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外省人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夜店牛郎+娼妓=芋仔蕃薯=『高級』外省人。

原因:在現在的臺灣這個貧富差距大又笑貧不笑娼的『高級』社會娼妓賺的錢當然比一般勞工較多(除非是被白嫖的),在加上臺灣社會笑貧不笑娼所以娼妓身價自然水漲船高連帶也自稱起『高級』了。

111.80.135.174 (留言) 2011年7月20日 (三) 11:47 (UTC)[回覆]

外省人[編輯]

應該再細分,起碼北京就不說「外省人」的,我沒聽過身邊的北京人說過「外省人」這三個字,要說也是「外地人」。--wooddoo 虢國夫人遊春圖 04:12 2005年8月20日 (UTC)

請不要把粵語和吳語地區對此詞的運用去掉而改成一個台灣專用詞。--瀑布汗 瀑布屋 04:50 2005年8月20日 (UTC)

並非什麼粵語和吳語地區對此詞運用,外省人本來就是漢語的通用詞彙。每個省都稱外省的人為外省人。北京、上海、天津、香港、澳門等地因為不省,談不上本省,所以才稱為外地人。漢語各個方言大同小異,有必要這樣誇張嗎?隨便看一個說官話的省,

匪夷所思之二 四川人

"一切事務在閒聊中進行,一天的時光除了睡覺以外都在閒聊中進行,這是四川人的又一特色。外省人在四川工作,最難過的關就是龍門陣,自己不聊也要花時間和痛苦萬分的耐力聽人聊。 說是痛苦萬分,誇張並不太過。因為四川人的話語裡幽默的成分很少,他們不用歇後語、俗話、成語,也不打比方,也不用離奇的聯想,就是赤裸裸的白描大轟炸,外省人聽來非常枯燥。他們也開玩笑,一齊哈哈大笑,可外省人不容易笑起來。比如,他們給人力三輪出租(是老人騎的那種小三輪,成都禁止大三輪載客)起了一個名字,叫「趴的」。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呢?成都人管怕妻子的男人叫「趴耳朵」,從前許多丈夫騎帶邊斗的自行車送孩子上幼兒園,那種車也被叫「趴耳朵」,後來這種邊斗車被淘汰,換成小三輪,這種小三輪與「趴耳朵」 就有些聯繫,被用來載客掙錢時,便被人稱為「趴的」。知道其由來以後,你一定會覺得多少有點意思,可要人哈哈大笑,就勉為其難了。四川人的玩笑就是這種層次。"


四川美女,一邛二雅三成都?:

"但我又聽說成都女孩沒有什麼特別得之處,四川人一點都不欣賞成都的女孩子,四川男人都達成了一種共識"一邛二雅三成都"。這裡得"邛"是邛崍,那裡的少婦特別有韻味;"雅"是雅安,那裡的少女挺漂亮,雅安流傳着一句話"山雅水雅人更雅"不知你去過雅安的碧峰峽沒有,他們說還可以。看嘛!成都排在第三位。這裡還沒有提到重慶,其實在外省人所想象的四川小辣椒形象就是重慶女孩的形象。成都的女性沒有性格、沒有自己的品位,有什麼潮流就蜂擁而至,以至於滿大街的黃髮姑娘、鬆糕鞋。那晚上姣婆芬到理髮店去洗頭,理髮師對她還沒染頭髮覺得吃驚!還有成都女孩的精神狀況不佳,說得不好聽是死氣沉沉,說的好聽點嘛是古色古香。我聽說的這些一定讓你們很失望吧?(我也是)" Hakok 02:06 2005年10月9日 (UTC)

直轄市,理論上,歷史因素,重慶人和四川人是一個省的,上海人和江蘇人是一個省的。如果重慶稱四川人為外省人,上海人稱江蘇人為外省人,香港人稱廣東人為外省人,那就搞笑了,省來說歷史上都是本省人嘛。重慶直轄市人民說的話還是四川話,香港行政區人民說的話還是廣東話。 Hakok 02:41 2005年10月9日 (UTC)

初看標題我還以為是法國的「外省」概念。--Alexcn 02:51 2005年10月9日 (UTC)
當然一般上理解還是其他省(或省級行政單位)的人,前提是中國人。美國應該叫做外州人吧,美國流動性的新國家,地方觀點沒那麼強 Hakok 02:55 2005年10月9日 (UTC)

在中國大陸很少有人用外省人這個稱呼…………--Elb 19:46 2005年10月27日 (UTC)

少,不代表沒有,至少本人就會偶爾聽到。所以這個條目不應該完全特指在台外省人,中文維基不等於台灣維基。Derekjoe (留言) 2010年9月16日 (四) 08:33 (UTC)[回覆]

請勿和諧掉內容[編輯]

台灣的外省人平均起來享受較佳的資源分配,這是不能反駁的事實,某個用戶故意將其刪除。

這種作法如同將被害者及不滿者消音的「和諧社會

這些內容被某人和諧掉[編輯]

  1. 外省人有著比台灣人更多的資源分配,尤其是國民黨過去為了照顧外省人而採用肥料換穀等政策壓榨農村。
  2. 外省人對其他族群的歧視性言論只多不少,段宜康梁文傑等人擔憂的也包括這些。
  3. 由於公務員分省錄取、軍人轉公教的優待,不但本省人擔任公務員的機會大減,造成本省子弟教育機會受害(公務員有教育補助),而且更造成公教人士水準下降。
  4. 由於國民黨軍隊在二二八事件的屠殺,因此讓台灣人不願意子女從軍。
關於第三點,我再補充一下好了;在考試院可以找到這個文物「 全國性公務人員考試分區定額案」;基於我本人也是人事從業人員的了解,以及參考徐有守所著,增修三版「考銓法規」一書第132、134、135頁的分區定額相關條目,內文提及:「……(省區保障名額標準)省區人口在三百萬以下者五人,超過三百萬者,每滿一百萬人口增加一人。……」(摘自民國三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考試法』);嗣後民國五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日『考試法』又增修「……但仍得依考試及格按定額成績標準比例增減錄取之。對於無人達到錄取標準之省區,得降低錄取標準擇優錄取一人;(後文以十分之內為限,未達標準不予錄取)……」
原本本條文的立意是符合以「省」為單位去作為公職人員考試分發的標準,以及保障各省在地人就任公職的權益(因為各省的教育標準與機會並不一定相同),但因為時空環境的變遷,在『考試法』蛻變為現今的『公務人員考試法』之間,仍然適用原『考試法』到了民國七十五年,這時自大陸來台的各省人士免不了會有人利用這一點「類似漏洞的利益」去服務公職。
大致就是以上,雖然我知道寫的很亂,但還是希望有人歸納一下,回家再小改一下本條目Orz影 綾奈 (留言) 2008年4月16日 (三) 10:03 (UTC)[回覆]
這位來自116.18.227.*中國廣州的用戶,不斷刪除「台灣史不是中國地方志」的參考(參考回退歷史)。刪的又不是很乾淨,造成頁面顯示出現問題。雖然明白中國用戶要刪除一切「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之類的字眼,但是這樣的編輯戰很沒意義,建議頁面保護一下。Shamanlim (留言) 2009年3月14日 (六) 05:43 (UTC)[回覆]

他算外省人?[編輯]

鄭南榕算外省人嗎? 他是台獨份子耶! 有外省人加入台獨的嗎?! 我建議應把他的名字擺在台灣人那邊.不然有辱外省人的尊嚴!

對不起,要討論也請留簽名才有禮貌。
鄭南榕的父親來自中國福州,所以依照台灣外省人的定義,他是外省第二代。
還有,外省人也是有支持台灣獨立的,而且為數比例也不少。
台灣外獨會網址:http://www.gati.org.tw/
台灣外省人與政治上的統獨藍綠沒有必然關係,更與尊嚴無關吧。Chwu 07:00 2006年4月28日 (UTC)

老兄[編輯]

除此之外, 本地居民(常見於粵語區)對外省人還有「撈鬆」等稱謂,來由據考證是解放軍南下廣東時以山東等地兵源為主,大兵們與當地人打招呼喜歡以「老兄」來稱謂

老兄?老鄉吧。--66.230.200.227 11:28 2006年10月27日 (UTC)

是老兄,操廣府話的人學官話向來不佳,撈鬆是學著北方口音的戲稱,斷不會稱呼本省人(老鄉),因為果真是老鄉的話又怎會戲謔得了.順便說一下,這條目實在把匪區中港澳同胞都忘掉了,真教人傷心.... Plasticbear 2007年10月21日 (日) 18:34 (UTC)[回覆]

[編輯]

引用"2006年底曾有政黨人物掀起一場「外省人」新稱謂的討論,衍生出「華裔台灣人」、「中裔台人」、「滯台中國人」等建議,但似乎都不夠周延而沒有被廣泛接受。" ... 以上文字並不沒有實際被認真討論,至今已無影響,故刪

你是誰?為何不簽名?你怎知沒有影響?去估狗一下吧?!Sub105 20:18 2007年4月4日 (UTC)

「深藏在省籍內的滿漢情節」編輯手段之商榷[編輯]

原「深藏在省籍內的滿漢情節」內容為:「部分本省籍的臺灣學者認為蔣家國民黨被中國人民驅逐來台,便使用滿清八旗制度建構不同等級的滿族統治方式統治臺灣。[1]同時外省人推廣滿清官話時,聲稱為是高尚的國語、而鄙視台灣人使用的正統漢語是低俗不堪的地方方言。[2],同時台灣的滿族除了彰化粘氏之外,其餘滿人通通都是隨同國民政府撤退才來台灣的。[3],且中華民國滿族協會宗旨就是追求二岸和平統一。[4],使戰後的台灣人視外省人為「清國奴」、「滿州人」、甚至是非人的「咬柑仔」的外來民族。[5]


經查引用來源之原文,前述版本之編輯斷章取義之嚴重,叫人嘆為觀止。尤其是將幾個無關的引用來源的內容加入因果關係,譬如引用「台灣滿族的由來暨現況」文中說「中華民國滿族協會宗旨就是追求二岸和平統一」接著道「使戰後的台灣人將外省人視為清國奴」。完全忽略施正鋒原文中提到台灣人將外省人視為清國奴之原因是一種原生血統主義的表現。編者擅自嫁接,把兩個無關的內容拼湊,以呈現編者自己的價值觀,表面上又有引用來源,其用心不可問矣!請莫再以這樣的手段編輯維基百科並偷偷置入個人的觀點!—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7月9日 (四) 12:31 (UTC)[回覆]

請某編輯注意[編輯]

1.台灣特定族群向來喜歡用皇民來污辱其他族群,我不懂某編輯在論及金馬與台灣的族群認同問題時,刻意加上皇民化運動作為族群認同歧異之因素之一用心何在?台灣的族群認同事實上跟皇民化運動並無直接關係,且台灣日治時期已經可以包含皇民化運動時期,於維基百科台灣日治時期條目已有詳述,在台灣日治時期之外又刻意加上皇民化運動,其用心可疑。

2.統獨問題此一章節下,不宜加入個人對特定政權之看法,亦不宜加入與章節名稱無關之內容。如果要敘述外省人對台灣之貢獻,應另闢一章。 --Utoku (留言) 2010年9月16日 (四) 05:16 (UTC)[回覆]

最後提醒回應:皇民化運動卻有其事,他還包含了其他殖民地區...不可直接含覆在台灣日治時期之下,請留意。 另外蔣中正統治時期是否是因為腐敗而退至台灣,過於主觀沒有提出文獻根據,維基條目請盡量中立化。維基回退員 火鍋達人 (留言) 2010年9月16日 (四) 08:20 (UTC)[回覆]

回覆: 1.本人從未表示皇民化運動並無其事。皇民化運動在維基百科之台灣日治時期亦有詳述,絕無不可含覆於台灣日治時期之情事。另本篇內容與日本其他殖民地區無關。請留意。

2.由於本篇所涉及之內容為族群,而非政治,故於統獨問題之章節下,應著墨者為台灣外省人對於統獨問題之心理與看法,而不宜安插其他無關之內容,或表達對某政權之特定意見。另,在下亦會於適合之他篇中提出文獻根據,清楚說明蔣介石政權之相關問題。--Utoku (留言) 2010年9月16日 (四) 13:55 (UTC)[回覆]

(:)回應:兩造堅持己見,進入相互編輯戰,已提報相關維基管理作裁斷,言盡。--火鍋達人 (留言) 2010年9月19日 (日) 05:41 (UTC)[回覆]

外省人並非專指台灣的外省人,建議比照河洛人_(台灣)台灣閩南人,將台灣外省人內容分出為新的條目。而外省人則作為Wikipedia:消歧義頁。Hakkatw (留言) 2010年9月19日 (日) 03:41 (UTC)[回覆]

移除中立性爭議之內容[編輯]

此篇文章的內容 尤其是政治方面 沒有中立性 可考慮移除中立性爭議之內容 -Vincent860524 (留言) 2012年1月9日 (一) 09:02 (UTC)[回覆]

(:)回應:因無來源模板已置入超過一年,故刪除放置無來源模板的爭議部分--福克大叔 (留言) 2012年1月9日 (一) 13:51 (UTC)[回覆]

台灣章節[編輯]

如果定義上再有爭議,台灣章節的定義就全部遵循由台灣外省人條目的定義。若引發編輯戰,我會檢舉以及申請保護頁面。--福克大叔留言2012年10月17日 (三) 17:34 (UTC)[回覆]

維基百科的外省人瘋了吧?把外省人的條目刪除得乾乾淨淨耶[編輯]

好噁心--2001:B400:E246:64AD:2936:88F8:22EF:949留言2023年8月2日 (三) 13:4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