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玉厚(1908年—1997年)陝西省綏德縣張家砭鄉郝家橋村人,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勞動模範[1]

生平[編輯]

1937年,劉玉厚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響應毛澤東的號召,組織成立了綏德縣第一支變工隊[1]。1943年2月,習仲勛調任中共綏德地委書記。這時,大生產運動正在陝甘寧邊區及中共領導的各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習仲勛到任後,把搞好生產、發展經濟作為首要工作任務,經常到農村田間地頭了解情況。在到綏德縣郝家橋村向當地農民請教生產時,習仲勛發現了劉玉厚的經驗,乃幫郝家橋村和劉玉厚總結經驗並大力推廣,掀起了生產熱潮,生產變工互助組、工副業生產、勞動競賽都開展起來,綏德地區湧現出很多先進鄉、村典型以及模範人物。1943年11月至12月,在陝甘寧邊區第三屆生產展覽會和第一屆勞動英雄大會期間,劉玉厚、吳滿有白德等17位勞動模範應毛澤東邀請,參加了大生產經驗座談會,並受到朱德總司令的嘉獎[2]

1944年,劉玉厚在任農會主任和郝家橋村村長時,郝家橋村被陝甘寧邊區政府譽為「模範村」。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劉玉厚支前抬擔架,勇敢工作,受特別獎勵。1947年,劉玉厚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在解放大西北的戰鬥中立下大功,受到毛澤東接見,並應邀赴北京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同年6月,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並任主席團成員。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觀禮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1]

1950年,劉玉厚在綏德縣人民政府四科工作,因為表現突出,被譽為「特等勞模」。後來調到涇惠農場、興平拖拉機站等單位工作,曾任興平縣機械工交局局長、興平縣政協主席等職。劉玉厚一生曾五次受到毛澤東接見[1]

農業學大寨時期,劉玉厚堅持參加勞動,獲得群眾愛戴。1970年2月,63歲已退休回家的劉玉厚不顧年老體弱,回家第二天就同社員們一起參加打壩。他的組織關係落在張家砭公社,他本人也住在公社,和張家砭公社黨委書記強艾生同住一室。組織上任命劉玉厚為張家砭公社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為了推動農村水利建設,劉玉厚跑遍了全公社32個大隊,98架山,87條溝,走到了全公社全部數十處水利工程,幫助各大隊制訂農田水利建設規劃。1972年春,當地發生嚴重旱情,劉玉厚率群眾搶修郝家橋大隊在建的滾水壩。他和社員同吃同勞動,帶頭背大石料。經兩個多月勞動,建成了這座大型滾水壩。隨後他又領導社員建成了一條六里多長的引水渠,從而使三個大隊的50餘畝水地實現自流灌溉,平均畝產達480多斤[1]

郝家橋大隊建水庫時,因資金缺乏,有人想向國家申請資金援助。但劉玉厚說:「一定要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因為沒錢買炸藥崩土,劉玉厚組織30餘人用钁頭掏土;車輛不足,他發動群眾自製土車;沒錢買柴油抽水灌壩,他帶領社員掏馬牙石(馬牙石是一種動物化石)出售後購買柴油;沒有钁頭,他自己出錢買了十多把钁頭[1]

由於長期從事艱苦勞動,劉玉厚患上了嚴重的胃病,胃被切除五分之三,身體病弱,但他堅持工作和勞動。中共黨員劉永寬被牛踢傷後住院治療,劉玉厚四次到20里遠的縣城看望;要下暴雨時,劉玉厚挨家挨戶查看社員家的窯和房子,檢查水庫、土壩[1]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共中央關心陝北革命老區,陝西省專門成立了陝北建設委員會。1979年冬,劉玉厚應習仲勛等中共老一輩革命家之邀,到北京看望他們,匯報群眾生產生活情況[1]

1997年,劉玉厚逝世[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老英雄刘玉厚. 綏德縣人民政府. 2013-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2. ^ 特稿:伟绩彪青史 丹心天地鉴——深切怀念老领导习仲勋同志. 中紅網. 2014-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