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對習近平的個人爭議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拆分自對習近平的爭議條目[編輯]

部分內容摘錄自原條目內容,相關內容在原條目內已經精簡、刪除。--有困擾的話,就讓魔女用魔法幫你排憂吧! 2022年11月4日 (五) 17:33 (UTC)[回覆]

此條目創立者簡直是行屍走肉[編輯]

依我看,「對習近平的爭議」這類詞條完全是對習近平箇人形象的詆毀,是在吹毛求疵,嚴重違背了維基百科「中立」的精神,而且是在的特別針對習近平,應儘早快速刪除。依據如下:

一、所謂「爭議」的來源多爲反華媒體炒作的所謂「爭議」,可靠性差甚至沒有可靠性[編輯]

這箇我不多說,相信各位維基友們長著眼會看,在本頁面的參考資料中不難發現:說明所謂「爭議」的來源大多爲美國、香港特區以及臺灣地區的反華媒體,如美國之音(美國)、立場新聞(香港特區)、壹電視(臺灣地區)。據我所知,牠們報導的中國的「新聞」一般從負面報導,即以「客觀中立」的名義,中國哪裏「窮」、哪裏「不好」,就誇大地報導牠。竊以爲這類詞條的實質就是反華媒體對習近平的「雞蛋裏挑骨頭」大「薈萃」,嚴重破壞維基百科的「客觀中立」的原則。如果習近平眞如牠們所說的那麼「壞」,現在的中國絕對是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假「大國」。但是作爲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根據我近二十年的觀察、實踐與思考,我可以負責任地吿訴諸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不是你們說的那樣——除了它確實有很多如內捲嚴重、人們過度沉迷網絡等缺點我承認——嚴重。

而且引用來源選擇隨便,有些可能被美國反華勢力或臺灣民進黨「洗腦」的網民在網絡平臺上胡亂鳥叫(Tweet)一下就成爲了「依據」。如財產爭議中的最後一句。我只想問:「谷卓恆,你有可靠的實證嗎?」

二、所謂「爭議」,有的都是些十分瑣碎、在所難免的小錯誤,沒必要過度追究[編輯]

就拿習近平讀錯音這個「爭議」來說罷,你確定所謂「中華民國」的「國家」領導或是美聯邦的國家首腦從來沒有讀錯音過?錯了!「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有一次演講中都錯把「臺灣」讀爲「中國」,到後來發現自己讀錯了,又加上了「臺灣」。,這樣一組合,就變成了「中國臺灣」了。這豈不鬧大事了?但是,爲甚麼蔡英文的「爭議詞條」中未提及此事呢?你們給我的回答不會又是所謂的「中共深僞造假」吧?在所謂的「中華民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由此可見,「口誤」是交流中很正常的現象,習近平也是人,也會在所難免地口誤。而這詞條的創立者,卻緊緊咬住了習近平的那幾次口誤,細細地將它們總結在此地,並且進行所謂的「解讀」。而對蔡英文的口誤卻置若罔顧——維基百科中僅僅說了她的幾箇錯別字。由此我嚴重懷疑你們創建這箇詞條時動機不純

  • 以上僅代表箇人觀點。

--維基菜鳥📞2024年1月10日 (三) 07:31 (UTC)[回覆]

反華不構成刪除條目的理由,且我並不同意你所說的反華炒作的定性,閣下僅以"從負面報導"為由定論這類媒體是誇張報道,這裡面的邏輯無法說服我。而其中何處「雞蛋裏挑骨頭」,請詳細說明。
維基百科要遵循的中立,是"在儘可能沒有任何偏見的前提下,平等地表達出任何曾在可靠來源中發表過的重要觀點。",而非來源本身是否中立,維基百科對來源的要求為可靠來源。
閣下訴諸個人經歷,這在維基百科上的討論有何意義,因為閣下個人經驗與某媒體報道不符,所以該媒體不可靠?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也說明不了什麼,我也有PRC護照,我的感受與你對中國的感受、與CCTV對美國的報道大相徑庭,所以CCTV不具備可靠性?
谷卓恆的可靠性呢,起碼在他對肖建華與習近平財富上的關係的披露獲得了彭博社報道的印證,你說他不可靠,起碼要說明白哪一個報道是不可靠的。
口誤倒是可以刪掉一部分,太過瑣碎,但不是全部,因為其中新華社等媒體刪除演講稿等應當保留。
另外,你的留言已經多次違反方針了,這裡違反假定善意原則(認定他人動機不純,編輯這個條目的編者不到一定對蔡英文感興趣,編者也無需一定去編輯蔡英文條目),在他處對他人直言"追隨臺蛙和美帝的曱甴們"進行"政治身分攻擊",在這裡我要警示一下閣下,請遵循維基百科的方針,多次違反方針會不利於討論。--newerdrawn留言2024年1月10日 (三) 11:46 (UTC)[回覆]
好的,對不起!畢竟我經驗少,只是維基菜鳥。--維基菜鳥📞2024年1月10日 (三) 12:11 (UTC)[回覆]
下次一定改正!--維基菜鳥📞2024年1月10日 (三) 12:1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