莫納山谷[1] [2] [3]海拔奇諾附近的180米(540英尺),逐漸增加到聖貝納迪諾雷德蘭茲附近的420米(1380英尺)。[4]山谷底部居住着內陸帝國地區 80%以上的人口。 [3]

歷史[編輯]

聖貝納迪諾山谷最初的定居者是加利福尼亞原住民,包括塞拉諾卡威拉東瓦等部落。這些原住民的遺產包括莫哈韋小徑,一條從科羅拉多河上的莫哈韋村莊開始的貿易路線,沿着一座座泉眼穿越莫哈韋沙漠,然後沿着莫哈韋河逆流而上,從聖貝納迪諾山脈紀念碑峰山坡進入山谷。

1810 年,西班牙傳教士在山谷中建立了波利塔納牧場,這是聖蓋博阿爾坎格爾傳教區的第一個牧場。這座牧場的主要作用是牧牛,也是為了將塞拉諾人卡威亞人轉化為傳教印第安人。在牧場於起義中被摧毀後,原址於 1830 年重新建立了聖貝納迪諾牧場,這裏現在成為了雷德蘭茲的加州歷史地標和博物館。

從1829年開始,一條名為古老西班牙小徑的貿易路線建成,它由新墨西哥州到上加利福尼亞州,並從克勞德峽谷卡洪山口的下峽谷進入山谷。

1841 年,上加利福尼亞州州長胡安·B·阿爾瓦拉多將部分土地租借給了何塞·德爾·卡門·盧戈何塞·瑪麗亞·盧戈文森特·盧戈 和他們的堂兄何塞·迭戈·塞普爾維達 。這其中包括了聖貝納迪諾牧場 和聖貝納迪諾山谷的絕大部分,還有牧場中所有原有的建築物:小教堂、瓷磚石灰窯磨粉

通過提供土地的方式,何塞·瑪麗亞·盧戈說服了一群來自<a href="./%E6%96%B0%E5%A2%A8%E8%A5%BF%E5%93%A5%E5%B7%9E" rel="mw:WikiLink" data-linkid="undefined" data-cx="{&quot;userAdded&quot;:true,&quot;adapted&quot;:true}">新墨西哥州</a>阿比奎的定居者在他位于波利塔尼亞的牧場定居,並讓他們抵禦印第安人的襲擊和掠奪南加州牧場群的不法分子。 1842 年,這些移民首先定居在聖貝納迪諾牧場。唐·洛倫佐·特魯希略將第一批來自新墨西哥州的定居者帶到了盧戈斯人提供的土地上,這片土地位於印第安人的拉波利塔納村以南約半英里處。後來他們搬到了聖安娜河南側的一個名為「La Placita de los Trujillos」的新村莊,後來被稱為洛杉磯誕生之地

在美國贏得了美墨戰爭加利福尼亞戰役[5]後,1847 年摩門教營的士兵作為該地區的美國定居者定居下來。1851 年,盧戈家族將聖貝納迪諾牧場賣給了一隊由大衛·西利上尉(後來的第一任支聯會主席)、傑斐遜·亨特上尉和安德魯·萊特爾上尉領導的近 500 名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門教)成員,這其中還包括傳道者阿馬薩·M·萊曼查爾斯·C·里奇

聖貝納迪諾山谷,於1909年拍攝。

地理[編輯]

聖貝納迪諾山谷被來自北部、東部和南部山脈的急流切斷,它們最終共同流入聖安娜河,從里弗賽德奧蘭治縣流入太平洋。山谷自身也作為橋樑打通了多個開放空間的自然區、山脈和山谷。[6]山谷周圍環繞着多處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和休閒區。許多人穿越山谷,在克雷斯特萊恩箭頭湖大熊城的山區度假勝地進行各種戶外山地運動,包括滑雪、徒步旅行、騎自行車和乘熱氣球。

聖貝納迪諾山谷曾經為美國 66 號公路穿過,現在仍有兩條州際公路途徑這裏。 15 號州際公路從南部進入山谷,然後在北部越過卡洪山口進入莫哈韋沙漠10 號州際公路從西邊的波莫納進入山谷,從東邊的聖戈爾戈尼奧山口離開,到達科羅拉多沙漠科切拉山谷

地質環境[編輯]

聖貝納迪諾山谷涵括了聖安娜河的兩個流域盆地之一,即內陸聖安娜盆地[7]在這個將多餘雨水帶出山谷的流域表面之下,是幾個大型的地下水亞盆地,通過上方佩里斯地塊的不透水花崗岩來在地下含水層中蓄水。特定的地下水子流域包括:奇諾、里亞托-科爾頓、里弗賽德-阿靈頓、聖貝納迪諾(邦克山)、尤卡帕和聖蒂莫特奧。 [8]聖貝納迪諾盆地(邦克山盆地)的東北部是聖貝納迪諾山脈,西北是聖加布里埃爾山脈,西南是聖蒂莫特奧荒地,東南部是克拉夫頓山[9] [10]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聖哈辛托斷層帶分別沿聖貝納迪諾山脈和聖哈辛托山脈進入山谷。兩條斷層線在聖貝納迪諾市收斂到小於10千米,而在盆地西北部的卡洪山口附近甚至不到 3公里。 [9] [11]

城市和社區[編輯]

氣候[編輯]

聖貝納迪諾山谷屬地中海氣候,冬季寒冷潮濕,夏季乾燥炎熱。通常,210 號州際公路以北和 215 號州際公路以東的地區冬季天氣較冷,偶爾會下雪。沿洗地和高地地區,鼠尾草灌木絲蘭植物為這片地區的主要自然植被,它們與海拔 600 至 700 米的灌木叢相交互生。其他的自然植被種類包括草原河岸林地硬木混交林,它們與北部和東部山區的山谷相接。 [12] 聖塔安娜風卡宏章克申吹入山谷,又從聖蓋博和聖貝納迪諾山脈之間的山谷北端吹出。在聖貝納迪諾地區,聖塔安娜風的季節性非常顯著,在秋季的幾個月里,溫暖乾燥的空氣有時會通過附近的卡洪山口,這種現象顯着增加了山麓、峽谷和山區社區的野火隱患,而寒冷潮濕的冬季和乾燥的夏季的循環更加重了這種隱患。

聖貝納迪諾每月平均高溫和低溫[13]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年平均
平均高溫 °F 70 71 74 79 85 95 102 103 100 86 78 70 84
平均低溫°F 42 43 45 50 55 59 64 65 64 58 49 43 52

當地景點[編輯]

位於聖貝納迪諾市中心的 66 號公路會合點的加州最大的古典車展每年吸引世界各地大約 50 萬人前來觀看。 [14]聖貝納迪諾山脈雖然不在山谷中,但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前往當地度假村,大量遊客也被吸引前往山谷。該地區著名的滑雪勝地是大熊,其他著名山地旅遊景點有箭頭湖大熊湖克雷斯特萊恩

山谷周圍的國家森林克利夫蘭國家森林聖貝納迪諾國家森林[15]

交通[編輯]

聖加布里埃爾聖貝納迪諾山脈的交界處。 I-210 (山麓高速公路)平行於山脈, I-215則與Cajon Pass相交。

儘管這裏的大量城鎮被稱作「臥室社區」,大量居民到附近的洛杉磯或奧蘭治縣工作,但聖貝納迪諾谷仍是該州和國家的重要交通中心。位於洛杉磯港和長灘港以東約 70 英里處,大部分運往該國其他地區的貨物以及運往世界各地的物品都需要經過該山谷,其中大部分經由火車或卡車運輸。Union PacificBNSF都有穿過山谷的軌道。此外,BNSF 在聖貝納迪諾也設有多式聯運設施。兩條主要的州際公路及其輔助公路穿過山谷,而山谷以北山區的社區也有幾條州際公路服務。公共交通火車和公共汽車都在山谷中運行。此外,通過兩個商業國際機場以及幾個通用航空機場可以進行貨物和人員的空中運輸。大聖貝納迪諾地區以及內陸帝國的其他地區被福布斯雜誌評為美國最不健康的通勤地區之一。 [16]

大眾運輸[編輯]

雖然大多的山谷居民有自己的汽車,這裏也有多種可選的公共交通方式。大聖貝納迪諾地區最大的巴士公司是Omnitrans ,它幾乎覆蓋了整個山谷。 [17] Omni 線路還與Foothill TransitRiverside Transit Agency的巴士線路交匯,提供與河濱縣和洛杉磯縣的連接。 南加州都會鐵路聖貝納迪諾線內陸帝國-奧蘭治縣線也在該地區提供服務。這些線路通往洛杉磯和聖迭戈都會區。

鐵路[編輯]

聯合太平洋(UP) 和BNSF是山谷中的兩條主要鐵路。兩者都在山谷中覆蓋廣闊的地區,是國家貨物流動的重要區域。 UP 軌道從南部沿 Colton/Grand Terrace 的 BNSF 軌道進入山谷,並繼續向北直到科爾頓十字路口,最終轉向東方。南太平洋軌道曾經是聯合太平洋的第二套軌道。這些軌道從西部穿過安大略進入山谷,沿着I-10一直到洛馬琳達,在那裏轉向並離開山谷向東南方向進發。 BNSF 軌道也從南部通過 Colton/Grand Terrace 進入山谷,但在 Colton Crossing 繼續向北,然後進入多式聯運和汽車轉運場,在那裏向東轉約一英里,並再次北轉,沿着 I-215 行駛,直到在德沃爾與 I-15 相遇,通過 Cajon Pass 離開山谷。聯合太平洋也有一條通過山口離開山谷的線路。位於科爾頓的科爾頓十字路口是兩家公司的軌道交叉點。

機場[編輯]

新聖貝納迪諾國際機場航站樓

雖然聖貝納迪諾谷有許多通用航空機場,這個地區主要的商業機場只有兩座。

機場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代碼 國際民航組織代碼
安大略國際機場 ONT KONT 聖貝納迪諾
聖貝納迪諾國際機場 SBD KSBD 聖貝納迪諾

另見[編輯]

參考[編輯]

  1. ^ Hall, Clarence A. Introduction to the geolog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and its native plant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10-07: 173. ISBN 978-0-520-24932-5. 
  2. ^ Powell, Robert E.; R. J. Weldon; Jonathan C. Matti. The San Andreas fault system.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93: vii, 5, 150, 151. ISBN 0-8137-1178-9. 
  3. ^ 3.0 3.1 Mian, Lal S. Inland Empire Environmental Quality Paradigm (PDF). San Bernardino: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n Bernardino, Department of Health Science and Human Ecology. December 2000 [2007-12-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September 9, 2006). 
  4. ^ Davis, Liam H.; McKernan, Robert L.; Burns, James S. History and Status of the California Gnatcatcher in San Bernardino County (PDF). Western Birds (Organization of Western Field Ornithologists). 1998, 29 (4): 361–365 [2007-12-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20). 
  5. ^ San Bernardino Mormon communi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ims.k12.ca.us
  6. ^ Water Resources Institut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n Bernardino. The Santa Ana River and Watershed Bibliography (PDF). Redlands: Redlands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Redlands. 2004 [2007-12-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July 1, 2007). 
  7. ^ Santa Ana Basin. National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Program.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9-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6). 
  8. ^ Figure 2-5 Bulletin 118, Groundwater Basins in the Upper Santa Ana Region (PDF). Upper Santa Ana River Watershed Integrated Regional Water Management Plan: 93. November 2007 [18 April 20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7-01). 
  9. ^ 9.0 9.1 Catchings, R.D., Rymer, M.J., Goldman, M.R., Gandhok, and G., Steedman, C.E., (2008), Structure of the San Bernardino Basin along two seismic transects; Rialto-Colton fault to the San Andreas fault and along the I-215 freeway (I-10 to SR3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S. Geological Survey, Open-File Report 2008-1197
  10. ^ Bunker Hill Basin Facts (PDF). San Bernardino Valley Water Conservation District. [18 April 20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 May 2010). 
  11. ^ Watershed Info. Santa Ana Watershed Project Authority. [18 April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1 February 2011). 
  12. ^ Davis, Liam H.; McKernan, Robert L.; Burns, James S. History and Status of the California Gnatcatcher in San Bernardino County (PDF). Western Birds (Organization of Western Field Ornithologists). 1998, 29 (4): 361–365 [2007-12-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6-20). Davis, Liam H.; McKernan, Robert L.; Burns, James S. (1998). "History and Status of the California Gnatcatcher in San Bernardino Coun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PDF). Western Birds. Organization of Western Field Ornithologists. 29 (4): 361–365. Retrieved 2007-12-17.
  13. ^ Weatherbase. San Bernardino Valley. Weatherbase.com. [2011-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12). 
  14. ^ Route 66 Rendezvous. Route 66. [2011-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8). 
  15. ^ San Bernardino National Forest. San Bernardino National Forest. Fs.fed.us. [2011-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6. ^ Van Dusen, Alison. America's Unhealthy Commutes. Forbes. 2007-11-26 [2007-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19, 2007). 
  17. ^ Omnitrans. Omnitrans: Serving the San Bernardino Valley[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