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公路 (拉脫維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A1 shield}}

A1
Tallinas šoseja
The A1 highway near Skulte.
經過斯庫爾泰鎮的公路
道路資訊
E67的一部分
道路總長102公里(63英里)
主要連接道路
起點里加
終點 愛沙尼亞
E67P4
公路系統
拉脫維亞高速公路
A15 A2

A1高速公路拉脫維亞語Autoceļš A1,里加巴爾泰澤爾斯英語Baltezers, Ādaži Municipality-愛沙尼亞邊境艾納日鎮),也稱為塔林高速公路,是拉脫維亞的一條國道英語List of national roads in Latvia。該高速公路連接拉脫維亞首都里加愛沙尼亞邊境附近的城鎮艾納日,而高速公路在愛沙尼亞的路段作為4號愛沙尼亞國道英語Estonian national road 4一直延伸至愛沙尼亞首都塔林。A1高速公路被瀝青全覆蓋,在拉脫維亞的長度為101.7 km(63.2 mi)公里。這條高速公路是歐洲E67公路的一部分,從利拉斯泰拉脫維亞語Lilaste (Carnikavas pagasts)村到愛沙尼亞邊境的路段,距離波羅的海的沿岸不超過6公里。

在人口稠密地區以外的區域如紹爾克拉斯蒂和其他地區的路段,夏季限速為100km/h,冬季限速為90km/h。阿達日英語Ādaži鎮的道路限速為80km/h,其他的人口稠密地區的限速是90km/h。

交通[編輯]

里加高亞河大橋之間的路段,每天約有27,000輛汽車通行,從高亞河大橋至紹爾克拉斯蒂的路段,每天約有9,000輛汽車通行,道路的其餘部分,交通強度要低得多,每天超過約有7,000輛汽車通行。總體而言,在2016年,A1高速公路的年平均每日交通流量粵語年平均每日交通流量為每日10655輛汽車[1][2]

目前為止在高速公路上安裝了7個固定測速攝像頭。政府計劃於2023年開始在拉脫維亞使用平均速度控制雷達,其中一個測速點位於紹爾克拉斯蒂路段之前的大彎道[3],在公路里程13.4-20.0km的位置。

歷史[編輯]

2004年自拉脫維亞加入歐盟後,政府對部分道路進行了重建,從道路里程6公里至P1公路的路口,行車道被拓寬至11.5米(部分地方達12米),同時修建人行道和自行車道,減少出口數量,建設平行交通道路,重建鐵路橋梁。同年,從高亞河橋到利拉斯泰拉脫維亞語Lilaste (Carnikavas pagasts)村的路段得到重建。在此路段中,車道也被拓寬至11.5米寬,重建了與主路之間的交叉路口,並在高速公路上建造了一座人行/自行車橋。

從2005年7月到2007年9月,政府參與興建了對紹爾克拉斯蒂附近道路的建設項目;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含有一條20公里的新道路、7個兩級道路立交橋、2座鐵路橋、2條人行隧道、數個隔音屏障、13公里的通路,以及將近五公里的自行車道。該項目總成本為1.13億歐元,其中36%(4000萬歐元)由歐盟凝聚基金共同出資[4][5][6]。其中在紹爾克拉斯蒂和斯維特茨埃姆斯拉脫維亞語Svētciems之間40公里的路段得到了重建。在施工過程中,施工隊重建了最重要的十字路口,除此以外還修建了一條長三公里的人行道。

2015年1月,政府宣布對A1高速公路里加至阿達日(道路里程0-6.3公里段)的路段進行表面修復,[7]隨後於在2月重建了從薩拉茨格里瓦至愛沙尼亞邊界(道路里程89.4-101.4公里段)的路段。

2018年5月,從敦塔拉脫維亞語Dunta斯維特茨埃姆斯拉脫維亞語Svētciems之間的33公里路段開始了路面修復。該項目總耗資535萬歐元,預算全部由國家提供資金[8]

2020年6月,開始對紹爾克拉斯蒂的路段的路面進行修復。該建築工程由SIA Via以220萬歐元的合同價格進行,預算全部由國家提供資金[9]

為了緩解巴爾泰澤爾斯英語Baltezers, Ādaži Municipality阿達日英語Ādaži之間的交通擁堵,政府決定在2021年修建一條新的斯庫爾泰-萬加日高速公路,該高速公路將在阿達日軍事基地英語Ādaži military base的東側與波羅的海鐵路鐵路保持平行的關係。新高速公路將有單獨的車道,限速130公里/小時。然而,由於工程造價過於昂貴、對環境的潛在影響以及當地民眾的強烈反對,拉脫維亞公路管理局拉脫維亞語VSIA Latvijas valsts ceļi不得已於2022年8月決定取消該項目。

未來建設[編輯]

2020年,對薩拉茨格里瓦薩拉察河橋進行安全檢查後,發現這座建於1960年的橋屬於危橋有安全隱患。因此,出於安全考慮,目前在橋的兩端設置了紅綠燈,並且限制過橋車輛的軸重,除此以外車與車之間也必須保持30m的距離。預計2022年底,將完成新橋建設項目的開發,以便新橋工程於2023年開工。而在大橋改造期間,將新建一座6m寬的臨時繞行橋。新橋寬度為14.5m,道路兩側有兩條4m寬的行車道和兩條2.5m寬的人行道。該建設項目目前由城建公司SIA Projekts 3進行;合同價格為18.5萬歐元,其中30%(5.5 萬歐元)的預算由薩拉茨格里瓦的市政府提供資金[10][11][12]

考慮到交通擁堵問題,政府計劃在阿達日英語Ādaži附近的路段與P1公路的交匯路段建造一個兩層立交橋,以便為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提供安全和暢通的通道抵達察爾尼卡瓦英語Carnikava阿達日英語Ādaži。該建設項目的開發始於2022年,而立交橋的建設計劃於2024年之前進行[13]

高速公路連接點[編輯]

  • A2
  • P1
  • P6
  • P53
  • P11
  • P12
  • P15

途經的城鎮[編輯]

圖集[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Informācija un dati - Latvijas Valsts ceļi : Latvijas Valsts ceļi. web.archive.org. 2019-04-08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8). 
  2. ^ Satiksmes intensitāte. Latvijas Valsts Ceļi.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31) (拉脫維亞語). 
  3. ^ Pēc četriem mēnešiem sāks darboties pirmais vidējā ātruma kontroles posms. Latvijas Valsts Ceļi. 2022-09-13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31) (拉脫維亞語). 
  4. ^ Saulkrastu apvedceļš - Ceļuprojekts. 2020-03-15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3) (拉脫維亞語). 
  5. ^ Piejūras kūrortpilsēta gūst labumu no lielās automaģistrāles-Projekti. ec.europa.eu.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4) (拉脫維亞語). 
  6. ^ Saulkrastu apvedceļš ieguvis reālus apveidus. Auto pasaulē. 2006-07-19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4) (拉脫維亞語). 
  7. ^ Iepirkumu uzraudzības birojs. web.archive.org. 2016-03-15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5. 
  8. ^ Uz Tallinas šosejas no Duntes līdz Svētciemam atjaunos ceļa virskārtu - Latvijas Valsts ceļi : Latvijas Valsts ceļi. web.archive.org. 2020-08-10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0. 
  9. ^ Sākas 2,2 miljonus eiro vērti Saulkrastu apvedceļa remontdarbi. Dienas Bizness.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30) (拉脫維亞語). 
  10. ^ Elektronisko iepirkumu sistēma. www.eis.gov.lv.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4). 
  11. ^ dome, Alojas novada. Par Salacas tilta remontu Salacgrīvā. Alojas administrācija. 2021-08-04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1) (拉脫維亞語). 
  12. ^ Uzsākta Salacas tilta projektēšana | Limbažu novada pašvaldība. www.limbazunovads.lv.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4) (拉脫維亞語). 
  13. ^ Projektēs Tallinas šosejas divlīmeņu šķērsojumu pie Ādažiem. Latvijas Valsts Ceļi. 2022-04-01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4) (拉脫維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