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敬修(1864年—1936年),字菊農河南光州(1913年改為潢川縣)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1]

生平[編輯]

吳敬修是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2]。光緒二十一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3]。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二日由翰林院編修調任廣西學政。次年由汪貽書取代。[4]

中華民國成立後,吳敬修曾任平政院評事肅政廳肅政史。[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黃源盛,民初平政院裁決書整編與初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民國八十九年十月,十卷四期,493-515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三百四十):光緒二十年。甲。五月。丁丑朔。……○丙戌。引見新科進士。得旨、一甲三名張謇、尹銘綬、鄭沅、業經授職外。吳筠孫、沈衛、李家駒、徐仁鏡、朱啟勛、吳庭芝、李翹芬、李組紳、饒芝祥、梁士詒、陸士奎、鄒毅洪、劉廷琛、夏啟瑜、汪一元、袁桐、於普源、馮恩昆、儲英翰、李灼華、張其淦、王廷釭、關冕鈞、林鉞、姚舒密、景禐、黃秉湘、陳昭常、裴汝欽、郭育才、翁成琪、胡矩賢、江衡、沙元炳、張啟藩、達壽、張琨、范溶、張琴、吳敬修、熊希齡、陳君耀、黎承禮、朱錫恩、王英冕、周紹昌、齊忠甲、張懷信、王會厘、譚文鴻、程友琦、王照、沉雲沛、林炳章、洪錦標、蔡琛、夏樹立、蕭立炎、李清琦、葉大可、毓隆、孫鳴皋、陳德銘、余晉芳、譚紹裘、葉大年、梁文燦、沈鵬、吳式釗、張祥齡、桂坫、孫同康、尹春元、張林焱、王瑚、江春霖、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3.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三百六十六):光緒二十一年。乙未。四月。丁巳。……電寄引見甲午科散館人員。得旨修撰吳魯編修尹銘綬鄭沅、業經授職。二甲庶吉士吳筠孫、朱啟勛、姚舒密、關冕鈞、毓隆、李家駒、齊忠甲、徐仁鏡、梁士詒、李灼華、程友琦、余堃、夏啟瑜、汪洵、朱錫恩、葉大年、沈鵬、沈衛、王廷鉽、劉廷琛、達壽、吳敬修、馮恩昆、梁文燦、王會厘、俱著授為編修。
  4. ^ 广西通志 政府志 第一篇 晚清广西省政府及农民政权 第一章 政府机构 第一节 省级机构,广西地情网,于2012-3-19查阅. [2012-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官銜
前任:
劉家模
清朝廣西學政
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二 - 光緒二十八年五月十四
1902年1月11日 - 1902年6月19日
繼任:
汪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