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向東流 (1947年電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江春水向東流
戲院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蔡楚生
鄭君里
監製章乃器
任宗德
夏雲瑚
編劇蔡楚生
鄭君里
主演白楊
陶金
上官雲珠
舒繡文
吳茵
配樂章正
攝影朱今明
鄭崇蘭
片長190分鐘
產地 中華民國
語言中文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1947年10月17日
發行商崑崙影業公司

一江春水向東流》一部拍攝於1947年的中國電影,分為《八年離亂》和《天亮前後》上下兩集。當年紅極一時的明星,如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雲珠等都參加了這部電影的演出。[1]

這部電影1947年10月在上海公映後反應極為熱烈,其連映3個多月,創下1949年前國產片的最高上座紀錄。觀眾的人數達70多萬人,占當時全上海市人口的14.39%。[2]在當時物質貧乏的中國可說極為難得。被譽為民國時期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其藝術成就與票房都是在當時中國絕無僅有,成為教科書式的經典之作,該片代表了30、40年代中國電影工業最高水準的巔峰之作,被稱為中國電影史一部史詩般的作品。

故事情節[編輯]

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與其結為夫婦。婚後一年,抗戰爆發 ,素芬與忠良的孩子出生,取名抗生。忠良參加救護隊,奉命隨軍轉移。素芬則和婆婆及孩子回到家鄉居住。忠良在南京險遭人槍殺,後又被敵人俘虜,備嘗艱辛。家鄉淪陷後,忠良的弟弟忠民及其在鄉村小學的同事婉華加入了游擊隊;素芬帶着孩子和婆婆逃回上海。素芬來到難民收容所照管孤兒。忠良逃出日軍的關押,輾轉抵達重慶,卻流落街頭,他去求助於在戰前已認識的交際花王麗珍,王為忠良在其乾爸龐浩公開設的公司里謀得一職。後忠良與王麗珍同居,成為龐浩公的私人秘書。素芬在上海與婆婆擠在一個殘破不堪的曬台閣樓忍受着煎熬。不久,難民收容所因日軍強佔而結束。素芬與婆婆為生活所迫,隨着貧民,頂風去封鎖區販米,被日軍發現後被驅入水塘監禁。抗戰勝利後,張忠良回到上海,住在王麗珍的表姐何文艷家裏, 又與何文艷關係曖昧。這時,素芬為生活所迫,去何家幫傭。一日,何文艷舉行家宴,忠良和王麗珍翩然起舞 。當素芬認出忠良時,一陣心酸,失手打落杯盤,四座譁然。素芬從混亂中逃出。翌晨回家,接忠民來信,喜報已與婉華結婚,在根據地工作,並向兄嫂祝福,素芬讀信,泣不成聲,始把實情稟告婆婆。婆婆憤極,即攜素芬母子來找忠良。老母聲淚俱下,力勸忠良不應喜新厭舊。此時王麗珍從樓上直衝下來,猛摑忠良耳光,極盡撒潑之能事。忠良懾於淫威,唯唯諾諾,不敢吭聲。素芬在絕望中奔至江邊,縱身投進了黃浦江。老母坐在江邊號啕痛哭。全劇最終以悲劇結束。

主要角色[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張偉. 談影小集——中國現代影壇的塵封一隅. 秀威出版. 2009年11月: 134–136. ISBN 978-986-221-308-7. 
  2. ^ 東西. 一江春水、流向何方?. 開放雜誌. 2012-04-07 [2015-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