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高如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高如松(1905年5月—1974年5月17日),男,湖北省穀城縣人,中國政治人物。早年從事革命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湖北省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第一任專員,中共武漢市第二區(後改稱礄口區)委員會第一任區委書記

生平[編輯]

1905年生於湖北省穀城縣茨河鎮白龍崗村。3歲喪父,10歲喪母。1923年就讀於襄陽樊城鴻文中學,後轉入湖北省立第十中學,1925年參與聲援五卅運動,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襄陽地方委員會書記。1927年10月至1928年春、1930年春至1931年底,兩度擔任中共穀城縣委書記。期間建立薤山游擊隊,任穀城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參與並領導農民武裝鬥爭。1938年赴延安,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幹事,參加中共中央黨校的學習[1]。1945年9月被派往東北地區,歷任熱河省林西縣委書記、赤峰市委書記等職。1947年,調任嫩江省委民運部長[2]

1949年5月20日,任中共襄陽地委副書記,同年7月12日任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專員。1950年3月調至武漢工作[3]。1950年7月,任中共武漢市第二區委員會書記,同時兼任區紀委書記、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主席[4]

1952年調至中央,歷任鐵道部機車車輛製造局副局長,國家計劃委員會研究室主任、基本建設計劃局副局長[5]化學工業部對外聯絡司副司長、財務司副司長[6]、司長、專家司司長等職。1974年5月17日在北京逝世。

參考資料[編輯]

  1. ^ 襄阳第一任行署专员高如松. 襄陽市人民政府. 2014-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6). 
  2. ^ 穀城縣黨史地方史辦公室. 历史人物. 穀城縣人民政府. 2017-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6). 
  3. ^ 襄陽市黨史和地方志辦公室 (編). 中国共产党襄阳历史·第二卷(1949—1978).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6: 6. ISBN 9787509838006. 
  4. ^ 武漢市礄口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硚口区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07: 927. ISBN 9787543036413. 
  5.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秘書廳 (編). 国务院命令(不另行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1956-12-25, (72): 1140. 
  6.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秘書廳 (編). 国务院命令(不另行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1961-12-20, (248): 327-344. 

相關文獻[編輯]

  • 武漢市礄口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硚口区志. 武漢: 武漢出版社. 2007: 927. ISBN 9787543036413. 
  • 湖北省地方志編篡委員會 (編). 湖北省志·人物.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 1150–1151. ISBN 7216028600. 
  • 湖北省襄樊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襄樊市志. 北京: 中國城市出版社. 1994: 962. ISBN 9787507406955. 
中國共產黨黨徽 中國共產黨職務
新頭銜 中國共產黨武漢市第二區委員會書記
1950年7月-1952年1月
繼任:
孫榮章
(代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新頭銜 湖北省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專員
1949年7月-1950年3月
繼任:
杜景雲