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新聞稿/中文維基百科已經達到1萬條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4年5月14日達到一萬條條目 -- 2005年4月1日 (UTC)

中文維基百科即將達到一萬條條目,這篇文章是屆時用來新聞發布的草稿,主題是中文維基百科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經過了一年又七個月的發展,中文維基百科終於迎來了它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擁有了一萬條條目。目前中文維基百科已經擁有了兩百多萬字的文字資料,收集了一千張左右的圖片,四千多個鏈接到其他站點的超鏈接,和大約七萬個維基百科各語言版本對應條目之間的鏈接。更重要的是所有這些資料都是自由開放的,它無償提供給全人類使用。中文維基百科網站的點擊量也已經達到每天十六萬多次,現在居互聯網實驗室發布的參考類網站CISI人氣榜排名的第六位。中文維基百科目前的成績是所有參與人員共同創造的,也得益於維基媒體基金會提供的良好支持。下面本文將簡要介紹中文維基百科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創立之初[編輯]

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一個參與者是Mountain。Mountain在2002年檢索英文資料時發現了英文維基百科,又從英文維基百科找到了當時的還處於測試階段的中文維基百科。此時的維基百科還不支持直接的中文輸入,Mountain進行了一番研究後,發現漢字可以用Unicode編碼以&#xhhhh的形式來顯示。在同學幫助下,Mountain得到了一個把漢字轉換為上述形式的小程序。2002年10月24日Mountain利用這個小程序,撰寫了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一個頁面HomePage(即現在的首頁的最早版本)。這就是中文維基百科的開始。2002年10月26日,中文維基百科的服務器升級了,並且解決了中文輸入的問題。此後不久,Formulax加入了中文維基百科,Mountain和Formulax一起做了維基軟件和主要幫助文檔的漢化翻譯工作。

社群現狀[編輯]

在撰寫百科全書的同時,所有的參與者也構成了一個社群。中文維基社群已經從幾個人的小團隊發展到現在近八千人的註冊用戶量了,活躍的參與者(每月編輯5次以上)有近150位,社群的核心是二十幾位非常活躍的參與者(每月編輯100次以上)。目前,中文維基百科每天的編輯量有近五百次之多。

和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比較,中文維基百科的註冊用戶數量還是比較大的,僅排在英語、德語、西班牙語和日語的後面,這一點和中國網民的巨大數量是相符的。但中文版的註冊用戶大多只瀏覽網頁,而不進行編輯,所以中文版的活躍的和非常活躍的參與者數量排名就要靠後的多了。統計數據還告訴我們,和英文版發展的同期相比,中文版的編輯量僅有英文版的四分之一。這說明漢語參與者的投入水平和其他語言參與者相比並不高,這種結果或許和大多數漢語使用者的受教育方式有關係,也說明目前中文在科學文化方面是一個弱勢語言,同時也表明中國的社會信息化水平不高。

中文維基百科是由來自全世界的漢語使用者共同協作編寫的。這些參與者包括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新加坡以及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地的華人,還有一些懂中文的外國人參與。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命名為中文維基百科,而非中國維基百科。參與者背景文化的多樣性體現了維基文化的多元性。

對於一個成熟的維基網站而言,除了網站的內容在不斷改善,還有社群運作方式的逐漸形成。中文維基百科的社群運作方式主要是從英文維基百科引進的。2002年12月27日Formulax引入了「聊天」和「互助客棧」,中文維基百科社群有了交流信息、尋求幫助的場所。2003年6月14日終於有了第一群華人管理員。2003年7月29日Shizhao引入了「投票」,維基百科的決議機制被介紹進來。由於日常管理中,刪除不合適的條目往往容易引起糾紛,2003年11月1日Samuel引入了「刪除投票」和「侵權報告」。2004年2月25日Mountain參照英文版引入了新版首頁和社群首頁,3月30日Shizhao又引入了「當前工作」,這些改動都使用了新版維基媒體軟件的MediaWiki特性,新的軟件特性方便了內容的管理。

目前狀況[編輯]

條目、圖片、鏈接的統計數據分析

目前社群的運作


發展的瓶頸[編輯]

中文參與者的投入程度低

繁簡體漢字的自動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