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混合雙打項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7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
馬來西亞吉隆坡
  男單   女單  
男雙   女雙   混雙

2007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為第16屆世界羽毛球錦標賽,是一項全球性的羽毛球賽事。本條目為混合雙打項目的比賽結果。

本屆的混合決賽由頭號種子中國的鄭波/高崚對陣次號種子印尼的諾瓦·維迪安托/利利亞納·納西爾,雙方在本賽曾三次交鋒,鄭波/高崚以2比1領先。結果諾瓦·維迪安托/利利亞納·納西爾以2比0獲勝,繼2005年後,第二次摘得世錦賽混雙冠軍[1]

第一局,維迪安托/納西爾率先進入狀態,連得六分,並續以11-2領先進入中局的休息階段。休息過後,比分大幅落後的鄭波/高崚利用發球的變化多次利用後場扣殺撕開對手的防線,一度將比分追成14-18,但由於比分差距較大,維迪安托/納西爾還是以21-16,取勝首局。第二局,雙方開局較為緊湊,但鄭波在關鍵時刻連續出現失誤,維迪安托/納西爾遂以11-7領先進入中局的休息階段。休息過後,鄭波多次出現判斷失誤,維迪安托/納西爾乘勢針對他展開攻勢,最終以21-14鎖定勝局,摘得桂冠[1]

獎牌榜[編輯]

國家獎牌榜[編輯]

排名 國家/地區 金牌 銀牌 銅牌 總數
1 印度尼西亞 1 0 1 2
2 中國 0 1 1 2
總數 1 1 2 4

項目獎牌榜[編輯]

項目 金牌 銀牌 銅牌
混合雙打 印度尼西亞 諾瓦·維迪安托
印度尼西亞 利利亞納·納西爾
中國 鄭波
中國 高崚
印度尼西亞 林培雷
印度尼西亞 維塔·瑪麗莎
中國 謝中博
中國 張亞雯

賽事種子[編輯]

賽事賽果[編輯]

第一輪 至 半準決賽[編輯]

第一賽區[2][編輯]

第一輪(48強)   第二輪(32強)   第三輪(16強)   半準決賽(8強)
1  中國 鄭波
 中國 高崚
 
 輪空     1  中國 鄭波
 中國 高崚
21 21  
 俄羅斯 亞歷山大·尼科拉恩科
 俄羅斯 尼娜·維斯洛娃
   俄羅斯 亞歷山大·尼科拉恩科
 俄羅斯 尼娜·維斯洛娃
15 18  
 輪空       1  中國 鄭波
 中國 高崚
21 21  
15  德國 英格·金德沃克
 德國 Katrin Piotrowski
21 21        馬來西亞 陳炳順
 馬來西亞 侯秋慧
14 13  
 香港 許偉浩
 香港 周凱華
14 11     15  德國 英格·金德沃克
 德國 Katrin Piotrowski
21 17 20
 馬來西亞 陳炳順
 馬來西亞 侯秋慧
21 21    馬來西亞 陳炳順
 馬來西亞 侯秋慧
14 21 22  
 比利時 沃特·克拉斯
 比利時 納塔莉·德康
18 7       1  中國 鄭波
 中國 高崚
21 21
7  中國 何漢斌
 中國 于洋
      10  波蘭 羅伯特·馬特斯亞克
 波蘭 娜蒂斯達·科斯蒂烏塞克
16 17  
 輪空     7  中國 何漢斌
 中國 于洋
21 21  
 日本 舛田圭太
 日本 前田美順
21 20 21    日本 舛田圭太
 日本 前田美順
17 18  
 荷蘭 魯德·博世
 荷蘭 保琳·范·多馬倫特
13 22 17       7  中國 何漢斌
 中國 于洋
21 17 13
10  波蘭 羅伯特·馬特斯亞克
 波蘭 娜蒂斯達·科斯蒂烏塞克
21 21       10  波蘭 羅伯特·馬特斯亞克
 波蘭 娜蒂斯達·科斯蒂烏塞克
19 21 21  
 加拿大 William Milroy
 加拿大 Tammy Sun
12 12     10  波蘭 羅伯特·馬特斯亞克
 波蘭 娜蒂斯達·科斯蒂烏塞克
21 21
 新西蘭 Craig Cooper
 新西蘭 Renee Flavell
21 12 21    新西蘭 Craig Cooper
 新西蘭 Renee Flavell
11 13      
 德國 蒂姆·德特曼
 德國 Annekatrin Lillie
13 21 16    

第二賽區[2][編輯]

第一輪(48強)   第二輪(32強)   第三輪(16強)   半準決賽(8強)
4  英格蘭 內森·羅布森
 英格蘭 蓋爾·埃姆斯
 
 輪空     4  英格蘭 內森·羅布森
 英格蘭 蓋爾·埃姆斯
21 21  
 美國 白國豪
 美國 李意恆
   美國 白國豪
 美國 李意恆
15 13  
 輪空       4  英格蘭 內森·羅布森
 英格蘭 蓋爾·埃姆斯
21 8 21  
11  丹麥 約金·費舍爾·尼爾森
 丹麥 布莉塔·安德森
13 20        大韓民國 李龍大
 大韓民國 李孝貞
18 21 16  
 大韓民國 李龍大
 大韓民國 李孝貞
21 22      大韓民國 李龍大
 大韓民國 李孝貞
21 21
 斯洛文尼亞 Luka Petric
 斯洛文尼亞 馬婭·特夫爾迪
15 10    中華臺北 陳宏麟
 中華臺北 周佳琦
9 4  
 中華臺北 陳宏麟
 中華臺北 周佳琦
21 21       4  英格蘭 內森·羅布森
 英格蘭 蓋爾·埃姆斯
13 16
6  印度尼西亞 林培雷
 印度尼西亞 維塔·瑪麗莎
      6  印度尼西亞 林培雷
 印度尼西亞 維塔·瑪麗莎
21 21  
 輪空     6  印度尼西亞 林培雷
 印度尼西亞 維塔·瑪麗莎
21 19 21  
 南非 多利安·蘭斯·詹姆斯
 南非 米歇爾·克萊爾·愛德華茲
12 12    英格蘭 羅賓·米德爾頓
 英格蘭 Liza Parker
11 21 15  
 英格蘭 羅賓·米德爾頓
 英格蘭 Liza Parker
21 21       6  印度尼西亞 林培雷
 印度尼西亞 維塔·瑪麗莎
14 21 21
13  新加坡 H K Saputra
 新加坡 李羽佳
21 21       13  新加坡 H K Saputra
 新加坡 李羽佳
21 10 13  
 新西蘭 丹尼爾·雪利
 馬來西亞 郭瑞玲
9 14     13  新加坡 H K Saputra
 新加坡 李羽佳
21 21
 法國 Svetoslav Stoyanov
 法國 Elodie Eymard
19 21 21    法國 Svetoslav Stoyanov
 法國 Elodie Eymard
18 9      
 蘇格蘭 Watson Briggs
 蘇格蘭 伊莫金·班克爾
21 19 16    

第三賽區[2][編輯]

第一輪(48強)   第二輪(32強)   第三輪(16強)   半準決賽(8強)
 塞舌爾 喬基·卡皮頓
 塞舌爾 朱麗葉·阿萬
17 8  
 菲律賓 洪育雄
 菲律賓 Kennie Asuncion
21 21      菲律賓 洪育雄
 菲律賓 Kennie Asuncion
21 10 12  
 新加坡 亨德拉·維加亞
 新加坡 江彥媚
21 21    新加坡 亨德拉·維加亞
 新加坡 江彥媚
9 21 21  
16  德國 克里斯托夫·霍普
 德國 比爾吉德·奧維澤爾
13 16        新加坡 亨德拉·維加亞
 新加坡 江彥媚
18 21 15  
 馬來西亞 陳偉強
 馬來西亞 溫可微
18 21 21       5  英格蘭 安東尼·克拉克
 英格蘭 唐娜·凱洛格
21 11 21  
 加拿大 邁克·貝雷斯
 加拿大 Valerie Loker
21 13 19      馬來西亞 陳偉強
 馬來西亞 溫可微
11 15
 輪空   5  英格蘭 安東尼·克拉克
 英格蘭 唐娜·凱洛格
21 21  
5  英格蘭 安東尼·克拉克
 英格蘭 唐娜·凱洛格
      5  英格蘭 安東尼·克拉克
 英格蘭 唐娜·凱洛格
13 10
 荷蘭 約瑞特·德魯伊特
 荷蘭 伊爾莎·瓦森
21 21       3  中國 謝中博
 中國 張亞雯
21 21  
 羅馬尼亞 Robert Ciobotaru
 羅馬尼亞 Alexandra Milon
14 12      荷蘭 約瑞特·德魯伊特
 荷蘭 伊爾莎·瓦森
19 10  
 烏克蘭 瓦列里·阿特拉什琴科夫
 烏克蘭 埃琳娜·普魯斯
9 10   12  中國 徐晨
 中國 趙婷婷
21 21  
12  中國 徐晨
 中國 趙婷婷
21 21       12  中國 徐晨
 中國 趙婷婷
21 22
 輪空       3  中國 謝中博
 中國 張亞雯
23 24  
 保加利亞 Konstantin Dobrev
 保加利亞 Maya Dobreva
     保加利亞 Konstantin Dobrev
 保加利亞 Maya Dobreva
9 6
 輪空   3  中國 謝中博
 中國 張亞雯
21 21      
3  中國 謝中博
 中國 張亞雯
   

第四賽區[2][編輯]

第一輪(48強)   第二輪(32強)   第三輪(16強)   半準決賽(8強)
 斯洛文尼亞 Miha Horvat
 斯洛文尼亞 Maja Kersnik
15 17  
 香港 陳偉豪
 香港 官惠慈
21 21      香港 陳偉豪
 香港 官惠慈
11 17  
 俄羅斯 維塔利·杜爾金
 俄羅斯 瓦萊里亞·索羅金娜
18 10     9  大韓民國 韓相訓
 大韓民國 黃遊美
21 21  
9  大韓民國 韓相訓
 大韓民國 黃遊美
21 21       9  大韓民國 韓相訓
 大韓民國 黃遊美
21 21  
 英格蘭 David Lindley
 英格蘭 Suzanne Rayappan
21 21       8  丹麥 托馬斯·雷伯恩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12 10  
 日本 大束忠司
 日本 末綱聰子
12 19      英格蘭 David Lindley
 英格蘭 Suzanne Rayappan
18 11
 輪空     8  丹麥 托馬斯·雷伯恩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21 21  
8  丹麥 托馬斯·雷伯恩
 丹麥 卡米拉·呂特·尤爾
      9  大韓民國 韓相訓
 大韓民國 黃遊美
19 15
 美國 鮑勃·馬萊通
 美國 Mesinee Mangkalakiri
7 21 18       2  印度尼西亞 諾瓦·維迪安托
 印度尼西亞 利利亞納·納西爾
21 21
 馬來西亞 陳斌生
 馬來西亞 黃宇航
21 16 21      馬來西亞 陳斌生
 馬來西亞 黃宇航
11 13  
 義大利 Klaus Raffeiner
 義大利 阿涅塞·阿萊格里尼
8 8     14  印度尼西亞 穆罕默德·雷扎
 印度尼西亞 格雷西婭·波利
21 21  
14  印度尼西亞 穆罕默德·雷扎
 印度尼西亞 格雷西婭·波利
21 21       14  印度尼西亞 穆罕默德·雷扎
 印度尼西亞 格雷西婭·波利 (退賽)
 輪空       2  印度尼西亞 諾瓦·維迪安托
 印度尼西亞 利利亞納·納西爾
 
 美國 Nicholas Jinadasa
 美國 Samantha Jinadasa
     美國 Nicholas Jinadasa
 美國 Samantha Jinadasa
12 11
 輪空     2  印度尼西亞 諾瓦·維迪安托
 印度尼西亞 利利亞納·納西爾
21 21  
2  印度尼西亞 諾瓦·維迪安托
 印度尼西亞 利利亞納·納西爾
 

半準決賽 至 決賽[2][編輯]

  半準決賽 準決賽 決賽
                                       
  1  中國 鄭波
 中國 高崚
21 21  
10  波蘭 羅伯特·馬特斯亞克
 波蘭 娜蒂斯達·科斯蒂烏塞克
16 17  
  1  中國 鄭波
 中國 高崚
17 21 21  
  6  印度尼西亞 林培雷
 印度尼西亞 維塔·瑪麗莎
21 19 19  
4  英格蘭 內森·羅布森
 英格蘭 蓋爾·埃姆斯
13 16
  6  印度尼西亞 林培雷
 印度尼西亞 維塔·瑪麗莎
21 21  
    1  中國 鄭波
 中國 高崚
16 14
  2  印度尼西亞 諾瓦·維迪安托
 印度尼西亞 利利亞納·納西爾
21 21
  5  英格蘭 安東尼·克拉克
 英格蘭 唐娜·凱洛格
13 10  
3  中國 謝中博
 中國 張亞雯
21 21  
  3  中國 謝中博
 中國 張亞雯
15 21 20
  2  印度尼西亞 諾瓦·維迪安托
 印度尼西亞 利利亞納·納西爾
21 15 22  
9  大韓民國 韓相訓
 大韓民國 黃遊美
19 15
  2  印度尼西亞 諾瓦·維迪安托
 印度尼西亞 利利亞納·納西爾
21 2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簡體中文)世锦赛郑波/高崚落败 中国混双连续四届无缘冠军. 新浪體育. 2007-08-19 [2017-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8). 
  2. ^ 2.0 2.1 2.2 2.3 2.4 (英文)BWF World Championships 2007 - 混合雙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ournamentsoftw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