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維基工作小組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不要搞太多小組,容易分散注意力。

  • 維護(包括更新,檢查,刪除,侵權)
  • 編輯(包括糾錯,文字潤色)
  • 整理(包括頁面分類,繁簡轉換,文章合併,文章重寫,內部連接,跨語言連接)
  • 質量提升(消除小條目, 消除關注頁面,NPOV,爭議)
  • 配圖(包括繪製,攝影)
  • 寫作(翻譯, 請求文章)

以後如果人多了,討論和組織不方便,再分出來。 --用心閣 13:01 2005年2月2日 (UTC)

其實我也這麼覺得,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分類。我把它改成這樣子了,看看覺得如何。

另外各組的工作項目我把你的調整了一下變成這樣:

  • 維護(包括更新,檢查,刪除,侵權)
  • 整理(包括頁面分類,繁簡轉換,內部連接,跨語言連接)
  • 創作翻譯(翻譯,請求文章)
  • 質量提升(消除小條目,消除關注頁面,文章重寫,,文章合併,NPOV,爭議)
  • 美術編輯(包括繪製,攝影,版面佈置,模板)
  • 文字編輯(包括糾錯,文字潤色)
  • 宣傳(推廣wiki中文版,宣傳wiki中文版,讓更多的人參與wiki計劃)
  • 激勵(通過正激勵和負激勵,鼓勵更多人符合維基政策添加內容)

--Ab ab 99 18:06 2005年2月27日 (UTC)

--可夫 (talky? click me!) 14:09 2005年2月2日 (UTC)

非常好。以後維基榮譽也可以分得更細了,比如執行美編(美術編輯,不知道你們那裡是不是這樣簡稱)。--用心閣 14:19 2005年2月2日 (UTC)


我對網頁的編輯和維護不是很懂,但我也覺得小組分得太多不太好. 我建議把小組精簡一些. 但為了把頁面搞得好,肯定會吸納更多的人參與才行. 可以在小組下面設置細胞單元,一個細胞單元擔負一個具體的職責,這樣減少了個人的工作量,也降低了難度. 另外,各細胞單元之間的成員可以自由變動,以便大家都有最大的空間發揮才能.----AISEEN 02:03 2005年3月6日 (UTC)AISEEN

建議設立一些處理問題小組[編輯]

維基條目現時存在不少小問題,如維基化、過度連結、沒有參考標示、沒有分類、孤立等,這些都是舉手之勞即可達,現時卻依賴路過之人自發修改,令問題不常得解決,故可以成立一些處理問題小組,由機械人發現並設定程式上報,再由處理問題小組成員處理,如此便再無此問題了。窗簾布(議會廳) 2009年5月2日 (六) 08:48 (UTC)[回覆]

還是多討論一點具體的吧,少投點{{支持}}票。

  1. 工作小組和維護性專題怎麼分?還是說把這些東西都改為專題?
  2. 如何重啟?
  3. 如何保證持續運作?
    這條讓我想起WP:COTW
    --達師信訪工作報告 2009年5月5日 (二) 10:32 (UTC)[回覆]
逐個作答吧。
  1. 看過專題,性質與工作小組大不相同。專題主要是討論跟推進,整理的事項都是在小組列出來的
  2. 重新招人?
  3. 我的想法是每個月(或更頻密的每星期)定一個類別的條目讓參與者檢查及修正問題。規模較大的條目分類則應給予較多時間修正。分類的話,完成修正後應該著手把過大分類拆小。
大約是這樣。—Altt311 (留言) 2009年5月7日 (四) 18:13 (UTC)[回覆]
靜下來了……我再加一點,希望能推進討論。我認為比較細微或者比較嚴重的問題(如重組分類、孤立頁面)應獨立成立小組,以便儘快解決問題。長遠來說,我想在把所有條目修妥後,應該只有兩至三個小組存在,主要包括:條目編輯小組(專注於條目內容)、條目整理小組(負責條目內容以外的工作,如分類、孤立、移動等)。有需要也可成立新手指導小組,協助新手解決問題。也希望每個小組由兩至三個不同的管理員領導,必要時能利用管理員權限讓這些小組能順暢地運作。—Altt311 (留言) 2009年5月16日 (六) 08:27 (UTC)[回覆]
人手不夠怎麼辦?--達師信訪工作報告 2009年5月17日 (日) 05:27 (UTC)[回覆]
其實現在已經可以開始運作的。--達師信訪工作報告 2009年5月17日 (日) 05:27 (UTC)[回覆]
人手不夠的話,可能要延遲進度了……看來應該是在重組的同時開始找人加入比較快捷,或許在確立初步架構後開始招人—Altt311 (留言) 2009年5月17日 (日) 15:45 (UTC)[回覆]
但是畢竟各位維基人的大腦也不是什麼都有的,會不會在整理一些自己不太清楚的條目時搞出OR?在新條目巡查時注意到現在大部分的新頁面不是沒有參考資料,只有外部連結,就是雖有參考資料,但無腳註。或許可以先從掛{{unref}}和{{nofootnotes}}模板的條目入手。--凍僵的河蟹talk·+ 2009年5月20日 (三) 15:31 (UTC)[回覆]
新條目方面需要集合巡查者的力量,但原有條目方面也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我想,把條目內容維基化可與新條目那邊結合在一起進行,但分類應該要開一個小組應付了,因為現在的條目分類不太清晰—Altt311 (留言) 2009年5月20日 (三) 15:48 (UTC)[回覆]
(+)支持:小組如果充分實施計劃會很快步入正軌的!--👻Cryberghost 2020年3月13日 (五) 05:44 (UTC)[回覆]

關於維基工作小組有關方針指引起草的意見徵集[編輯]

僅為意見徵集,應該不公示或形成有約束力的方針指引

徵集前說明:朋友們,眾所周知Wikipedia:維基工作小組是允許自由創立的,目的是促進社群成員依據興趣和意願,在條目編輯和站務運營的某個需要開展大量協作工作的領域,以集體地、有組織地、甚至是有SOP地行動,以便相關工作更有效率的開展。中文維基百科成立至今已有逾30個具有工作小組或具有工作小組性質的協會、委員會(以下統稱「工作小組」)成立。這些工作小組有些作用相互重複,有些長期缺乏成組織的活躍度或不再具有恢復活躍的意義,僅有少部分工作小組保持了活躍並發揮了一定作用。系列提案的最終目的是:

  • 引導新成立的工作小組在籌備時就充分考慮自身功能定位,避免工作小組遍地的情況;
  • 適時梳理既有的工作小組,以適當方式處理功能重複、不再活躍的小組,促進有實際意義和功用的小組恢復活躍。

徵集意見內容:

  1. 第1期:擬在開啟有關方針指引的討論(第2期討論)後暫停允許新的工作小組成立,直至討論完畢、規則確認施行;
  2. 第2期:擬制定方針指引,要求新成立的工作小組應在互助客棧向社群工作小組成立的目的、計劃開展的工作等,並獲得共識或符合一定要求;
  3. 第3期:擬通過客棧討論,對作用重複、組織活躍度非常低進行工作小組整併或解散。

上述三期擬依次進行,懇請社群考慮上述三期方案並發表意見。 --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1日 (日) 13:08 (UTC)[回覆]

學生會並沒有主打社交⋯⋯另外,支持重整現有的維基工作小組。——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3月2日 (一) 00:20 (UTC)[回覆]
對於將學生會定調為主打社交的組織,本人感到深切遺憾。另,支持訂定相關規定--戰車兵狂好者留言 2020年3月12日 (四) 18:11 (UTC)[回覆]
(!)抗議對於學生會的批評,無理無據!另(+)支持並期待訂定小組相關規定。--Rice King 信箱學生會 · 留名 2020年3月18日 (三) 13:17 (UTC)[回覆]
初步大致同意有關提議,我總是覺得分得太散了。我很期待相關的規定提議。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日 (一) 06:35 (UTC)[回覆]

Temp 的意見[編輯]

首先,要明確目前維基上組織的總類。我自己記得下列幾種:

  1. 維基百科:機械人審核小組、OTRS與權限用戶組:這些用戶組擁有實權,意即他們的成員能夠做的事,其他人未必能做。他們受專門的方針規核。特別的是,BAG雖然稱為「小組」,但不屬普通的工作小組。成員加入須審核。
  2. 站外組織:各QQ群、電報群、分會、用戶組等等。它們通常在站內有一個頁面作介紹,實質的活動和規章則在站外。成員加入有時須審核。
  3. 維基百科:專題及下設的工作組:專註某些條目的編寫。成員來去自由。無約束力。
  4. 維基百科:維基工作小組:為了某些維基上的事務而成立的小組。成員來去自由。無約束力。
  5. 其他:如維基百科:U18協會維基百科:保留派維基人社團用戶:愛學習的飯桶/飯桶會:社交型組織,近乎沒有活動。無約束力。
  • 那麼,今次打算規管那一部分的組織呢?可否通過轉換組織的類別來避開規定?--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3日 (二) 11:20 (UTC)[回覆]
    Temp君所說的,我是這樣考慮的:
    1. 第1類其實嚴格意義上應稱為用戶組,一方面已有方針指引規制,另一方面各個組的作用非常有針對性,應無需納入本次討論再行歸類,而且其他類型的組織也很難轉化為這一類組織。
    2. 第2類分為兩類,一類是歸WP:IRCPOL規制的,不歸屬IRCPOL規制的自行組織的群組,那也就也不應由維基的方針來管理了;另一類,分會和用戶組,這一類有基金會的方針來規制,因此第2類也無需納入本次討論。需要成立這兩類組織,也需要遵循特定的、已有的規則,如符合規則那麼就沒有不妥,自然有權利在站內使用Wikipedia名字空間進行介紹。
    3. 第3類上文Rowingbohe君已經提問過,Wikipedia:專題委員會/專題指引/工作組下設在專題下,旨在推動編輯專題下的特定子專題,也不在本次討論的範疇。只要符合用以編輯某一子專題目的的,按現有專題運作的方式成立工作組也是沒有問題的。
    4. 第4、5類如徵求意見的說明所述,是一類,即Wikipedia:維基工作小組定義下的組織,但用戶:愛學習的飯桶/飯桶會這一例排除在外,用戶頁下的應視為用戶個人自由,不應予以過分規管。但Wikipedia空間下的,有中文維基百科的共同性、共有性,應當適當規管而不能完全任意滋長,故而進行討論。
    以上。Temp3600--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3日 (二) 16:28 (UTC)[回覆]
  • 話說像維基百科:維基百科蘇維埃共和國這種的呢⋯⋯ ——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3月4日 (三) 03:10 (UTC)[回覆]
    臥槽!發現了寶!我認為與方針等密切相關的幽默頁面是可以的,比如說「講反話版方針」系列,這種太具有創新力的感覺還是應該規制一下吧,按我的理解可以移動到作者自己的用戶頁下。感覺甚至可以制定一個維基百科名字空間運用方針了……但縱使如此,這個畢竟還是個幽默頁面,不是社群組織,可能我想還是不會納入工作小組的規制範圍。--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4日 (三) 09:19 (UTC)[回覆]
  • (:)回應那麼我們集中討論(現時屬)第四及第五類的組織。它們有一項重要的不同:第四類組織至少在成立時是以協助處理維基上的某項事務為目標的,而第五類組織則開宗明義是一個社交組織。它們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處理維基上的事務。有些時候,這些組織更像是一份約章:參與者宣告願意接受某些規則,簽個到,就沒有然後了。U18與Wikipedia:圓桌會都是這個組織的典型例子:它們唯一的會務就是讓新成員簽到。而第四類組織則至少會嘗試處理一些站務,偶然也有組內的活動。
  • 類似的簽名宣言在維基上有其他例子,例如User:胡葡萄/維基和平約章,只不過它不叫自己做協會而已。而且也放在用戶頁下面。
  • 另外,我也想談談第二類的組織。事實上,有不少群組在維基上已有介紹,而且沒有遵守IRCPOL。例如DC16的輔助群、wikipedia-zh-ingress、臺大維基社群、以及不同的QQ群。假設它們不受未來訂下的組織法所限制,那麼任何組織都可以成立一個站外群,從而享有第二類組織設立站內頁面的權利。
  • 綜上,我個人的建議是:組織法只規管第四類組織的成立。如果組織不將自己列入工作小組名單,那麼不應以工作小組的方式進行規管。--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09:37 (UTC)[回覆]
    我是贊成的,不自行列入的可以不接受方針規制,但是同時也就不能享受「使用Wikipedia名字空間」這項權利了。Temp3600--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4日 (三) 10:01 (UTC)[回覆]
    至於第二類組織,我觀察到目前的現況是,只天然享有在WP:IRC頁面掛出相關信息的權利。獨立擁有頁面的,都是地方維基社群,無論是台大維基社還是西南社群、上海社群,都是特定地理範圍的維基社群,故而才獨立占有一個Wikipedia名字空間下的頁面,這也比較明晰了。--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4日 (三) 10:16 (UTC)[回覆]
    對了還是強調一下,Temp君所說的第二類內,其實存在着性質相當不同的兩類。一類僅僅是社交媒體平台的群組,一類是地方維基社群。將第二類的打包整體討論是會產生很多問題的。--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4日 (三) 10:16 (UTC)[回覆]
  • (:)回應那麼,U18和圓桌會要怎樣處理?--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0:35 (UTC)[回覆]
    U18和圓桌會雖然有會、協會之名,但仍然是維基工作小組,這個目前存在的其他類似會、協會是相同的。但是我想大家在討論的過程中可能逐漸忘記了,規則制定出來以後只對以後成立的工作小組有效,目前存在的小組在第3階段決定是否整並、如何整並。--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4日 (三) 13:10 (UTC)[回覆]
    • 在我而言,自認是工作小組的就是工作小組;U18和圓桌會從一開始就不認為自己是工作小組,自然不應該用工作小組的規定去管理。它們從一開頭就沒有打算承擔工作小組的責任。--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3:27 (UTC)[回覆]
    • 而且,第五類還可以分拆出一些不定期發佈刊物的社團:求聞和政策月報都是例子。--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3:31 (UTC)[回覆]
      我確實可以理解協會可以自由自我定位、分類,但關鍵是分類和定位應當在既定框架下,U18/圓桌如果不認為自己是工作小組,也無法歸為其他任何一類組織。如果單純只是說自己「就是個維基組織」,那勢必會造成,組織人人都可任意成立,U15、U22、方桌、三角桌(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現在工作小組過剩的情況就是完全沒有規管情況下發展後形成的。求聞和政策簡報應當是在Category:維基百科新聞之下的,肯定不在本次規管範圍,而且維基百科新聞下的刊物運作都挺好的,應當不用特意再花時間進行規管。Temp3600--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4日 (三) 13:51 (UTC)[回覆]
  • 個人覺得,這類組織多數而言至少還有想做什麼正經(大概)的事,若比其他各種奇怪的幽默頁面更有用(「正式」?),卻不能用維基百科命名空間未免有些過了。——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3月4日 (三) 11:35 (UTC)[回覆]
    @Ericliu1912:沒有任何要禁止這些工作小組使用維基百科名字空間的意圖,無論是以後成立的還是整並後留存的,都很自然能有自己的頁面。所要禁止的,大概是現有的幾種可以使用維基百科名字空間所允許外的用途。不過話說回來,討論的重點還是在於規制工作小組。其他橫生枝節是順帶一提。--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4日 (三) 13:14 (UTC)[回覆]
  • 看了看維基百科:維基工作小組內的各種工作組,絕大部分都能/應該轉換成維基百科:專題或專題下的工作組,部分不能的也只是不適合成直接轉換為專題,而只適合轉換為專題下的工作組,但又暫時沒有相應專題建立。我記得好幾年前整理過一次工作小組,能併到專題的都並過去了,剩下幾個的都是暫時沒法併到專題的。幾年過去了,沒想到工作小組又重新開花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0年3月4日 (三) 12:58 (UTC)[回覆]

哎,我說得直白一點。如果是對某些組織不滿,那直接發帖正面討論不就很好嘛。--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3:46 (UTC)[回覆]

唉,Temp君您別這樣啊,這是開針對性討論之端。本次討論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在制定通用性的規則,這也是為什麼本次所計劃進行的提案會有三階段,而且將既有組織的討論放在最晚,即使新規則生效也不對既有組織產生影響,都是考量到防止因為對具體某個組織的考量而影響整體規則的制定。Temp君這樣把另一帖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討論貼過來我真的很難過。我本人已經盡力促使討論和提案向「制定通行規則」「非個案針對性」方向發展了。您反向施力,這樣真的,至少我覺得不是很好吧。--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4日 (三) 13:59 (UTC)[回覆]
包括為什麼不直接提案,而是就整個提議先類似於辦個說明會,並先徵集意見而不是直接提案,也是考慮到這個問題的討論很容易導向針對具體組織上。這樣可以在此,先向大家全盤闡述一下想法,避免誤解。在提案正式討論前首先消弭有可能的誤會,特別是類似於「新規則會否對既有組織有直接衝擊」這種擔憂。--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4日 (三) 14:10 (UTC)[回覆]
不哭不哭。要規管工作小組,比如說,想辦法讓現在的工作小組更有效率,怎樣鼓勵大家參與,甚至可否設立集體獎項,鼓勵優秀勤勞的小組;或者設立組織法,協助工作小組更完善地工作,這些我都支持,也很樂意參與相關的討論。
然而,有很多「組織」本來就沒有想過要成為站務型的工作小組。反之,有一些站務小組(例如上面提及的求聞,政策月報)則沒有登記。我的觀念,是大家應將精力放在改善事物,讓有心做事的人獲得更多支援;至於從一開始就不想做事的,別管它就行了。--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4:13 (UTC)[回覆]
抹眼淚,哈哈哈哈哈哈哈「讓現在的工作小組更有效率」我覺得很可,也是本次的一大目的。因為除去功能比較重複的一些,其實現有的小組有相當一部分看標題是不錯的,比如說各種「改善小組」「DYK關注小組」立意是不錯的,如果能通過這次變動,打破「越不活躍、越沒有想干實事的人來參與,越沒有人參與、越組織不起活動」的惡性循環,那就非常好。噢,至於沒有要處理站務的組織,我覺得至少還是要在現有框架內有一個定位,前面也是這個意思,不能完全沒有類別歸屬。不過我感覺這樣的組織也不多就是了,基本上組織要麼面向某一話題的條目、要麼面向某一類型的維基人(如,新手維基人,或者某一地域範圍的維基人)、要麼面向某一特定活動(如,關注DYK、關注巡退管的站務處理),都跟站內事務有關係,現在的工作小組已經相當包羅萬象了。Temp3600--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4日 (三) 14:26 (UTC)[回覆]
整併同類工作小組,統計目前工作小組的活躍度等,我都支持。我唯一反對的,就是借整併工作小組,向其他組織開刀——如果是要開刀,就正面說出來。如果U18是應該解散,那就大大方方說出原因,爭取支持。--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4:36 (UTC)[回覆]
現存的組織的存廢並立就不適用新規則吧,我在想第三階段想出個什麼方法能逐個討論個案。直接試圖套用規則,會導致規則在制定期就爭論很多導致難產,反而讓立意好的部分也沒法過了。這樣一看,反正前面兩階段先看看怎麼推,第三階段肯定棘手,要不要做/如何做都要考量。但至少二階段推完以後,期待能讓整個「維基工作小組/組織」朝有效的方向發展。--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4日 (三) 16:12 (UTC)[回覆]
誠心懇請大家從這個角度考慮:如果在目前無規定的情況下,工作小組即使有功能重複也能成立,並且無功能小組不斷累積起來是否有益。如果無益的話,我們是否能討論制定一些規則,至少使得將來工作小組的成立不再沒有建議引導、方針指引。--Kirk★ 0討論│圖書館0 2020年3月4日 (三) 14:05 (UTC)[回覆]
其他語言版本有沒有什麼可供我們借鏡的地方?——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3月4日 (三) 14:34 (UTC)[回覆]
避免同類的工作小組成立的確是好事。無功能小組方面,「至於從一開始就不想做事的,別管它就行了。」--Temp3600留言2020年3月5日 (四) 09:47 (UTC)[回覆]

工作小組 vs 社群組織[編輯]

感謝大家發起這個討論,今天才知道這兩個頁面:WP:維基工作小組WP:社群組織列表。之前對這方面一無所知,剛開始是在欣賞別人的使用者頁面時,覺得一些{{Topicon}}、{{Encourage}}挺酷的,所以就加入,比如加入反破壞小組也就著手反破壞,以免對不起那個Topicon(哈哈),然而最近發現有些人是不受Topicon鼓勵的,加入歸加入,加入也不做事。言歸正傳。由於WP:社群組織列表明言「維基百科官方並不會承認這些組織的存在,亦無任何地位。」←可見「社群組織」與「工作小組」是不一樣的,後者可能被官方承認也可能有地位。因此:

  1. 一個組織若是「社群組織」就不是「工作小組」,若是「工作小組」就不是「社群組織」。
  2. 「社群組織」若出了問題,通常只對該組織自己有害,對整體社群傷害有限。但為防萬一,是不是可以考慮建立方針,倘若社群認為某組織之存在非但無益並且有害(舉誇張的例子:比如某組織衝票擾亂或試圖操控存廢、客棧、評選或遊走3RR強勢編輯條目或霸凌非組織之編者等等),可授予管理員機制與權限得解散並封存該組織(頁面全保護)。←若現有方針已經可以處理這類問題,則不須再新增方針。
  3. 「工作小組」僅社交功能者,應歸入「社群組織」。

——目前先想到這樣。愚見供略參考。--Hjh474留言2020年3月7日 (六) 14:55 (UTC)[回覆]

看完這篇這篇之後,有了新的認識,所以調整發言。

  1. 工作小組是自願加入(與退出)的,「加入工作小組」讓維基人自我標示以告訴社群:「我在維基喜歡做哪方面的工作」,換言之主體是維基人,工作小組只是一個標記。回顧早期成立的工作小組也確實如此運作,工作小組的頁面說明不會有會長、創建人、各階級等說明,工作小組的工作目標簡單明瞭且能顧名思義,比如反破壞、格式審查等等,且工作小組的命名會有「小組」字眼。
  2. 工作小組既然不是主體,它的消長自然也不會傷害維基人心理,成員減少只表示近期的維基人對該方面的工作比較沒興趣而已。相對的,「社群組織」本身具有主體性,如果萎縮不活躍或者被兼併,創建人(或會長等等)可能會心理受傷,其成員可能會抗拒。
  3. 新手會創建人主動表示願與小天使合併,個人覺得很好,(&)建議:會長閣下可直接邀請尚未加入小天使的新手會成員加入小天使,然後著手編輯美化小天使主頁面←這很讓人期待,以新手會的能力,應該可以做得很好。合併完成後,原有的新手會頁面就存檔半保護(或全保護)即可。--Hjh474留言2020年3月8日 (日) 03:35 (UTC)[回覆]

知道為什麼有的「社群組織」會出現在WP:維基工作小組了,因為「社群組織」有求生意志,希望壯大,希望有曝光度。WP:維基工作小組應該不是供人打廣告的地方。這部分如果有方針會比較沒有編輯爭議,但沒有方針還是可以編輯的,畢竟WP:維基工作小組頁面自2005年就存在了。--Hjh474留言2020年3月8日 (日) 08:57 (UTC)[回覆]

昨天自以為善意的編輯了WP:維基工作小組,希望不會造成大家困擾,也請Temp3600KirkLURowingbohe等前輩巡視看看。Ericliu1912君整理了WP:社群組織列表,將工作小組歸為社群組織的一部份,個人覺得整理得很好。--Hjh474留言2020年3月9日 (一) 01:03 (UTC)[回覆]
其實可以考慮緊縮成為維基工作小組社群組織的條件:要建?可以,但要先建在使用者頁面,要到WP:VP發個公告,公告七天無異議方能移到Wikipedia空間內-- Sunny00217 2020年3月15日 (日) 08:46 (UTC)[回覆]
先去VP公示七天這個主意不錯,簡單有效,沒有特別縟雜的規定,但絕對夠用了。我(+)支持--Techyan留言2020年3月15日 (日) 10:01 (UTC)[回覆]

遊魂的意見[編輯]

個人認為,除已經長期(數年)不包含活躍成員的工作小組應予廢除之外,不宜對現有結構進行大幅整改合併,也不建議要求小組成立之前需要經過互助客棧商討。就目前來看,固然部分小組招致了「將維基百科用作社交平台」等非議,但我認為任何人都不應當揣測用戶編輯維基百科的動機而後加以評判;除非該動機已經導致維基百科遭受破壞,或者用戶對維基百科的實質性損害行為確證與該動機有關。目前諸工作小組尚未產生如此嚴重的問題,個人建議沒壞別修。--
{#(set-global-staff-size 12) a'8. a'16 g'8 a'8 b'8 a'8 r8 e'8 a'8. a'16 g'8 a'8 b'8 a'8 r8 a'8 d''8. c''16 c''8 b'8 b'8 e'8 r8 e'16 g'16 a'8 g'8. r8 e'16 d'16 e'4.. \bar "|."}
2020年3月4日 (三) 12:17 (UTC)

沒壞就不要修[編輯]

我的意見就是任其自然發展。能搞好就搞,搞不好就黃。費心思把工作小組給整頓好,其實沒什麼意義。--Techyan留言2020年3月4日 (三) 14:57 (UTC)[回覆]

如果制定方針是為了針對學生會、新手會或邊緣人小組,那麼同意Techyan觀點。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管一些只是在個人頁面(雖然占用的是項目空間)上自娛自樂、既沒有做出貢獻也沒有造成實質危害的「小組」。--高文海留言2020年3月11日 (三) 11:03 (UTC)[回覆]
大體來看這個說法沒問題,不過什麼叫做「搞好」?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3月17日 (二) 01:23 (UTC)[回覆]
(香港一早有聲音認為「搞」這個字的使用是有問題的了,這不是我的原創研究)大概是「發展」的意思吧。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18日 (三) 00:44 (UTC)[回覆]
我倒不是說這種文字衛生的問題。單純是覺得「搞好」的標準是模糊的,是缺乏共識的。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3月26日 (四) 10:36 (UTC)[回覆]
「發展」確實也很模糊。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4月1日 (三) 14:06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