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部靜海五七幹校舊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央文化部靜海「五七幹校」舊址
靜海區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團泊窪
分類重要機構舊址
時代現代
登錄2011年3月31日

中央文化部靜海五七幹校舊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靜海區團泊窪。中央文化部靜海「五七幹校,由八個協會和戲曲研究室、電影劇本創研室、音樂出版社、音樂研究所等十二個文藝單位的七百餘人組成。1970年9月由寶坻遷至靜海團泊窪。當時有學員627名,知識青年57名。學員均是享譽全國,德高望重的藝術家,均被定為政治或歷史問題。這些著名藝術家在靜海團泊窪「五七」幹校生活了五年,當時學員條件比較艱苦,四人居住一屋,喝苦水,自給自足。周揚華君武秦兆陽呂驥吳祖光江楓宋揚郭小川王朝聞名人在靜海期間,為活躍靜海人民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積極作用:吳祖光王傑等曾為靜海縣業餘作者修改過劇本,宋揚王古芬等為靜海業餘宣傳隊排練過音樂舞蹈,袁毅平尚進黎郎等為攝影愛好者辦過培訓班,陳其明盧開祥等為靜海縣京劇團(現為評劇團)排練過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郭小川曾在這裏寫下了著名詩篇——《團泊窪的秋天》,使得靜海縣團泊窪遠近聞名。 [1]

參考資料[編輯]

  1. ^ 靜海縣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靜海政發[2011] 17 號. 2011-03-31 [2012-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公有領域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