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內蒙古自治學院,是1946年1月至1947年,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冀熱遼中央分局商定,由熱河省政府在赤峰創辦的青年幹部學校。

歷史[編輯]

1945年11月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張家口成立後,烏蘭夫派遣孔飛烏蘭克力更等人到赤峰「發動各旗蒙古族群眾自下而上地成立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的各旗支會和蘇木支會,逐步取代了『蒙古自治促進聯合會』」。當時赤峰等地蒙漢雜居,在日滿當局挑撥下民族矛盾突出,蒙漢隔閡很深,國軍進佔了朝陽,各地土匪活動極為猖獗,蒙古族又對漢人不信任,大量群眾也在觀望國共之爭。而在卓索圖盟、昭烏達盟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分會搞自治運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事業,沒有現成的工作模式,工作千頭萬緒,有很多工作要去做,需要大批的幹部,特別是蒙古族幹部。只有留下來的一些(偽滿)舊人員,也不行,他們思想和共產黨不一樣。培養蒙古民族的幹部就成為當時一個頭等重要的事情。孔飛熱河省委書記胡錫奎建議辦一所培養蒙古族幹部的學校,地點就設在赤峰。胡錫奎認為這個辦法好。經當時熱河省委和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卓索圖盟分會共同研究,決定在赤峰籌建內蒙古自治學院。由熱中專員公署(專員王新華,專署秘書劉潛)出面於1946年1月10日(臘月初八)翁牛特右旗旗民代表大會上宣佈在赤峰成立「內蒙古自治學院」,形式上由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領導,實際上由冀熱遼分局直接領導。"以培養忠實為內蒙古人民解放事業服務,建設新民主主義內蒙古的各種人才為宗旨"。[1]

內蒙古自治學院校址在赤峰六道街路南的日本人小學校(現為赤峰市蒙古族中學),熱中專署出資修繕校舍。

  • 院長烏蘭夫兼
  • 副院長金起銑並負責籌辦。他是喀喇沁中旗的蒙古族老知識分子,八一五後在的熱河省教育廳參加了工作,後到卓索圖盟分會工作。後來在卓索圖盟縱隊任政治部主任。
  • 教務處主任王松齡/汪士漢,教務科長戈瓦
  • 參與籌辦的還有博彥丹僧王廷相等。

學員由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昭烏達盟卓索圖盟的各旗支會推薦、保送。1946年2月,孔飛積極組織卓索圖盟分會的人去各旗動員蒙古族青年入學。張巴圖喀喇沁左旗烏蘭敖漢旗土默特中旗北票),劉春貴賈雲鵬土默特右旗(朝陽),孔飛親自帶梁國玉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右旗招生,在蒙古族青年中宣傳自治運動是要各族人民在政治上平等,在經濟上翻身,在言論上自由,在文化上提高,在政治上當家做主人。據學院註冊科的白靜山回憶:卓索圖盟的喀喇沁左、中、右三旗佔半數以上;翁牛特左、右旗和敖漢旗佔25%;土默特左、中、右三旗和彰武縣佔5%;昭烏達盟的巴林左、右二旗和阿魯科爾沁旗佔20%。學員年齡在18-25歲佔70%,此上、此下各佔15%。學員的個人成分中,大中小學學生佔一半(其中偽滿大學生、偽滿興安軍官學校在校生約20人),小學教員、小職員及其他勞動者佔40%;偽軍官、偽警官約佔5%。[2]

1946年3月15日正式開學,此時有150多學員。1946年4月烏蘭夫、劉春到校宣講四三會議精神和中共的民族政策。

1946年5月偽滿翁牛特右旗『蒙民裕生會』財務股長常永莘在赤峰五道西街創辦『私立常氏女子中學』,不久即由孔飛出面動員他將該校合併到自治學院,成為學院的中學部。5月份,熱中地委開展『二五減租』,學員就去喀喇沁旗王府發動群眾,搞『二五減租』。1946年6約,喀喇沁右旗崇正國高大部分學生進入學院學習,根據烏蘭夫的指示學院分設:

  • 行政部:培養黨政幹部,主要學習革命理論與方針政策。主任汪士漢
  • 軍事部:培養連、排幹部。主任圖布新,政委齊永存兼,副政委塔拉。軍事隊學員於1946年9月底下到各旗配合地方幹部征糧。後來成為內蒙古人民自衛軍卓索圖盟縱隊的骨幹。
  • 中學部:招收文化程度較低的14歲至20歲的蒙古青年。主任浩路,副主任布赫兼政治課教師。

1946年7月,烏蘭夫派在張家口內蒙古軍政學院有辦學經驗的齊永存塔拉布赫圖布新巴特等人到內蒙古自治學院加強領導工作,臨行前指示如果赤峰形勢惡化,把學生帶上往北撤,要把這批幹部培養好。齊永存任教育長。圖布格日勒任院務部長。1946年7月成立了學院的中共支部委員會,書記齊永存,組織委員李嘯風,宣傳委員汪士漢,開始在師生中秘密發展中共黨員(當時黨組織不公開),至1949年8月共發展240人入黨。

1946年7月,教務科長戈瓦帶領30餘學員在大板林東參加了反霸清算鬥爭。

1946年10月組建內蒙古文藝工作團布赫任團長。1946年10月中旬,國軍逼近赤峰。自治學院師生撤往林東,11月初到齊。1946年9月傅作義軍隊偷襲張家口,內蒙古軍政學院尚未畢業的100多名學員和工作人員跋涉1500多里,於1946年12月底到達林東。烏蘭夫調查後認為自治學院的學員的文化程度較高,把內蒙古軍政學院併入了自治學院。領導班子為:

  • 院長烏蘭夫(兼),副院長劉春(兼)
  • 副院長金起銑主持工作
  • 齊永存任教育長,左智為副教育長
  • 富吉國夫為教務處長;教務科長戈瓦;註冊科長李嘯風,副科長張清高。
  • 院務處長圖布格日勒;會計科長烏瑞林;總務科長陳國鈞;生產科長吳恩奇;管理科長馬雲峰

1947年春,熱北地委書記權星垣、地委組織部長肖作漢傳達《關於建立青年團》的指示,自治學院建立了「內蒙古革命青年團」。

1947年5月中旬,新成立的中共內蒙古工委決定調齊永存、雲曙碧、李嘯風、圖布格日勒、清格爾泰、浩路等去齊齊哈爾創辦內蒙古軍政大學二院。

1947年5月28日,赤峰解放。自治學院遷回赤峰原址,取消了「部」的形式,改設高級班、普通班、蒙古文班。1947年8月,冀察熱遼分局決定把熱河建國學院、內蒙古自治學院、魯迅藝術文學院合併為冀察熱遼聯合大學,設行政學院、蒙自學院、魯藝學院。校長趙毅敏,副校長徐懋庸,教務長杜星垣

1947年8月中旬,冀察熱遼分局決定自治學院全體師生集中學習土改政策,而後分赴各縣旗參加土改。1948年4月上旬完成人物,陸續返校。1949年1月冀察熱遼聯合大學解散,三個學院恢復獨立辦學。此時,院部、初級師範部、地方幹部班在二道街,中學部在六道街。1949年8月16日,自治學院更名為「卓索圖盟中學」(簡稱「卓盟中學」),成為熱河省一所具有普通中學和初級師範的蒙古族學校;學院大部分師生調往烏蘭浩特籌建內蒙古行政幹部學校,沿革入現今的內蒙古師範大學[3]

內蒙古自治學院開辦期間共發展中共黨員240名,青年團員146名,培養和培訓幹部2000多名。

參考文獻[編輯]

  1. ^ 阿木蘭:《孔飛風雨坎坷六十年——新中國開國蒙古族將軍孔飛傳記》,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 ^ 《內蒙古自治學院 赤峰市文史資料選輯 第六輯》,政協赤峰市文史資料委員會。出版時間: 1993-05
  3. ^ 李玉伟 刘翰伦:“内蒙古自治学院探析”,《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6):110-115.. [2019-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