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廣州)

座標23°07′19″N 113°16′21″E / 23.12194°N 113.27250°E / 23.12194; 113.2725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廣東省廣州市
分類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時代1925年-1927年
編號3-22
登錄1988年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位於中國廣州市越秀區越秀南路89號,是中華全國總工會1925年至1927年所在地,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為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屬下分館之一。

歷史[編輯]

舊址建築始建於初,原為惠州會館,建築面積為1746平方米。曾經在1920年作為援閩粵軍司令部,1924年作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中央黨部)。1925年5月1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簡稱「全總」,會址設在大德路,後因國民黨中央黨部遷至廣東諮議局,在同年9月遷至該址。總工會領導人林偉民劉少奇鄧中夏蘇兆征等曾在此辦公。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在此被刺殺,其靈柩曾停放在一樓禮堂內。1927年中華全國總工會遷至漢口,此處改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廣州辦事處。國民大革命時期,該辦事處被查封,改為東堤警察分局。1946年成為植楨中學的校址。

中共建政後的1952年,廣州市民政局接管該址,作為廣州市復員軍人轉業建設委員會辦公處。1957年,曾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的劉少奇視察該址,並致函總工會要求對該址進行保護。1958年8月建成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建築面積1680平方米,恢復當年原狀,設全國工會史料陳列。於1959年l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962年7月被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大革命期間,該址被當局關閉且遭到破壞,屋頂原有的「惠州會館」四個大字被鏟掉,劉少奇題寫「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的橫匾亦被拆毀。而舊址內部上下兩層的間隔板牆以及鋪地板的花階磚也全部被拆。當時該址再次做為廣東省民政廳復退軍人接管站,並曾作為廣東省華僑農場管理局、廣州市醫藥工業局、廣州市中藥二廠(現廣州陳李濟藥廠)等單位的宿舍,直至1982年被廣東省革命歷史博物館收回交由廣州市文化局恢復開放[1]。1984年進行全面修繕,1985年5月1日復館。1988年1月8日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編輯]

建築地下為廣州工人代表大會會址,二、三樓為全總禮堂和辦公室。樓前左右兩側有1926年5月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和第二次廣東省農民代表大會決定建立的廖仲愷先生紀念碑和工農死難烈士紀念碑,其中廖仲愷先生紀念碑於1966年被毀,當時毀壞程度僅剩刻有碑文的背面。1982年重建,定名為廖仲愷先生犧牲處紀念碑,由葉劍英題字,同年8月20日即廖仲愷殉難五十七周年紀念日正式落成。原紀念碑為蔣介石所題字。

2008年廣州市進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對本市博物館進行市、區分級管理改革,把部分博物館劃分區政府管理。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收到波及,而館內退休老人對計劃中包括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在內要剝離革命館向廣州市籲請暫緩分拆[2]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的回收與保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原文刊載於《廣州文史》第六十二輯
  2. ^ 退休員工籲請暫緩分拆革命館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7-14,南方都市報2009年3月23日廣州讀本

外部連結[編輯]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